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戏里戏外之—— 一个忠实的戏迷


我热爱秦腔,完全是小时候父亲的熏陶


其实,对于一个差不多七八岁左右的小孩子来说,爱上秦腔,凭兴趣生爱可能性恐怕不大,至少不是初衷。在那个好多适龄儿童不去上学,而帮做家务、挣工分的年代,用爱好支配自己的理想与前途,一则年龄太少,少不更事;一则学文化学手艺学特长不是正事。正事就是做家务挣工分养家糊口。

爱上秦腔,是因为父亲唱戏的缘故。父亲喜欢唱戏,田间地头忽然间铿锵几句,热炕头念念有词,厅房地上手舞足蹈,常有的事。但父亲虽身材魁梧,登台演出时穿上高底戏靴走不稳。和他一样登台演出的还有几个把式,树大招风站立不稳,和父亲一样的毛病。毕竟常年田间地头劳作的下里巴人,侍弄阳春白雪的秦腔不在行,全凭热情洋溢的喜好。所以,逢年过节唱大戏,少不了就要提前到场,抢一双低戏靴。这样在台上才能四平八稳。父亲是唱那个净角的,戏份重,抢低戏靴也就是最厉害的一个了。

弟兄中,从小喜欢秦腔的就我一个,自然而然,父亲就领我到台上,任务只有一个,给他抱衣服,抱抢来的低戏靴。

喜欢台后一排排的刀枪棍棒;喜欢五颜六色的头饰戏服;喜欢后台大人们出场前“对戏”排练的神情;喜欢大人们台后自顾自熟练着的“架口”;喜欢大人们描眉画彩中闪现在我面前的一幅幅面部油画;更喜欢大人们台前演绎着的一个个故事。

近距离的耳融目染,就与戏接下不解之缘

成为后来一个忠实的戏迷,还有一个原因,虚荣心作祟。

那时候村里唱大戏,戏台口是最热闹的。抱不动孩子的母亲们,把孩子放在戏台口一字儿排开,戏台口小孩子穿开裆裤的屁股和戏台边子形成一个个稳定的三角。台下前排小孩子小伙子小姑娘们拥拥搡搡“挤麻子”。大人们戏场里长凳子高板凳烂椅子挤得水泄不通,热闹的很。满场大个子小个子都伸长脖子往台上看。我们小个子只有“听戏”的份。

上台,自然就是一件能在小伙伴面前炫耀的事了。没有台上演出的“内部人员”的小孩,那有这机会,也没有这福分了。显然,我成为可以在台上既可以看戏,又可以俯视台下的“幕后英雄”。这份荣耀,这份虚荣的满足,在童年少年时代,是多么幸福的一份厚礼啊!

长大后,喜欢秦腔,是因为最爱秦腔里感人的故事和诗词般的唱词。

人生如戏,何尝不是。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戏中,教育着人们质朴向善。做人,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做忠孝仁义、老实厚道的好人,还是奸诈狡猾、心狠手辣的坏人,选择权、决定权在自己的人生观。有些人自己认为很是聪明,可欺上瞒下、恃强凌弱,可背信弃义、天良尽丧,但“人生如戏”啊!“台下人”看得一清二楚,忠奸尽分。“因果”也如戏曲中的那样,作孽迟早是要还的。

秦腔唱词里优美的腔调,如一杯封存多年的老酒,醇香弥足。慢慢地一些秦腔唱词唱腔,耳熟能详了。

到现在我喜欢秦腔。只要有闲暇,无论是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的冬天,骄阳似火大汗淋漓的夏天,还是和风习习的春日、秋风送爽的金秋,戏场里一定有我的身影,不分午场晚场。

每次把自己沉浸在秦腔剧本的细节中,时而被角色扮演者精彩的把式倾倒;时而被优美的唱腔所感染。有时因故事情节感动地稀里哗啦,有时又酣畅淋漓大快人心。当然有时候少不了因奸佞人物的所作所为恨之入骨咬牙切齿。

像经历一次次人生一样,我在戏曲中经历着喜怒哀乐的情感百态;在戏曲里饱尝着酸甜苦辣咸的人生百味。

看戏,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作者简介
宋月定,1973年生,中学一级教师,爱好文学,以散文诗歌见长。《诗刊》子曰诗社社员,天水天河诗社社员,望月文学杂志特约作家。教学论文和作品散见于《天水日报》、《甘肃诗词》、《望月文学》等报刊杂志。2015年11月《天水日报.教育周刊》对其作品进行了专版报道。
本期编辑:南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往事】看戏记
秦腔名角丁良生
听 戏
【郁氏文化】最佳座位父脖颈(文/张垣)
林惜秋:时光村落里的往事
系列散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