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低颅压综合征
常志强老师
仲亮老师
病史:79岁,女性,头疼。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是一组以体位性(直立)头痛和脑脊液压力降低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表现:以坐位或起立时头痛,恶心,呕吐及颈部强直为主要表现,平卧时很快消失或减轻为特征。
影像表现:CT检查多数正常,价值不大。
主要依靠MR检查:
1     硬脑膜增厚并异常强化:特点为大脑凸面和小脑幕的脑膜呈弥漫性线形增强,其强化以硬膜窦最为明显。机制是由于低颅压时脑脊液流量和压力降低,相应静脉流量和压力增加,硬脑膜血管(主要是静脉)代偿性扩张充血或小静脉破裂,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而不累及软脑膜(可作为与脑膜炎的鉴别点)。
2     脑结构移位:在失状位扫描中约62%的病人可出现小脑扁桃体下疝,一般为轻度,,对于长期有脑脊液瘘的病人,下疝明显可达10mm以上;脑干腹侧压向斜坡,脑桥,间脑受压移位,桥前池狭窄或闭塞;视交叉受牵拉扭曲或向下移位。中脑导水管开口位置下移;鞍上池可消失及脑垂体受压;上述现象统称为下垂脑,其原因不明确,可能是由于CSF压力过度减低。
3     硬膜下积液或硬膜下血肿:约10%的病人可出现硬膜下积液,约69%病人发生在双侧。它的形成与硬脑膜的特殊结构及CSF的液体静力学压力改变有关。
4     硬膜窦扩张:由于其位于血脑屏障之外,缺乏紧密的连接而产生代偿性扩张。
诊断:典型的体位性头痛,侧卧位腰穿压力<60mmH2 0,头颅MR示硬脑膜弥漫性增厚并异常强化。
鉴别诊断:主要与肥厚性硬脑膜炎鉴别
指标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肥厚性硬脑膜炎
起病急缓
易患人群
前驱病史
头痛与体位相关
多组颅神经损伤
癫痫发作
脑脊液压力
硬脑膜强化部位
硬膜下积液或出血
脑室变窄
垂体增大
静脉窦扩张
脑下垂
临近部位感染
急性或亚急性
年轻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咳嗽,负重,运动或外伤史,感染,结缔组织疾病等
少见
少见
偏低
弥漫性
常见,占位效应轻
常见
常见
常见
常见
少见
慢性或亚急性
中老年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免疫机制失调,副鼻窦,中耳,乳突等部位感染及外伤性疾病等
少见
常见
常见
正常或偏高
弥漫性或局限性
少见
少见
少见
少见
少见
常见
上述解析摘自:
作者:张萍,潘邓记等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与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及影像学对比分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译文)临床推理:50岁男性,头痛伴认知下降--高军
反复头痛一月余——低颅压综合征
十岁儿童,硬脑膜为何弥漫性增厚?
神经影像大盘点:硬脑膜强化你需要想到这 6 类疾病
神经影像: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