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雨巷同题 | 第180期同题:端午

刊头作者/广西青年诗联艺术家 韦代森


详情请继续阅读~~


对联

输入

题端午节

文/云雾山人

端午粽香远;

汨罗江水长。

端午

文/塞外牧人

日伴顽童悬艾草;

风随美女绣荷包。

端午节 

文/杨健松

屈子怨魂,骚恨汩罗水;

楚乡遗俗,端阳粽粟香。

楹联同题端午

文/其湜

汩水纪忠魂,情悲何楚子;

江山滋气骨,天佑我华人。

诗词

输入

五绝 ·祭屈子

文/云雾山人

魂断楚天殇,端阳艾草香。

汨罗江水长,悲唱九歌章。

【五绝】屈原颂

文/赵仁波

粽香飘万里,端午咏离骚。

绝唱灵均泪,怀沙历世高。

端午节

文/东晟

天问汨罗江,离骚恨满腔。

粽香传绝韵,百鸟语惊窗。

七绝·端午节

文/范荣

龙舟竞渡跃龙人,爱国情怀分外神。

食粽传承年久远,全新光景现红尘。

庚子端午吟

文/弓叶

可恨魔风带血刀,满腔孤愤读离骚。

问天天问阴霾散,粽艾今年作少牢。

庚子端午随感

文/诗丐

端午欲吟多旧调,龙舟屈子粽飘香。

陈词难得生新意,秃笔不妨抛一旁。

端午节

文/水白

艾叶青青蒲剑长,户户晨风送粽香。

郊外山间游百病,采回花草作良方。

注:游百病是我地端午节习俗。是日晚饭后,男女老少都要到郊野游玩,称为游百病。

端午节

文/小菊

漠江漾漾云天碧,又见端阳倩影丰。

寂寞龙舟期战鼓,阴霾散尽诉初衷。

端午节

文/山野村夫

粽子飘香入万家,门庭户户艾蒲斜。

汨罗江上龙舟竞,笑语欢声面带花。

端午节感怀七绝(下平一先)

文/李国强 

他年采苇水塘边,披霭行舟叶叶鲜。

今日疫情平淡过,民间无粽亦安然。

端午节

文/松中劲风

江米如银箬叶香,欢天喜地过端阳。

谁知屈恨归何处?唯有抖音人断肠。

端午咏怀

文/山人 

汨江东逝几回潮,千载吟魂歌未消。

不辨忠奸终去国,空留笑柄爱纤腰。

巫山天堑通平路,神女云间吹洞箫。

今日赛舟忆屈子,九洲万世仰诗骚。

端午节

文/LYG

五月榴花端午至,年年争渡是龙舟。

屈原要识千年后,唯有离骚一叹酬。

青史因知编辑写,红尘易向醉中留。

门边碧艾符风俗,彩线缠包裹客愁。

七律端午节

文/甦

每近端阳风雨稠,似为屈子泪倾流。

沅湘眺迥直臣杳,南岳回眸骚赋留。

击鼓扬旌争冠锦,斡波劈浪竞飞舟。

龙腾盛世催人奋,爱国长歌动地讴。

七律  端午祭

文/永不言弃

又逢端午粽飘香,华夏追思屈子殇。

竞技龙舟飞碧水,驱邪艾草挂篱墙。

三杯黄酒忠魂慰,一曲离骚壮志昂。

爱国丹心昭日月,千秋佳话永留芳。

咏端阳

文/大园里之子

屈子忠良国土讴,千年不改祭风流。

竞舟锣鼓争锋勇,集草香囊化药游。

着眼防瘟消毒孽,开心除害夺丰收。

崇贤故事无穷尽,史善文明人性悠。

【清平乐】·端午咏怀(冯延巳体)

潇湘墨客/吴建华

炎风溽暑,艾粽香端午。岁岁菖蒲悬牖户,祭俗犹然三楚。

龙舟卷起波涛,怀沙仿听悲号。泽畔沉吟安在?铿锵千古离骚。

【行香子】·端午情思

文/吴虹珠

五月龙舟,一醉端阳。

汨罗畔,青史留芳。

离骚哀乐,易水沧桑。

念,几多愁,几多痛,几多伤。

忠魂何在?英灵长祭,

叹于今,恨断肝肠。

千家艾翠,万里幽香。

忆,水中花,水中月,梦中凉。

【渔家傲】·端午祭

文/秋雨(辽宁)

粽叶飘香正端午。龙舟竞渡联荆楚。千载汩罗愁几度,询苍宇,一曲离骚陈千古。
天问九歌英魄铸。屈平名节擎天树。抱憾秭归无故土,情何诉,满腔热血随江赋。

【浪淘沙令】·忆端午

文/水无痕

五月麦儿黄,

艾插门廊。

家家户户种田忙。

布谷声声迎早客,

又是端阳。

箬叶割回堂。

江米央央。

爹娘巧手善包裝。

四角粽粑才入水,

满屋飘香。

【渔家傲】·端午悼屈原

文/黄泥紫燕

何处招魂芳草觅,香蒿端午牵门壁。阅尽离骚追粽吃,河水汨,汨罗现屈原悲戚。
千古春秋千古析,何人寂寞何求溺?爱国跃身哀忾敌,心潮激,山川悼绝亡难绩。

【声声慢】·端午节(张炎体)

文/清风徐徐

端阳又至,汨水滔滔,思先悼古情伤。院挂菖蒲,氤氲米粽飘香。荷风送来笛曲,念离骚、天问词章。憾志士,望江流滚滚,酹洒雄黄。
千里袅烟催泪,杜鹃啼屈子,楚域生凉。划桨摇舟,苍茫欲锁荆湘。放歌抚弦咏唱,采栀花,蘅芷清芳。承美政,年年思接艾草扬。

现代诗

输入

端午节读史

文/李彩霞

手捧

一部伟大巨作《诗经》

看到了香草美人的才华过人

最终

屈原为楚消沉悲愤

投江而去的凛然壮举

从此,世间

又多悲情的男子

我写了几句分行文字

在端午节

悼屈大夫

楚江消逝一位旷世奇才

是个有骨气

忠诚的臣子

令人万分敬仰爱戴

端午节

文/我心飞翔

丙子年端午节

那天,天气晴朗

一个小天使,来到了我的身边

从此,端午节不仅仅是端午节了

而是最让我牵挂的日子

最让我爱的日子

从此,端午节的伙食

又多了一种味道

从此,端午节的气氛

又多了一份快乐

从此,端午节又多了一对翅膀

小天使逐渐长大,变成了白衣天使

他的性情,也像他出生那天的天气一样

晴朗,明澈

端午节的遐思

文/月夜青霜

两千多年前

一个人在汨罗

投江而死。

从此

世上有了端午这个节日,

这个人的名字叫屈原。

因为一个人,

而有了一个节日。

因为一部作品

而诞生了一种文体

他的伟大

不仅仅是作品

可以流芳百世,

更是其高尚的品格

和爱国的情怀

足以让世人千古传颂,

他就是屈原。

人不强兮必被人欺,

国不强兮必被人踏。

投江自尽

或许不是最明智的选择

但是却是最无奈的反抗。

忧国忧民,

寸断肝肠

不屈的精神

化成了千古的文章

仅仅如此!

也足以让世人记住了

你的名字

屈原

随笔

输入


端午节

文/吉祥花

2020年的端午节就要到了,我的内心奇异般地底涌动着一股激情,这是多年来从未有过的。
小时候,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春节这个节日,因为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在形式上不仅没有春节隆重,而且我们孩子还得不到像春节时的“大福利”――压岁钱,又会轻轻地一闪而过,如蜻蜓点水划过的痕迹稍纵即逝。
在我的记忆里,我一直认为端午节是个可有可无的节日,不就是吃粽子吗?小时候,母亲在这一天会为我们做一锅凉糕代替粽子,现在街市上天天有卖粽子的,只要想吃,天天就是端午节。所以,我心里从没把端午节当作一个节日。至写作以来我也没有为他留下点滴笔墨,原因是我对一个粽子的节日没有任何情怀。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对端午节的渊源有了更深更多的了解。端午节,它不单单是一个粽子的节日,也是一位伟大诗人的纪念日,香草美人是他浪漫的情怀,他为后人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不,纪念他不只因为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志士,他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纪念他,是为了传承他的精神,传承他的风骨。
思绪绵延在这里,我明白了我此时的激情来自于哪里。庚子新年疫情蔓延趋势刚刚得到好转,当人们正在为有序的复工复产感到欣慰时,北京传来了新的一波疫情,我的脑里不断闪现着钟南山、李兰娟以及千千万万的白衣天使的身影,还有无数普通坚守疫情工作岗位的人员,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春节后战胜了凶猛的疫情,为全世界做了先例,成为全国人民的骄傲。
这种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的爱国主义情怀来自哪里呢?我心中涌动的激情来自哪里呢?此刻,我明白了,它来自端午节,一个粽子的节日,一个诗人的节日,一个爱国志士的节日。我终于不再吝惜我的笔墨了,把满怀的激情无可保留地宣泄出来。
又一波疫情来了,端午节也来了,一个伟大的灵魂,他正站在滚滚的江水里说:不要怕,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英勇、足够的信心,一切灾难都会像摔打在岩石的巨浪,变为星星点点的浪花,最后又湮灭在江水里。
我终于明白了端午节的历史重任,他不单单是一个节日,也许它不会给我带来压岁钱,新衣服,美食,但它会洗涤世人的灵魂,让一种伟大的中国精神根植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里,坚定地树立起中华民族的自信。
我终于爱上了这个节日,尽管它不会给我带来美食,压岁钱,新衣服。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伟大节日。

端午节

文/英子

现在的端午节,早就没了从前的喧嚣热闹,和平时的日子几乎是一样的,冷冷清清,没有一点儿节日的气氛。
儿时的端午节,大人们一个月前就要开始准备划龙舟的比赛,选择合适的河道,以及合适的人选。
几只龙舟队,早早的就开始操练,每天他们都激情饱满,铿锵有力的臂膀划着船桨,在领头鼓声的带动下,节奏齐整划一,嗨声震天。
到了比赛的那天,真正的是万人空巷的场面,男女老幼一齐挤在河滩岸上,大人们跟着比赛的节奏,大声地喊着加油。
那是让人热血喷张的场面,激情伴着呐喊声,穿透云层,直达苍穹。
孩子们在岸上来回穿梭,寻找合适的落脚点,找到了可也待不了几分钟,马上又跑开了。
孩子们是好动的,虽然龙舟好看,但还有别的吸引他们的东西,那就是美食,龙舟比赛的那天,镇上大部分卖零食的小商贩都会云集在那里,琳琅满目的小零食,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心里为之雀跃。
因为在那一天,大人们几乎都会满足孩子们吃零食的愿望,不管平时有多节俭。
儿时的端午节,节目还是蛮多的,家家都要包粽子,做茶叶蛋,还有煮鸡蛋和煮大蒜,端午期间煮的大蒜,总感觉和平时味道不一样,有一种甜糯的感觉。煮好的鸡蛋染成红色,装两三个在编织好的小袋子里,小孩子挂在脖子上,煞是好玩。
端午前一天,女儿女婿要带着孩子去给爸爸妈妈送礼物,【我们这家乡话叫送节,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这习俗】最早的时候是蒲扇,再外加几样礼品,后来商家进了洋气的鹅毛扇,再后来,有了风扇了,条件好一点儿的女儿就开始送风扇了。
那时候,送节都是大人带着孩子去外婆家,路上是络绎不绝的人们。
到了现在,一切礼品全用红包代替。路上再也见不到去送节的队伍了,从此再没了端午节的气氛。
偶尔大家会谈起现状,都是感叹唏嘘,社会在进步,但却让大家慢慢丢失许多传统的东西。
这或许就是社会进步的代价吧,文明的社会丢失了文明的过去。
幸抑或是不幸,谁也说不清。

念你们的名字

文/马林良

真的不想说时光飞逝,可是,时光的手带着人的脚步一步一步不停地走,就来到了端午的渡口。
和江南的热相比,塞北正是好时节:阳光不是很烈,风也不似春时暴躁,疫情有了缓解……居住在小城的我感受到古老而宁静的幸福。
可是,今年的端午我是没打算像往年一样去江边踏青,我只想在心里念念端午节里主角的名字。
其实,在我的老家,端午节绝不只是五月初五当天,而是从五月初一就开始了。姥姥会在她的针线笸箩里凑齐五色线,搓成细细的绳,系在我们的脖子上像是一条彩色的项链,系在手脖上像是两个漂亮的手镯,系在脚脖上就像是两个彩色的风火轮……
五彩线只有等到下雨的时候才能剪下来,扔到水泡里,据说能幻化成彩虹。
五月初五我们吃的煮鸡蛋也必定是母亲划上了印的五月初一的鸡蛋——说是管一年肚子不疼的。
这鸡蛋可不能独享——村子里给大家放牛放羊放猪的牛棺羊倌猪倌都是有份的。
葫芦、小刷子也是五月初一挂的。我们家门上的葫芦是我们跟着母亲学会叠的,用的都是平时母亲攒下的烟盒里的锡纸或者是我们吃的糖块纸,后来用的挂历……挂在门上的小刷子是姥姥绑的,说是能扫除晦气。
被挂在门上的还有艾草,这寻常的野草到了五月初五就有了显赫的地位——驱鬼辟邪!除了挂在门上,它还会在我们的洗脸盆里漂浮——像是一棵棵绿色的水草。大多数时候它是无人问津的,夏季里姥姥会把它们割下来晾干,然后在窗前点燃它,用它的烟驱蚊。
我认识的一个老郎中陈伯告诉我它还能治病——艾灸。我到四十岁的时候真的因为肩颈疼用到了艾条,功效不错。
极具神性和巫性的除了艾草还有雄黄。我觉得雄黄沫就和砖沫差不多,有一次竟然把父亲拉二胡用的松香混同雄黄,哎,别提有多尴尬了。
雄黄酒是姥爷的专利,他不能多喝,只能抿一口,他喝酒之前,总会用筷子头蘸上雄黄酒在我们的脑门上划来划去,我们都眯着眼,一个一个排队等着,小的时候我总抢着第一个站在姥爷跟前,大一点儿我就不抢了,让妹妹们先来,我就看清了姥爷画的“王”字,为啥画个“王”字,我一直没有问过姥爷。
粽子,小时候我是没吃过的。我家乡盛产苞米、大豆、高粱……没有糯米,我也不记得谁家在端午节是吃过粽子的。我记忆当中会吃饺子,芹菜馅居多,年头好的时候,村子里会有人家杀猪,母亲会买回猪肉靠油滋喽,猪油炖菜,油渍喽包饺子,我现在写到这里就口舌生津——总有一些味道深入人心,它是通向过往生活的一条通道,它连着的是一段缓慢的光阴以及光阴里散发的妥帖感。
赛龙舟的活动我最初是在电视上看到的,现实生活中看见赛龙舟也是而立之年了吧。
小时候,端午节对于我来说就是好吃、好玩的一个节日,我知道端午节是一个很悲壮的节日时可能是上了中学吧。
此刻,窗外是如茵的碧草,我念着五彩线、艾草、雄黄酒……想着曹娥、伍子胥、屈原……他们何尝不是端午的五彩线?他们何尝不是端午的艾草?他们何尝不是端午的雄黄酒?避鬼驱邪,什么是鬼?什么是邪?他们在不见精神颗粒的空间里,捍卫和守护着人间的信仰——家,国,苍生!

端午节

文/蜗牛

我们当地的端午节,与平常日子没什么差别,没有南方那赛龙舟的热烈场面,没有插艾草、戴五彩丝线的习俗,也没听说哪家煮茶蛋。唯一能让人想起这个节日的,是街头小摊上摆放的粽子。
刚结婚那阵儿,我自己家在端午节那天也与平常日子一样过,就连伙食,也不刻意改变,只是给公公婆婆买一串粽子,尽尽孝心。那时五小叔和六小叔还没成家,公公婆婆家比较热闹。
自2003年公公去世后,五小叔和六小叔也相继成家,婆婆就有些孤单了。每年的端午节,我除了买几个粽子,还买些肉和菜,我们一家去婆婆家过端午节。我与婆婆一起炖肉、炒菜,边干活儿边聊天,既增加了乐趣,又增进了婆媳感情,很温馨。
可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婆婆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输了两次液。去年腊月二十那天,走路还摔了两跤,我和大伯哥带着婆婆去县医院做了CT,验了血,主治大夫说我婆婆是脑梗死、小脑萎缩,造血功能丧失,在医院治疗意义不大,建议回家慢慢调养。我们在医院住了一天,给婆婆输了六瓶液,就回来了。
婆婆卧床不起,需要昼夜伺候。
婆婆有六个儿子,婆婆生活不能自理后,除了打工在外的五儿子,其他各家,轮流照顾。
一开始婆婆病情非常重,几乎不能动,每天除了吃饭、解手,差不多都在昏睡。经商议,每家伺候两天,就在婆婆住的房子里。
但是有三个儿子家距离我婆婆家远,有一个儿子虽然住的近,但是有瘫痪在床的媳妇要照顾,他们普遍觉得这样打轮不方便。老六媳妇就提出每家照顾一个月,她与老大夫妻商量好,让排行在第四的我们家先伺候老人。
我当即就答应了。每天寸步不离地照顾婆婆。并给婆婆找了半农医输液。
因为那时候疫情严重,除了三大伯哥,其他几家很少登婆婆的门,来了也是坐一会儿就离开。
令人欣慰的是,到了正月十五,婆婆能自己坐起来吃饭了,到正月月底,婆婆能拄着拐杖走路了。
过了正月,婆婆被其他几家接过去,轮流照看。
婆婆身体虽然恢复了一些,还是不能自己做饭,走路也需要拄着拐杖。
不但如此,因为小脑萎缩,记忆大不如前。和她聊天,她反应也很迟钝,倒是自言自语的时候多了。
也许是因为婆婆没上过学,她看不懂电视,也听不懂收音机里的评书,又没有其它爱好,那几个儿子家周边没有上年纪的人与婆婆闲聊,婆婆在几个儿子家很寂寞,非常想回到她自己的房子,与老街坊们说说话。
农历五月,又轮到我们家了,我们把婆婆接回了她自己的家。我早早买了粘大米、大枣和粽叶,准备端午节那天包粽子给婆婆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集锦】与端午节有关的朗诵、古诗、成语、谜语、对联等知识点
【东江】五月初五过端午,粽香情浓祝您安康……
端午节
端午 | 《诗人的节日》(九叶枫诗社)
端午节『绝句采珠』风雨龙舟洗客尘,飘香角粽慰灵均。
【况味如歌】现代诗歌精选美刊(01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