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起木心、汪曾祺引发的抄袭争议,更可悲的是文化地标千篇一律的网红感

记得把我设为星标哦,不然就看不到我了

因为两座建筑

两大名人被扯进一场抄袭风波

有人说是抄袭,有人说是借鉴,各执一词

更有发言权的

应该是两地都去看过的普通人



没想到,一场建筑涉嫌抄袭的风波,让木心和汪曾祺两人被扯到一起。

熟悉汪老的人都知道,他既是作家又是美食家,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一辈子爱吃、做吃、写吃,金庸赞誉他是满口噙香中国味的作家。


木心则比汪老还小7岁,是大众眼中全方位的艺术家。

他的画作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是20世纪中国第一人。他的散文与福克纳、海明威的作品并列,被收入《美国文学史教程》。

五年前,“木心美术馆”在木心的家乡乌镇建好,至今,它都是乌镇景区里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文青必去的打卡之地。

今年5月底,汪曾祺纪念馆则在老家江苏高邮落成,是为了纪念他的诞辰100周年。

它也是当地的文化标志性建筑,一开业就吸引了不少汪迷实地探访。

尴尬的是,没过几天就有眼尖的媒体发现,这座纪念馆的多处设计,都和木心美术馆非常相似。

木心美术馆

一时间,各方说法都不同:

木心美术馆的设计者、建筑师林兵认为,外墙材料及内部一些具象空间,确实与木心美术馆存在雷同,而雷同之处如此之多,恐怕不是巧合。

木心美术馆馆长陈丹青,看了图片觉得好笑,而且有点不舒服,更替汪曾祺感到不舒服。

汪曾祺纪念馆的设计方则认为,仅拿一两个片段做比对有断章取义之嫌?建议大家去现场感受一下。

这究竟算不算抄袭?

 陈丹青、林兵并没有去现场看过汪曾祺纪念馆,只能根据图片做判断。

而我的一位朋友顾小白,他同时去参观过这两座建筑。

我也才发现, 这件事情是否抄袭已经不重要了。

更可悲的是我们所面对的现实:这些高度同质化,追求网红化,没有实在内容的建筑、纪念馆、美术馆,正在遍地开花

01

第一眼看上去太像了!


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顾小白是5月底跑去汪曾祺纪念馆参观的。当天,很多外地汪迷坐车好几个小时前去打卡。

 

风尘仆仆赶到,第一眼看见汪老的纪念馆时,他的直接反应是:“看上去太像(木心美术馆)了,真的太像了”。

木心美术馆费时4年,由乌镇特意聘请了贝聿铭弟子、纽约OLI事务所的冈本博与林兵设计督造,每年吸引不少人涌往乌镇。

遭质疑的汪曾祺纪念馆,由同济设计院设计,占地面积1507.87㎡,地下一层,地上二层,高度16.2m,设计师说是借鉴莎士比亚“故居+纪念馆”模式

它与汪迷部落、汪氏家宴以及汪氏客栈,组成占地约9000平米汪曾祺文化特色街区,被当地打造成地标式存在。


之前众对于抄袭的感官只局限图片上的相似,但其实,顾小白航拍更能说明问题。

如果从空中看去,汪曾祺纪念馆更像是将木心美术馆聚拢在一起”。

 

汪曾祺纪念馆

木心美术馆

排队半个小时,他才进入场馆。在馆内,顾小白被要求必须穿上鞋套,这个不佳体验让他印象深刻。

他也发现,细节和木心美术馆设计相似的地方更多。

比如两者都使用了清水混凝土材质、外围临水的设计,以及墙面上名人logo的位置都有雷同。

图片来自界面文化

还有两个场馆均以蛇形旋转式楼梯连接上下层,墙面都设有作家黑白简约风格的大幅画框。

图片来自界面文化

两个场馆的图书馆都采用阶梯式设计,并利用书架与展板的交错搭建,使得整个空间极具视觉效果。

图片来自界面文化

汪曾祺纪念馆室内多处玻璃天顶、过道和走廊的设计也与木心美术馆十分相仿。

图片来自界面文化

从文学作品上看去,汪老的语言朴素、委婉,木心先生则浸润东西方文化,文字充满思辩性。

无论是出身到人生经历,让顾小白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两位名人的纪念馆为什么会有相似之处。

02

涉嫌抄袭?

辩解也理直气壮


随着“抄袭”事件争论声越来越大, 同济设计四院对设计做了大量的解释。

比如,“使用清水混凝土,是文化类建筑比较容易想到的材料”。

该材质除了让颜色更能融入古城环境,另外一方面也映衬了汪老率真自然的人物特点,贴合那句诗“人间送小温”。

但反观木心美术馆方的解释,似乎更自洽。

“纵观木心本身的人生价值,我认为这个材料能非常好地代表木心。

他生于民国时期,但实际上是非常现代的一个艺术家和作家,所以我们希望他的建筑有一点几何体,有一点抽象性。”

木心美术

接下来针对质疑声,设计四院特意写长文,接受采访,解读设计理念。

“纪念馆整体仿照七摞掀开的书稿,起翘的屋檐,简洁的建筑形体与粗犷的木纹清水结合。”

“一方面让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不时会看到古城,另一方面也符合汪曾祺的文学和性格给读者的印象”。

关于纪念馆馆名的放置位置,“恐怕不能因为某个建筑的logo放在这个位置,我们就不能这样放置了吧?

他们还把汪曾祺三个字做了镂空,希望夜间能透光。


对螺旋式楼梯的阐述是,“寓意汪老坎坷丰富的人生,又体现出汪老人生成就的不断攀升”。

这一系列解释始终显得套路,放在任何作家身上都能沿用,并不能说服像望秋叹一样的“汪迷”。

将这个博物馆名字换一下,比如鲁迅,朱自清,曹雪芹都没有问题。”望秋叹说。

03

更大的问题是元素拼凑


汪曾祺纪念馆究竟是否涉及抄袭?相信每个人心里都会有衡量。

知乎上一位高赞答主游东旭认为,它更大的问题是来自各种建筑元素拼凑。

比如建筑体量的分布,它和赫尔辛基古根海姆博物馆竞赛的方案相似。

 

设计概念中大书特书的书页翘角,MVRDV在韩国的The Imprint艺术娱乐综合体中也用过。

另外,纪念馆关于“书稿”的创意元素和广州图书馆也很类似。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我,单从设计角度确实有抄袭嫌疑;但从商业角度来说,并不算抄袭,只能说是同质化和泛化的设计。

“类似的建筑外形以及弧形楼梯应用,很多建筑空间里面都有。比如相似的售楼部和样板间就没有人说是抄袭”。

然而,纪念馆属于文化空间设计,专为名人个人定制,有故事、有历史,如果有了统一的套路,很容易就会被质疑。

无论是否是抄袭,木心美术馆馆长、画家陈丹青一段话说得很好,也值得反思。

虽然汪老和木心纪念馆实质上是两栋不同的建筑,可即便如此,他也替汪曾祺感到不舒服。

因为这是“建筑艺术想象力的匮乏”,纪念馆也因此缺乏深度与独特性。

04

建筑越来越网红化

是不是很可悲?

不可否认,汪曾祺纪念馆确实很好看。

蛇形旋转式楼梯、藏书区、玻璃屋顶走的都是当下流行的简约风,颇有网红潜质。


但好看归好看,这些似乎和汪老本人并没有直接关联,既没体现他作品意蕴也没有个人烙印。

顾小白就提出直观感受:“纪念馆设计很网红,非常适合打卡拍照,内涵却很空”。

和木心美术馆丰富展品不同,走进汪曾祺纪念馆,屋内基本上全是图文挂板,馆内没有多少实质性东西。

顾小白心里,纪念馆完全应该可以做得更好,更有新意。“比如可以仿照汪老书里美食样本,或用沙盘还原一下书中场景。”

就连文创区的周边也略显粗糙,缺乏创意设计,只是将汪老文字作品简单进行意像影印。


在汪迷心里,汪老那句“四方食事,不过人间一碗烟火”被奉为经典。

然而,从这些悬挂、展示的冰冷作品上看去,一切浮于形式,很难感受到汪老鲜活、有趣的个人魅力以及笔下作品温度。

05

网红打卡缺的是尊重、感动


一个好的纪念馆或者建筑是应该带给人感动的。

但这两年社交网捧火的建筑,却都纷纷走向另一个方向——红打卡地。

只要能把小姐姐拍得漂亮,让照片看起来高大上,无数人都会蜂拥前往。

在小红书上,类似的照片随处可见。

几乎每个新冒出来美术馆、餐厅、酒店、纪念馆……都有这样的蛇形螺旋楼梯,专供网红打卡拍照出片。

玻璃材质的。

清水混凝土材质。

澳门巴黎轩的网红玻璃走廊,也是争相模仿的对象。

书架的设计,你也能在很多地方看到,当然汪老纪念馆也有一个。

这样的网红建筑有时尚符号、有流行元素,正在全国各地四处开花,也正在被不少年轻人追捧。

但我总觉得,它少了真诚和用心,这些终究会因为同质化、网红审美疲劳,而被抛弃。

一直被文艺青年推崇,百去不腻的木心美术馆,是木心去世前一年,他亲自在乌镇里选定的馆址。

临终前在床榻上,老人看了美术馆设计方案,用诗一样的语言喃喃说道“风啊、水啊、一顶桥”。

现今再来乌镇,你看见的是一座狭长而简洁的美术馆,坐落在河中央和一片芦草中,美得简约大气。

而“桥”的隐喻,恰好回应了这位诗人毕生融汇东西方文化的经历。

我去的时候觉得连文创周边都非常符合其个人气质,大多文艺,有格调,很适合送人。

一款小小胶带上,都印着文艺青年们爱念叨的句子,“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

馆内五个展区,每个展厅都是意境十足。有木心先生的写字台、办公桌、用具等遗物。

橙黄的灯光都只打在作品上,远远看上去,更像是一件艺术品。


序厅内的机器会播放先生在纽约时的视频,观看的人大多专心,人群时不时就传来一阵笑声。好像先生就站在他们中间。

在这样幽静、文雅的环境感染下,我甚至还听见有人默默吟诵木心先生的诗,让人感动。

 

来自ins账号an-ruyi

在一所真正的纪念馆里,观者完全可以找到去往名人心灵世界的路径,彼此交流。

还是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说得对,好的建筑像一个异世界,它隔绝了外部一切的浮躁,压力与琐碎,成为都市人生活的避难所。

对于名人而言,纪念馆同样重要。

2011年冬天,木心从这个世界“逃走了”。他留下遗愿并没有让他失望,木心美术馆至今还吸引一代又一代文艺青年前去瞻仰、纪念。

相比较汪迷对汪曾祺纪念馆的失望,在木心美术馆,我反而更能看见尊重和真诚。

文/昌圈圈
部分图片来自界面文化、网络以及@望秋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中顾小白为化名
感谢顾小白、摄影师博主@望秋叹对本文的帮助
内容资料来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考察记】一份来自木心美术馆的启示
乌镇的木心美术馆落成,格调和他的诗画一样美
另眼看乌镇之木心美术馆丨岂只是艺术家孤独?艺术品更孤独
这些匠心独具的美术馆,共绘如画江南
江南水乡乌镇,一个梦开始的地方!
读木心 不只是从前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