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展览 坪山美术馆年度大展“共时:七个倒叙的个人故事
“共时”群展相关信息:
展览时间:2019-12-01 - 2020-03-15
展览机构:深圳坪山美术馆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 (16:30停止入馆)
展览地址:深圳市坪山区汇德路坪山美术馆(新馆)
在85新潮中,艺术从现实主义的线索中逐渐蜕变成每个个体需要作出的某种选择。1952年出生在山东大鱼脊山村的吕胜中从传统中找力量和存在感,从传统和民族中找到当代的可能性;
1957年出生在上海的胡介鸣的切入却是从现实主义的绘画中,剥离出现实和技术兴起的线索,新兴的技术带来的担忧和反思,构成了其媒介图景(mediascape)的构建;
1958年出生在四川的汪建伟则从写实绘画的变体中,找寻现代性、城市化、人的异化之联系。
1969年出生在福建漳州的邱志杰,从90年代开始,从维特根斯坦哲学到录像艺术,知识和手段可中可西,历史有渊源,又能拥抱未来。新的媒介、展览、体制搭建,如何在顺向艺术创作的类型研究中脱离,邱志杰和一群艺术家共同发起的“后感性”系列,是对那个时代所有新的呈现。
而1982年出生在瑞士圣加仑的芭芭拉·西格纳如何在父辈的光芒中脱颖而出?1984 年出生在西安的徐文恺如何从计算机科学中获得力量,如何转化为艺术上的“共情”?
就是这七位看上去毫无交集年代跨越巨大、各有自己艺术发展脉络的艺术家,却曾因缘际会相聚一堂。1980年代末期,罗曼?西格纳凭借着出版物和录像,被介绍到中国的艺术学院,并广泛地被接受。而2011年始,由李振华策划和推动,并在卡塞尔文献展文献库、Helmhaus艺术馆、瑞士文化基金会、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等机构的支持下,罗曼?西格纳的作品在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巡回展览,其中首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由邱志杰、李振华联合策划。
坪山美术馆展出的罗曼 ? 西格纳:录像与电影一九七五至一九八九和现在
项目的行进之前,徐文恺、胡介鸣、吕胜中、邱志杰、汪建伟等艺术家曾于2011年在上海和北京的两场讲座联系在一起,看似因缘际会的背后,艺术家们都在各自的时间线索当中,不断地追问其创作变革的原动力,探索着自身与外界相接连的方式。
而时隔八年之后,七位艺术家再次相聚。11月30日,由深圳市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坪山美术馆承办的跨年大展“共时”将在坪山美术馆一楼展厅拉开序幕。此次展览是坪山美术馆馆长刘晓都上任以来推出的首个大型展览,由著名策展人李振华担纲策划,徐文恺、胡介鸣、吕胜中、邱志杰、芭芭拉?西格纳(Barbara Signer)+ 麦克?波登曼(Michael Bodenmann)、罗曼?西格纳(Roman Signer)、汪建伟受邀参展。其中,罗曼?西格纳被誉为瑞士“国宝级艺术家”。
坪山美术馆“共时候”大展
本次在坪山美术馆的展览,被李振华视为“对2011年项目的一个总结”。他特别邀请了这批共享同一时刻的艺术家参展,并择选每个人在特殊转型期、或是特殊历史事件下的创作,在彼此创作交错的共性和特性之间,继续延展并深化当代艺术史进程中新的现实和新的问题的讨论。
策展人李振华形容这个展览就像“七个倒叙的个人故事”,于“共时”的主题之中,勾连起七位艺术家在各自的语言、地缘、知识的时间经历之下不断推进的创作逻辑。
展览开幕式现场
罗曼·西格纳的作品经常被称为“时间的雕塑”,他经常使用日常的物体和经验,通过改变重力、尺度和介入,令其改变。在展览现场,作品“蓝色球”,用蜡烛烧断绳索,缓缓下落的木球,从大烟囱50米高空下落,球体自重 200公斤,包括蓝色颜料(无毒害),触地瞬间如焰火般灿烂四射,尤其体现了时间作用于空间和作品运动的每个瞬间。
罗曼 ? 西格纳导览现场
罗曼 ? 西格纳作品《蓝色球》少儿模特培训加盟品牌www.motejiameng.com
吕胜中走过的村庄和中国的山河,汇集成了《山水书房》空间中的书与物,自人文精神的层面上关联到吕胜中过去在民间美术、实验艺术和教学上的实践,从传统和民族的力量中找到的当代可能性。“这件作品 2003 年为参加第五十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而作,策展人范迪安希望我拿一件与中国山水画有关的作品,这其实是一个半命题,让我的思维必须进入主流文人传统的轨迹。我对水墨画无大兴趣,但对中国的山水观颇有向往,我愿意顺路探去。”
吕胜中作品山水书房
胡介鸣作品《一分钟的一百年》
汪建伟作品《生活在别处》
徐文恺关切算法和个体痕迹,他的作品《柱》中那些不断被截取的算法瞬间,从可见却不可即的数据真身中获得力量,转化为艺术上的“共情”。“身份的焦虑促使我们找到了新的角色——用户,以此身份为背景,利用图形学编程软件在桌面上绘制一座柱,每绘制一块就修改一次电脑系统时间,既可以前往未来,也可以回溯历史。虽然计算机的系统时间看似无限,但实际上却被开发者出于整体考虑做了限制 (OS X, 1969–2038),一种无限又有限的矛盾状态,正是我们处于身体和媒体交融瞬间的现实心境。
徐文恺作品《柱》
艺术家徐文恺现场导览
芭芭拉·西格纳与麦克·波登曼合作的《胶囊珊瑚》中,演奏夏威夷吉他的日本音乐家,一块来自海底的红色珊瑚;而“我不会让你的太阳落下”是一个立体的风景画,一个有温度的空间作品,模拟太阳和隔扇的室内场景,通过揭示室内外变化的空间呈现出来。在椅子上的雕塑,一个多纳圈,也可以被理解为蜷缩在那里的猫或一个人身体的抽象。
芭芭拉·西格纳“我不会让你的太阳落下”
在谈及此次展览的主题时李振华表示,“共时”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展览中所展现的情感和诗意的联系,要远远大于这个项目本身。这个展览一方面是关照我们共同面对的时间,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展览中的作品承载并释放出他们的真情实感,“七位艺术家相聚坪山美术馆,回望几十年各自前行交错的脚步,能让大家感知到作品的温度、力度和重量,它们随着时间,因为相遇,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策展人李振华导览现场
坪山美术馆馆长刘晓都在开幕式上致辞
策展人李振华在发言中提到,此次他参与坪山美术馆展览策划的工作,和美术馆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工作的过程中越来越发现时间能给予人的延伸,是精神上的——有所得。有些事和人是通过等待来慢慢理解和认识的,这就是「共时」展览的另外一个时间的维度,一种累积的人类世逻辑。”此外,他还对展览“共时”作出了解读,“共时”是这个展览不是关于理论建构的,可以交由理论学者的是这个展览的研究线索,以五十年的时间切入瑞士和中国的当代艺术,这个展览产生的对话是艺术家之间的,也是历史的回响。“感谢吕胜中、邱志杰、胡介鸣、徐文恺、罗曼?西格纳、芭芭拉?西格纳、麦克?波登曼,因为没有艺术家就没有这个展览。”
罗曼·西格纳在现场骑着车冲入空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晓都:“非中心”也许是坪山美术馆最大的优势
「Hi图集」最值的一次上海之行,我们给这20个展览颁了个奖
隐居上海丨美术馆里的奇幻之旅
劳伦斯“圈地”进行时
没顶魔法学院:是空想还是大计划?丨AMNUA艺术财经
博采众长 匠心独运——著名艺术家苏少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