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年没读完的书——《文化苦旅》


我花了十年时间没有读完的书有两本,一本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一本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十几岁的年纪去读《尤利西斯》确实太早了一点,这本书适合掌握相当西方文学史以及文学批评相关知识以后再去阅读,否则其冗长的叙事语调很难吸引读者兴趣,我最近找机会。但是《文化苦旅》不同,这种短篇的散文,而且是美文,不应该有任何的阅读障碍,然而这十几年间,我时不时想要打开书本却总也读不下去,这种感觉在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明显,我知道如果我再不逼着自己去读一读,这辈子可能就不会再去读了。

我完成阅读后,不出所料地失望。面对很多学者大家对于余秋雨的批判,我从一个观望者变成了一个支持者。人们对于余秋雨的批判更多在其人生经历上,尤其是文革期间的所作所谓。网上类似的批判文章很多,最有名的莫过于北大文学院余杰的《余秋雨,你为什么不忏悔?》洋洋洒洒万余字,写得慷慨激昂,文字很好,但是内容我觉得批评角度合适的只有一小部分。这篇文章从余秋雨写作角度进行分析和批评的部分在整篇文章中所占的比重太轻了。

余秋雨的散文读来给人一种虚伪,在《文化苦旅》前言中有这样的记述:

“我们这些人,为什么稍稍做点学问就变得如此单调窘迫了呢?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那么世间学问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

我在这种困惑中迟迟疑疑地站起身来,离开案头,换上一身远行的装束,推开了书房的门。走惯了远路的三毛唱道:“远方有多远?请你告诉我!”没有人能告诉我,我悄悄出发了。

当然不会去找旅行社,那种扬旗排队的旅游队伍到不了我要去的地方。最好是单身孤旅,但眼下在我们这儿还难于实行:李白的轻舟、陆游的毛驴都雇不到了,我无法穿越那种似现代又非现代、由拥塞懈怠白眼敲诈所连结成的层峦叠嶂。最方便的当然是参加各地永远在轮流召开着的种种“研讨会”,因为这种会议的基本性质是在为少数人提供扬名机会的同时为多数人提供公费旅游,可惜这种旅游又都因嘈杂而无聊。好在平日各地要我去讲课的邀请不少,原先总以为讲课只是重复早已完成的思维,能少则少,外出讲课又太耗费时日,一概婉拒了,这时便想,何不利用讲课来游历呢?有了接待单位,许多恼人的麻烦事也就由别人帮着解决了,又不存在研讨会旅游的烦嚣。”

以前读书并不会特别关注文章的前言和后记,现在特别注重这两部分,而我还真就发现了某些宝藏。这部分的文字可以说极其“矛盾”。矛盾,可以是一个人内心面对事情从不同角度考量发现的问题,也可以是两种观念的碰撞,而言行不一,这不应该称为矛盾,而就是很直接的虚伪。当一个作家不能真诚面对读者的时候,他写下来的文字是没有温度的,并不能感染人。

有人为其辩解,“大历史文化散文”,就是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审视并且感悟中国传统历史和文化带给人们的意义,这种写作方式自然会显得冰冷而理性。余秋雨并不是专门的历史学者,更不可能是专门时期专门门类的历史学者,他所写的历史文化散文,看似是包含了很多的历史知识,其实这些东西都是资料随手可查的大路货知识,他并不是一个知识的创作者重新发现者,他只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用一个不尊重一点的词汇叫做知识掮客。他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他熟读中国的历史,经书,儒家道家等等,但是细想想他传播的思想,我却发现了有一些问题。几千年以来,中国的传统的思想体系都是遵权,重道,恢复礼法,弘扬正义,因果循环,善恶相报……余秋雨文章的态度和观点和这些东西没有任何的区别。宣扬为善,这并没有问题,但是宣扬为善只能苦着自己,解决不了当下的问题。一种不考虑当下人们现实生存困境的弘扬,是不是一种陈腐与伪善呢?这种引经据典却不过是粗浅知识的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这样的举动是不是可以称之为掉书袋呢?余秋雨这种写作方式对于一开始对传统文化向往或者是知道一点的人很有吸引力,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有很大的迷惑力,给人一种蓬勃而出对于传统礼法和风序良俗恢复的冲动,但是这种冲动其实对当下和宣扬保护民族文化没有任何的作用,只不过是卖弄情怀为了实现个人推崇和神化的一种手段和方式。这种方式有些可以说是卑鄙的。传统文化也是可以提供很多媚态的东西,当壮怀激烈和忧国忧民上升到买点,将自我标榜起来,把一切上升到民族伤口的高度,人们就会更多的去接受。这听上去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这无奈是现实。

和木心的散文不同,余秋雨的散文有着一个神化的突出的永远存在的“我”的形象。这给我一种很不舒服的阅读体验。高大全已经不是文学所追求的形象,况且这还不是小说,是散文。余秋雨的散文并没有摆脱杨朔散文模式,即“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的生活断片,迅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从写景入手,然后引出在风景中活动着的平凡人物,最后通过比兴、象征将景物和人物联系起来,升华出人民性的歌颂这一主题。这种模式有其好处,简单易懂,方便易学,好看动,好模仿,读者阅读方便。内容多是赞美和歌功颂德。三十多年过去了,余秋雨还遵循这种创作方法,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不合适。一个优秀的作家是要引领文坛创作风气,这种风气是包括创作的内容和形式的,余秋雨两者都没有达到。

他是一个语言词汇丰富的作家,但不是一个对于读者坦诚的作家;他是一个掌握群众心理的作家,但不是一个想要解决所反映问题的作家;他是一个曾经被大众广泛接受的作家,但不是一个会被大众长期推崇的作家。

曾经“文化热”的时候,大众选择了余秋雨,或者说余秋雨追逐了“文化热”。而当热气消散以后,大众也不在追随。我对余秋雨的文章的评价不高,但是我对余秋雨现象很感兴趣。一个主动选择了时代和大众的作家,渐渐被大众所抛弃。余秋雨开创“大散文”的主题散文创作,为散文的题材选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这是余秋雨值得肯定的一点,但这一点并不足以掩盖住其散文在文字和结构方面的致命缺点。对于余秋雨的评价现在趋于多元,但是我不觉得有些学者通过他在某些历史时期的所作所为否定其为人,而要从其文章去评价一个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余秋雨开创了大文化散文,为何还被称作“伪君子”
余秋雨叙事散文的特色
抓住美妙的瞬间--雷江
路漫漫其修远兮,尚有历史散文伴我向天涯
读书 | 原来散文,也可以写出历史的重量!
一代才子余秋雨的背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