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磊:对于幼儿园“停课不停学”,我有3个忧心......



前言

随着疫情的发生,孩子们的生活与学习受到了很大影响,如何让孩子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如何调适家长及孩子共同出现的烦躁、焦虑、缺乏耐心等心理状况?


幼教届各方人士通过各种学前教育平台及幼儿园不断推荐适当的专业资源,为老师和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专业支持及服务。

为此,《幼师口袋》特别邀约资深媒体人、《保育与教育》杂志执行主编朱慧女士,共同策划“疫情下的陪伴”专题访谈系列,访问学前教育专家学者、一线园长及骨干教师,请他们从专业角度为特殊时期的中国幼教支招,希冀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当前的幼教人提供更多借鉴性思考。




疫情下的陪伴
何磊:
利用不拘一格的策略和时机,
创造指向人格发展的课程才是当今之宜

访问人:朱   慧
文字助理:贾涵超
新媒体编辑:韬   韬


1
需要包容、开放、接纳的品质
去发现孩子的需要
并管理这种需要

对于“停课不停学”,我的理解基于两个问题:第一,这场疫情会对中国学前教育系统带来什么样的改变?第二,学前教育可以为防疫、国家和人民做些什么?这里相应的是两个思考——

第一个思考,站在学者立场,以冷静的态度,去审视当下受疫情影响“停课不停学”这样一个正在发生的教育现状。

我有三个忧心:

第一个忧心是机构凶猛。在教育部刚刚下放“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后,受资本和生存驱动的培训机构,就通过在线方式,做出了“在家上学”的所谓新模式,以增加用户获取流量。这些原本作为正规教育的影子而存在的培训机构,摇身一变站到了C位。然后它带动了风向,把我们现在看到的网上“在家上学”变成了一个由线下课程表、常规知识课程的形式直接照搬到在线平台。我很想问一问,这样一种超级大班,几万人同时在线去听一堂课,然后以知识点为核心的讲授模式,就是我们追求的方向吗?这是对幼儿有益的学习模式吗?

第二个忧心是之前一直强调的“幼儿个性发展”“线上个性化推送”“深度学习”等等,为什么突然在延期开学这个阶段,发声微弱了?为什么很少能听到,要从“课程设计”“幼儿发展”“素质培养”的角度去做一个游戏课程设计呢?疫情阶段“在家学习”的现象好似一个照妖镜,照不出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照出的还是技术驾驭的知识点学习。

第三个忧心,在疫情中的教育应急处理措施之下,老师都被要求进行在线备课、学生家长被要求在线打卡,这种模拟线下的学习模式直接被搬到了线上。我最担心也最不希望看到的是在复课之后,一切如旧。不希望只听到影子公司们在笑,因为它们又获得了大量的流量与数据;也不希望听到教师们在哭,因为他们在前段时间拼命做的努力与改革,结果却无法被用到日常的教学之中。

所以我希望提供这样一个思考:在任何时候,我们的教育初心都应该是坚持为幼儿提供有意义的游戏和正常化的生活环境。

第二个思考,基于一名专业幼师工作者的专业热情,正如医生心系病人,学前老师也时时心系幼儿。

在当前这样一个疫情下,我想到的第一点就是场域不一样。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幼儿是通过感官来学习的,低年龄段的孩子如何去感受去体验呢?我们是不是能真正地将健康教育、健康素养放入游戏课程的安排里去?或者是以整合或融合的课程形式,把健康教育作为每一位幼儿终身教育的奠基呢?这次疫情更像是动物把我们关进了笼子,就是让你静下来思考我们与世界的关联。

第二点,我们可以把当下的疫情理解为一个teachable moment, 即一个“可教的时机”。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将这样一种重大社会生活事件、所有社会成员共同经历的危机事件,以一种游戏课程设计的形式,把个体的、碎片化的感性认识转换成为一种理性的、有深度思考的集体与个人的经验、品格和素养。教育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此时更需要包容、开放、接纳的品质,去发现孩子的需要,并管理这种需要,教育才会成功。利用不拘一格的策略和时机,创造指向人格发展的课程才是当今之宜。

作为未来教育的创新者和引领者,我希望我所任职的儿童研究院,能够站在冷静的角度,去思考这场疫情可能会为我们中国学前教育带来什么?我们作为教育者,又可以为防疫、国家和人民做点什么?

2
还教育一篇宁静的天空
而不是把孩子的时间和空间都填满

这次疫情发生了,有的孩子说,“喜欢,因为一家人可以天天在一起了,爸爸、妈妈有时间陪自己玩了”。

面对疫情中的儿童,让我们有时间静下心来去回顾一下教育的本质:

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一个日子,一个孩子,一个家庭就是教育。而善待每一个日子,呵护每一个孩子,善待每一个家庭,就是教育的全部。

瑞吉欧创始人马拉古奇曾说过,在丰富的日常生活中,成人和儿童共同构建的才是教育。现在的疫情正是这样的一个可以共同构建的。我们的张雪门、陶行知、陈鹤琴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呢?

儿童是什么?什么是儿童?儿童是空的东西吗?儿童是动物吗?儿童是植物吗?儿童是不完备到完备的一段旅程吗?儿童究竟是什么?

儿童是潜能。儿童是自由。儿童是可能。

儿童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能在一个充满支持的环境中,他们的需要、兴趣被充分关注,他们的天性被充分释放。

儿童是处于家庭中的,那么作为疫情期中的家庭,可以怎么做?

一是静。“静生定、定生慧”“每临大事有静气,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是静的艺术,教育是心的艺术。

还教育一片宁静的天空,去点亮孩子的静、点亮孩子的智慧。而不是把孩子的时间和空间都填满。

二是阅读。读懂社会、读懂疫情、读懂婚姻、读懂家庭、读懂人性、读懂孩子。反复去读一本孩子喜欢的书你会有很多的收获的。

作为教育人、教育组织或是教育系统,如果对教育本源的“道”没有体悟、思考清楚,即使方法、策略、工具再多,也可能会是南辕北辙。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加重要”。

3
儿童的秘密即教育的秘密
而这正是现代教育学的秘密

对新学期即将面对的挑战和变化,在延期开学期间教师如何做好更为充分的教育准备和能力储备?首先要从国家、儿童、未来三个立场出发。

要坚持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教育。学习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现代教育学的诞生,从历史上来看,是由于对儿童的“发现”。新的儿童观导致新教育观的产生,儿童观一旦获得进步,那么,教育观也会亦步亦趋地获得进步。在辩证法意义上,对儿童的发现即现代教育学的诞生,儿童的秘密即教育的秘密,而这正是现代教育学的秘密。

从知识走向生活,从单项走向综合。从条目走向项目,从接受走向探索,丰盈内在的精神完善。

其次我们的教育准备和能力储备均源于思考。这就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度思考,对学习方式转变的思考,对儿童开放课程的思考。

“停课不停学”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内涵盖大中小幼各个学段的教育本质讨论,引领大家展开另外一种关于学习本质、学习价值的思考。如何为孩子们精心设计游戏,鼓励家庭陪伴,给家庭提供一日生活背景下的亲子互动?因为场域的变化,更加注重不同区域不同背景的儿童个体生活经验与课程之间的反应,更加注重开放、接纳共建共享的课程建设理念。

最后,利用这个时期,建议我们的老师们:

整合教育资源与素材,提升素养;运用教育技术与工具,扩充能力;打磨教育智慧与艺术,进阶思想。

《疫情下的陪伴》系列文章:

《从盲目跟风到冷静思考,这才是幼儿园该有的“停课不停学”》
《疫情下的家园共育,这些园长、专家的建议很实用!》
《疫情之后,幼教人都应该反思这几点》
《疫情期间,幼师对“生命教育的意义”的思考》

本文作者:朱慧,受访嘉宾:何磊。首发于公众号:幼师口袋。全国已有300多万幼师在用口袋。我们希望让幼儿园不再"小学化",把老师的时间还给孩子,让教育更幸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吉游戏——走向世界的中国幼教理念
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思考
如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有多少危害?
瑞吉欧·艾蜜莉亚教育取向及其启示
向“安吉游戏”学什么 ——安吉学前教育探索启示录(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