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兄弟,听说你被机关借调了?!


看着兄弟连队被借调的副指导员从股里回来,看着自己连队副连长借调师机关回来后的处境,看着我们连队的排长被一纸借调报告推向机关工作,想想自己任职期间三次被借调,又三次被清编。

我想,是该揭开有关借调工作的种种难言之隐了。

兄弟单位的那位副指导员,干排长时风风火火,也是同一批排长中,提拔最快的一个。

我们连副连长,曾在上级参谋集训中拿过名次,计算机编程,数据库建设方面在全集团军都很有名气。

那位刚刚被借调的排长,南京政院毕业,一手好字让人羡慕,使得连队的每一期板报都能引来各个单位的参观;作为连队的支委,所记录的党支部会议本完全就是团里的样板。

至于我,曾经参谋业务集训回来后,在过年时给营队制作了一块摄影展板,使全团官兵点赞,就连团长也把我叫去问了些情况,当面建议宣传股借调。

作为刚毕业的排长我们任职之后何尝不是一腔热血,干劲十足,我们的每一份努力都希望被认可,每一份努力都希望有所提高。能从连队,营队脱颖而出参加参谋业务集训,之后被机关选中被机关借调,是对我们个人能力绝对的肯定。我承认我们曾经为了这个工作环境比别人多付出努力百倍,我也承认我们能来到这个工作环境心中有了一种优越与骄傲。借助这个平台,在不长的时间里我们懂得了工作的流程,清楚了业务的标准,建立了广泛的人际,每一份努力都让我们获得了肯定和鼓励,也许有一天我们与同批的战友在基层一起工作时,我们会将比他们多了太多的经验和资源。任何事情何尝不是两面性,我今天与大家讨论的就是关于借调工作的一些问题,因为关于这一方面的规范和制度在基层官兵中并不是非常明朗,这就没有办法避免它所带来的一些反面影响。这个曾经让我们感受成功的岗位,却也会让很多年轻干部越来越迷茫,越来越消极。我们在不经意间也走进过军营中的“借调怪圈”。

1
爱于面子,加班成风

不管自己能干多少事,有什么特长,我们最希望听到的对于我们的评价是:“小伙子不错,干工作非常努力。”我们工作最大的原则就是,不能比股长离开的早。股长的原则当然是,不能比首长离开的早。所有人都习惯了之后,你就会发现,即使办公室里只剩你一个人,你手头仍有一大堆事情,你的努力在其他人眼里就是最后一个离开的诺言。这些都是可以忍受的事情,自己多学一些东西没什么不好,但有些时候,面对其他人的变本加厉,难免让人心中动摇。去年,因为团里有大项任务,我被第三次借调去股里,要求完成两个园子的文化氛围营造,白天工程量巨大,晚上加班做图。三百多张图,从定模板到找资料,再到制作,没有半点喘气的机会。当然,这个任务交给我,我肯定会按时按点的完成。记得一天晚上,股长走的时候也都已经凌晨三点了,由于自己的任务还比较多,我加班到快五点才回去睡觉,第二天按时上班接着干,股长看着我的工作,对我说了一句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话:“你这可不行啊!年轻人一点也不努力!”我当时就石化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后几天的工作忍气吞声干完之后,二话没说就收拾东西回连了。半个月的加班加点,熬夜干活,没有任何的功劳苦劳。我是过去帮忙干活的,没有一句感谢不说,却还要指责我不努力,我也是醉了!

2
不敢拒绝,无端担责

对于刚刚到机关工作的我们来说,特别在意股长和干事们对于我们的评价,每天早上我们会把办公室打扫一边,把开水打好,保证大家都有水喝,为了给同事们留一个好印象,我们会力所能及的做一些事情,之后的一段时间我们经常会听到,“麻烦帮我值会班”,“麻烦帮我去打个材料”,“麻烦帮我做张图”等等,可是慢慢地这些事就变味了。曾经在我之后来了一个借调的干事,星期五晚上接到一个电话:“小王啊,你嫂子今晚来了,我陪陪她,你晚上替我值一下班,我明天早上过来换你。”

“行,没问题。”

可到了第二天,打电话那个干事请假出去了。没办法又值了一天,到了晚上,接到了一个电话:“小王啊,股里有点事我出去处理一下,股长让我跟你协调一下,换一下班。”

“既然股长说了,你去吧,我值就是。”

到了星期一,轮股长值班了:“小王,我去首长那签个报,你替我坐一会。”

“好。”小王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也不知道该怎么拒绝。

这样的事情我也遇到过,我们就是一群被人抓住了弱点的人,从来不知道对他们说“不”。有一次,一个干事让我帮忙把上级下发的图书给基层发下去,说完他就出差去了,下午发书的时间正好被领导看见,当面就批评了我,说这批书上星期就让发下去了,怎么现在才办!我当时连张嘴的心情都没了,事后,其他人才懒得去替你解释呢。心塞啊!

3
出言无情,履遭威胁

工作之初,没有一个人是顺利平坦的。干的工作,做的事情往往并不是很周全很妥当。我们自然想做好每一件事,但犯错也是完全不可避免的事。我们能够忍受所有的批评,甚至忍受无缘无故的责骂,但我们也有能够承受的底线,就是千万不要被退回去。可是,如果内心的这一点自尊在受批评时被领导毫无忌讳的说出来,“干不成就滚回去。”“我看你是不想在这长干了。”“不行就换人。”我们听到这样的话是非常受伤的,每一句话就像一把匕首,直直地刺向你最在意的地方。

我有一个战友,在兄弟单位的司令部作训股上借调工作,那天晚上突然给我打来电话,竟然是哭着的,我也不好说什么,一直听他在说:“你说我这是为的啥啊?我辛辛苦苦熬了两个晚上做出来的方案,领导看了一眼,把报夹子扔到了我的脸上,让我明天收拾背囊滚蛋,没有功劳,连苦劳也没有,老子明天还就真不干了,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我来这节假日值了多少班,工作从来都是白加黑,五加二,就让他们领导这样来骂我,让你干活了,就借调你,借调来了谁关心过,每天熬到凌晨回宿舍睡觉,早上还要跟战士们一起起来,你让我去我就去,你让我滚我就滚。凭什么!”突然他自己把电话给挂了,给我发了一条短信:“心累,心痛,睡觉!”

4
跑跑颠颠,不出思想

领导经常教育我们说:“千万不要做跑跑颠颠的干部。”但是应该怎么做呢?股里取报,签报的事有其他人帮我们做吗?整理材料,收拾物资的事有其他人帮我们做吗?统筹活动,组织部队的事有其他人帮我们做吗?没有,我们既没有说不的权利,也没有多余的时间,白天我的基本干的是外面的活,晚上加班开始做文字性的工作。做的方案,写的文章,受到了一次次的修改,一边边的返工,我们努力让自己干的事情一次性的符合领导意图。

曾经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团里制作大门中两边的大展板,这件事毫无疑问的落在我的头上,我花了一天的时间加班加点的选材制作,第二天把做好的样品拿给股长看,按照股长的指出的问题改了一边,然后拿给主任,主任改了一边,之后拿给副政委,又改了一边,最后政委改完了之后,一张图版最终做好花了三天时间,结果却跟我最初做完的一模一样。后来有人就说,还不如直接拿给政委去审呢,但这完全是不符合工作规程的。细细一想,我们真的在提高自己的思想吗?我们的思想在工作中有多大的份量呢?我们做的只有干活,我们的大部分工作只是各级领导思想的载体。跑跑颠颠并不是我们的初衷,但如果这种旧式领导思想观念不清除,机关的工作必然反反复复,无端的陷入繁文缛节的程序中去。

5
编制有限,进步艰难

不得不承认部队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可谓越来越正规。在军队改革浪潮中,在强军目标大道上,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唯独对于借调干部的进步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对自己有利的事。在2012年之前,军队各级机关完全落实编制还不是一件非常严格的事情,很多借调干部工作时间久了,业务能力强了之后,都是可以超编到机关,可以按照机关的权力和待遇正常工作,也可以正常的调职。但现在呢,从上到下机关严格卡编,这便导致从基层借调的干部纳编到机关的希望也随之减小。

去年,部队内开展全面性的干部大检查工作,很多团队的干部调整都是围绕着机关内部消化超编干部为主,一年的时间对于正规机关工作管理着实有了很大的促进,但一些借调干部在机关又干了一年之后,却因为没有岗位编制而发展受限。

直到今日,部队对于正规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部分机关在改革中还将进一步地整合缩编,每个岗位对于个人能力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没有经历和实践的积累是没有办法进行业务工作的。

随着重视干部基层经历,实干实绩,群众公论的导向逐步清晰之后,对于刚刚毕业的新排长以及岗位任职时间不长的干部来说,借调将不再是干部提升发展的捷径,基层干部就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锻炼、有所担当。

6
基层无功,两边落空

除了机关的编制影响进步之外,在其位不谋其职则是借调干部的硬伤。自军队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各级作风明显好转,干部的提拔选用都是优先考虑各级支部党委的推荐。

我的一个战友当排长时各方面素质特别优秀,下来没几个月就借调到他们团机关,工作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一个原来不会抽烟的人,为了天天提神加班,很快变为了一个烟鬼。最关键的是熬夜抽烟对身体的危害非常大,因为跟我经常打电话,我也能听出来他的咳嗽是一天比一天严重,而且没有间断过,五千米的成绩平均半年下降一分钟。到后来,所有借调干部的军事考核都要回到自己的连队参加,他已经明显的跟不上了,就这一点,在各级领导中的印象也是一落千丈。结果,既没有在连里干工作,又在考核时脱了连里的后腿,干部调整时,营党委自然不会推荐。他当时也找部门领导反应了一下这个问题,但是当时的风气已经很少有领导愿意参与基层这些敏感事务了,都非常尊重基层的决定。

我们也不能否定那些曾经努力的年青人为团队建设作出的贡献,但我想作为这个时代的军官,应该看清军队改革的宏图,就是为了更加正规,为了更加高效,为了更加有战斗力,从而实现强军目标。随着对于干部基层经历要求越来越高,年青官兵必须立足本职岗位,扎实工作,练就强军本领,夯实强军根基,这样才是我们个人发展的“快车道”。

以上的问题是我在这几年的工作中看到的、听到的一些现象。当然很多片面的东西聚在一起,也只是一种客观的反应,我也见过一些非常好的科(股)领导,一视同仁的对待下面的“参、干、助”,对他们的成长进步也非常关心,但之所以存在不一样的态度就是因为有漏洞,有缺陷,这才能让我们更好地明白什么是对与不对?哪些是需要完善的制度?大形势下,年青军官需要什么样的成长?

我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从“借调怪圈”中走出来,在通过“借调”得到了一些进步的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了借调本身伴随着的诸多不确定性与随意性。今天在基层中不断的淬火锻炼的我,通过对成长环境的对比,写下了这么多浅薄的文字,希望更多的人更全面更深刻的来看待这件事。一些人成功地将借调变为向上发展捷径,一些人还在借调中苦苦挣扎,还有一些人借而不调,既享受借调单位的权力红利,又享受原工作的各种补贴。

我坚信,随着军队改革的深入,随着军营法制的深入,那些对军装充满无限热爱,对工作充满激情干劲的年轻军官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制度和政策所保护,只有这样,才能让军队干部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为军忠心。

版权信息 | 一号哨位专栏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大理由,让曾被抢着干的连队主官在90后军官前遇冷
那些地方大学生军官,你们还好吗?
(二)十五年的戍马生涯 之九秘书工作 接触面广
基层军官的痛苦迷茫--路在哪里?
毁掉你的不是基层岗位,而是基层思维
“身入”更要“心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