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万没想到!粤语竟然是这样的?


去年琅琊榜热播,多少人为之沉迷

其中的古风台词更是让人觉得古典优雅


最近,小编收到消息

据说香港要播粤语版的琅琊榜了哟!

还记得那一幕吗?

漫天飞雪,两个男人在吵架……


这一幕,让多少人在下雪天时

都想披着棉被冲出门大吼:

萧景琰,你给我站住!

你有情有义,可你为什么就是没脑子!


然后,小编脑补了一下

粤语版的画面或许会是这样子的


梅长苏:“萧景琰,你同我企系度!

你有情有义,但点解你甘冇脑架?”

 

是不是觉得画风一下子就不对了呢?

有点微妙对不?

……或许梅长苏确实应该这样说话!


粤语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语言

(没看错,是语言,不是方言

被海外称为唐话

那么,什么是粤语(O_O)

▼▼▼

保留大量古汉语的成分

+

遗留有古南越语成分

+

吸收相当多的外来词

=


等等,大量古汉语的成分?

是的!

宋朝的《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

(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官方的权威发音韵律书)

里面标注的文字发音

与现今的粤语高度吻合!

而且粤语已有2200多年历史

(比古英语早600多年)

比现代英语早1700多年

比普通话早1800多年


 点解(⊙▽⊙)

小编迅速补习了一下历史

毕竟我是个有内涵的人……

 

粤语

源于古代中原雅言

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

较完美地保留了古汉语特征


    雅言是什么……(_)?   


古人十分重视各地方言的统一

于是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

雅言——意义上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

(雅言源于原始华夏语

到周朝时发展为中原一带的民族共同语)


懂了!


    那什么又是九声六调……    



就是九个声调,六种音高


 古汉语的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普通话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普通话把古汉语的入声丢失了) 

粤语的九声:

阴平/阴入/阴上/阴去/中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

 

粤语中任何一组拼音最多只有6个声调

所以用1-6就可以将所有九声标示出来

这就是所谓6


举个例子


还有个有趣的例子

民国初期,语言大师赵元任

写了一篇《施氏食狮史》


这些字,用普通话读就是一堆shi

但是用粤语,发音就不会单一了

完全没烦恼啦~


~懂了!粤语果然很深奥,继续补习!


    南越国、粤语的诞生  

秦始皇一统中国之前,南方诸族被称为“百越”



秦朝,秦始皇派赵佗南下攻取百越后

中原人来到岭南地区,开始传入雅言

秦朝覆灭,赵佗建立了南越国



汉朝鼎盛时

华夏族融合周边多个民族演变成汉族

这一时期,粤语出现雏形

“粤语”这个名称

正是来源于中国古代岭南地区的“南越国”

(《汉书》作“南粤国”)

是一个泛称,指广义上的“岭南语”

而非特指“广东话”


古代“越”和“粤”是通假字

都是指华南百越地区

明清近古以来才开始有所区别

“越”多指江浙吴语地区

“粤”多指岭南两广,长期作为岭南地区的统称

民国时期,“粤”才逐渐被用为广东省的简称

 

也就是说,粤语自秦朝至今

约有2200多年的历史


 

    粤语的成长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再次处于长年内战

大量中原士民逃至岭南

古汉语与以前形成的古粤语混合

缩小了古粤语和中原汉语的差别

这一时期是粤语的成长时期




     粤语的定型时期  

 唐朝鼎盛时期,岭南地区汉族人口继续增加

原住民与汉族长期接触,已被汉化

粤语仍受古汉语影响

成为既对应中古汉语发音又有部分独立词汇的语言

唐朝灭亡到南宋灭亡,长期混战

大量的中原汉人南下珠江三角洲

再次拉近古粤语和中原汉语的差别

至此,粤语的发音和文法都与中原汉语十分接近

因此,唐宋时期是粤语的定型时期




     中原汉语转变为官话  

 元朝,蒙古人迁都至大都(后改称北京)

以当地话作为官方语言

从此中原汉语与中古汉语和粤语的差别不停变大

(中古汉语:南北朝、隋朝、唐朝时期的汉语)

中原汉语快速向北京官话方向发展

定型的粤语则未受元朝影响而独立发展


明朝至清朝中期

粤语平稳而缓慢地变成现代粤语

中原官话韵尾进一步消失

……

这又是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

连接i/u韵母的g/k/h声母

被完全颚音化成j/q/x声母


再举个具体点的例子:

“吉其兮”三字在中古汉语

和现代粤语均带有g/k/h声母

现代官话则被完全颚音化成j/q/x声母

 


(会粤语的小伙伴们请自行研究

不会粤语的请找个会的小伙伴来感受一下)

 

因此现代粤语仍能对应宋朝《广韵》的发音

但难以对应元朝或以后的古汉语发音。

 

     粤语的传播  

清朝中末,闭关自守

只有广州作为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的口岸



因此,外国人来到中国后

掌握的汉语普遍是粤语而非官话

PS:为了与外国人经商议事

不少京官也常接触粤语

粤语首次逆向传播到中原



这时又有大量粤人迁移到美洲

澳洲和东南亚各地

粤语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



    吐血总结   

也就是说,中原雅言传入岭南

与当地语言混合产生粤语

然后一直被中原汉语汉化

直至唐宋时期定型后就稳定下来

与中原的汉唐汉语十分接近

中原被西厦、辽、金、元等北方游牧民族侵占

中原汉语不断受到冲击

由汉唐汉语转变为北京官话 


小编懂了!小编震惊了!

原来粤语才是最像“古语”的语言!

留有汉唐语言的韵味!

也就是说……

会说粤语的小编即使穿越回去汉唐

也是能够活下去的!

语言关,过!

 



     小剧场   

那么接下来……一起来大开脑洞

脑补一下古代的人是怎样说话的~

 

威严的大殿之上,(权威官方的代表)皇上:

“爱卿,原来你甘犀利噶!”



又或大臣上朝时

大臣:“将军,听讲你又收复咗某某地区

你真系犀利嘅姐”

将军:“边有、边有!

大人你过奖啦!无甘夸张!” 


(如果央视古装剧这么演,肯定一秒出戏……)

好吧,其实是小编脑洞太大,得治!


虽然现代粤语保留大量古汉语的成分

却也不是古汉语…… 

不过!

大量的唐宋诗词也确实是要用粤语来读

才符合诗词基本的“韵律美”

 

     粤语的韵律美   

小编如此高大上有气质

当然要带你们领略正宗有韵味的汉唐古语(粤语)

接下来才是小编(粤语)真正的画风

来,一起朗诵~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

 


“青、平、声、晴”在粤语里是同一个韵母

读起来自然符合诗词的韵律美

(但在普通话里,“声”字的韵母却变了

导致第二句完全不押韵……

 

又比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粤语里“流、楼”是同韵母的

符合绝句诗词第二、第四句必须押韵要求

(但普通话里这两个字就又不同韵了)

 

还有好多诗词里面出现的字眼都是粤语常用字

如:吏卒皆山东之人,日夜而望归

(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

 

抚斯图以视,久延伫以徜徉

(明·何景明《画鹤赋》)


大家也可以继续找些诗词

试一下用粤语念,会发现其实非常合乎韵律美

朗朗上口,异常带感!

比如岳飞的《满江红》若用粤语来念

那叫一个抑、扬、顿、挫!气势满满! 


PS:基于广州两千多年来在广府地区的龙头地位

清末民初时期广州“西关地区”的粤语发音

是公认的标准粤语发音

 

     我们的粤语 我们的乡音  

现在,随着广东人走出国门

粤语也在世界各范围内被使用

除了是香港澳门的官方语言

也是美国、加拿大的第三大语言

以及澳洲的第四大语言

 


会说粤语的小伙伴们,是不是觉得很自豪

作为广东人,是不是觉得为粤语骄傲

我们广州的很多伟人都是说粤语的呢

国父孙中山还用粤语发表过演讲



记得某次看电视时

小编被著名主持人汪涵的一段话触动了

他说,“响”的繁体字是“乡+音”

就是因为乡音说起话来更加响亮!


其实,中国的语言万万千千

每种都有其特色,都是不可替代的

相信每个地区的人都会为其本地语言而自豪



我们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一律平等

为了尊重各民族,通用语被命名为普通话

而不是国语

如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所说:“我们推广普通话

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

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 


有当地特色、历史韵味的各地语言

一起组成了丰富灿烂的中华语言文化

大家一起来继续守护自己的语言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粤语真的是古汉语么?
汉语语音是如何从类似闽南话的雅言变成现在的普通话的
古人的汉语发音是怎样的?现在普通话和古汉语一样吗?何种方言更好地保存了古汉语?
汉族民族文化传承之根本:汉语
中国古代各朝代语言演变探索--古代普通话,闽南话,粤语,客家话,吴语
原来粤语更像我们古代说的话, 而普通话更像胡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