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专家解读来啦!
userphoto

2023.02.23 四川

关注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快收藏!




2021年北京协和国际消化疾病论坛暨第28界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疾病与消化内镜研讨会于近日召开,会议中国内外知名专家就消化、内镜、肝病等个学术领域热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专题报告和疑难病例分享。

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的消化内科主任蓝宇教授在会上对《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1](以下简称“共识”)进行解读。

共识意见推荐级别分为6个等级,条目的证据分为4个等级,达成了包括定义与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共29条共识意见。


01


肠易激综合征的定义与分类

肠易激综合征(IBS)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如频率和(或)粪便性状改变,通过临床常规检查,尚无法发现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依据患者排便异常时的主要粪便性状。如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分为便秘型IBS(IBS-C)、腹泻型IBS(IBS-D)、混合型IBS(IBS-M)和未定型lBS(IBS-U)四型。

便秘型IBS腹泻型IBS


02


IBS的流行病学


我国IBS总体患病率为1.4%-11.5%,仅25%患者到医院就诊。

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IBS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均有发病,但以中青年(年龄为18-59岁)更为常见,老年人(年龄≥60岁)的IBS患病有所下降。饮食因素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与IBS的亚型无关;肠道感染是中国人群患IBS的危险因素。

肠道感染史对中国人肠易激综合征患病风险影响的Meta分析森林图


03


IBS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IBS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脑-肠互动异常。

内脏高敏感是IBS的核心发病机制,在IB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内脏高敏感:即内脏组织对于刺激的感受性增强。高达33-90%IBS患者中可观察到)

内脏高敏感

胃肠道动力异常是IBS的重要发病机制,但不同IBS亚型患者的胃肠道动力改变有所不同。胃肠道动力异常主要表现在结肠,但食管和胃、小肠、肛门直肠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动力学异常。

肠道低度炎症可通过激活肠道免疫-神经系统参与部分IBS的发病。

各种细菌、病毒感染因素均可引起肠黏膜肥大细胞或其他免疫炎症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引起肠道功能紊乱。

IBS肠道的低度炎症改变了以往“IBS作为功能性肠病不存在形态学改变”的说法,但是并非所有IBS患者都存在炎症。目前关于IBS-C患者的文献报道仍较少。

IBS患者常伴发焦虑、抑郁等表现,急性和慢性应激均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此外,肠道微生态失衡在IBS发病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04


IBS的诊断

IBS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其并非排除性诊断,必要时应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蓝宇教授指出,腹部不适及腹胀是我国IBS患者常见症状,诊断时应加以注意。

IBS的诊断标准

对于符合诊断标准的IBS患者,在全面询问其是否存在警报征象、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尽早作出IBS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手术。

警报征象包括年龄>40岁、便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夜间排便、贫血、腹部包块、腹水、发热、非刻意体重减轻、结直肠癌和IBD家族史。

IBS亚型诊断应基于患者排便异常时的主要粪便性状,分为IBS-D、IBS-C、IBS-M和IBS-U 4种亚型。

  • IBS-C指异常排便(按天数计算)中>1/4为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中的1或3型,且<1/4排便为6或7型。

  • IBS-D指异常排便(按天数计算)中>1/4为Bristol粪使性状量表中的6或7型,且<1/4排便为1或2型。

  • IBS-M指异常排便(按天数计算)中>1/4为Bristol粪使性状量表中的1或3型,且>1/4排便为6或7型。

  • IBS-U指患者的排便习惯无法准确归入任意一型。


值得注意的是,IBS与其它功能性疾病存在重叠及转换,应基于主要症状群做出鉴别诊断。IBS与FD、GERD等重叠,诊断IBS时应全面了解消化道症状。IBS严重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应从多方面进行评估。


05


IBS的治疗

IBS的治疗目标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需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策略。

治疗手段应包括饮食、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精神心理、认知和行为学干预在内的个性化方案。

蓝宇教授指出,在IBS诊疗实践中,应首先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和信任关系。然而,目前仅52%的全科医师与患者进行系统交流与评估,近50%lBS患者向医师倾诉时遭遇消极态度,这提示医患间的沟通和信任有待加强。

此外,避免诱发或加重症状的因素,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对改善IBS症状有益。

心理认知和行为学指导也是IBS治疗中的必要环节,心理治疗对部分IBS患者有效,但仅限于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实施。

IBS的心理干预

解痉剂可改善IBS症状,对腹痛的疗效明显。不过,蓝宇教授指出,解痉剂有可能加重IBS-C的便秘症状。

止泻剂可有效改善IBS-D患者的腹泻症状。

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可改善非IBS-C患者的总体症状,以及腹胀、腹泻症状。

利福昔明对SIBO阳性患者的疗效显著,但曾报道一例重复使用利福昔明的患者出现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报道,提示对于非SIBO阳性患者使用利福昔明需慎重考虑。

渗透性泻剂可提高IBS-C患者的排便频率,改善粪便性状,但乳果糖可能加重腹胀症状。

渗透性泻剂的使用

容积性泻剂可能加重患者腹胀症状,既往不被推荐用于IBS-C的治疗。

促分泌剂可改善IBS-C便秘症状,其中鸟苷酸环化酶-C激动剂同时对腹痛有效,是IBS-C的新选择。

  • 益生菌对改善IBS症状有一定疗效。

  • 中医药对改善IBS症状有效,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

  • 神经递质调节药物可用于IBS患者的治疗。


神经递质调节药物适应证包括:①IBS合并存在精神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包括抑郁、焦虑和躯体化症状等),尽管此类患者以胃肠道症状为主,但是精神类药物对精神心理障碍表现和IBS症状可能均有帮助;②对于消化专科常规药物疗效不理想的难治性IBS,尝试使用神经递质调节药物可能会有获益。


06


总结


IBS总体患病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IBS存在诊断率低和就诊延迟现象,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IBS由多种因素导致,内脏高敏感是IBS的核心发病机制。

IBS主要基于症状进行诊断,排除报警症状后应及早给予阳性诊断,关注相关精神心理因素、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IBS的治疗目标是消除或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治疗手段包括饮食、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精神心理、认知和行为学干预等。

指南新增促分泌剂治疗IBS-C,其中鸟苷酸环化酶-C激动剂改善IBS-C患者便秘的同时对腹痛、腹胀症状的疗效明显。
 
专家简介

蓝宇教授

  • 北京积水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 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内科教研室主任、内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负责人

  •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

  • 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 胃肠动力与心理疾病学组组长

  • 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委

  • 北京医学会中西医结合消化学会委员,养生学会常委

  • 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消化整合医学分会副会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20年40卷12期,803-818页,ISTIC PKU CSCD CA,2021.
[2]张璐,段丽萍,刘懿萱,冷玉鑫,张华,刘作静,王琨.中国人群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4,53(12):969-975.

本文首发: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本文审核:蓝宇教授

本文整理:大高个

责任编辑:Mary

版权申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误诊的“肠炎”—肠易激综合征(IBS)
腹泻顽疾,从痰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验案
内科学:肠易激综合征讲解
肠易激综合征共识意见 (转载)
你的肠道是否游走在便秘与蹿稀两个极端?
肠易激综合征—不仅仅是腹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