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无旁骛,物我两忘,是一种境界,还是一种能力?
经常羡慕一种人,做事情非常投入,高度专注。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或者是看书,或者是画画,或者是专注于工作,或者是深深的思考问题,最后竟然会忘记其他人的存在,心神合一,物我两忘。甚至他人多声问候,也叫不醒他痴迷其中的乐趣。当然,也包括打游戏。
对于学习,我们往往羡慕,那是别人家的孩子才有的状态。我们大多数人的孩子,往往注意力只能坚持30分钟。然后心神就不知道做什么去了。经常性的分神。
而幼儿园的小朋友,注意力专注的时间,只能3-5分钟。上了小学,专注的时间会延长,15-30分钟不等。直到成人专注时间45分钟-1个小时左右。所以小学将一堂课的时间确定为45分钟。中学则适当延长,也有其内在科学合理性。
但同样的年龄,个人的专注时长差异较大。有的人就非常专注,无需提醒。甚至有人说,如果要打扰他,除非在他腿上狠狠拧一下,才会把他从那种专注的状态下叫醒。这怎么和我们大多数人,只有这样才能叫醒哪深睡中的孩子一样?哈哈。
在很多人看来,那是天性。有些人天生就是那样的品性。有些人认为是习惯,尤其是老师们,所以小学老师们非常注重这些专注习惯的养成。甚至很多课堂中间都悬挂了静字,以期望大家躁动的心能安静下来,精心听讲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但真正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有谁对此有客观深入的研究?
在我看来,专注是一种能力。
一方面来自学习习惯,另外来自做事情认真的品格。而认真,很多来自好奇心。
比如绘画,大家都去看了同样的汽车,但有个孩子回来后居然把看到的内容画出来了,而且细节一丝不苟,简直重新再造。还有人过目不忘,能够几乎同步计算非常复杂的多位数加减运算。也有人会把钢琴玩到单指弹,依然美妙动听。至于超级阻击手,哪更是百米穿杨,弹无虚发。
这就不由得让人好奇,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经过观察,他们绝大部分都有自己非常喜欢的领域。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着非常痴迷般的热爱。无论是爱因斯坦对于物理的热爱,还是爱迪生对于发明创造的热爱,或者是很多画家对于绘画的热爱,也包括很多医生对于医学的热爱。
那么枯燥的医古文,哪怕是大白天,看下去都不易,但为了治好某些疾病,深入研究到深夜依然不知疲倦。这些,没有热爱是绝对做不到的。
也就是说专注,源于热爱,源于好奇心,源于喜欢。无论所喜欢的是什么,但那种喜欢给人带来了无以替代的满足感,成就感。幸福感,愉悦感。这些美妙的感觉,让人乐此不疲,物我两忘,陶醉在自己的心灵世界里。
所以,这些人往往是非常单纯的。他们喜欢的往往都是非常单一纯情的。喜欢绘画的,只陶醉于绘画,喜欢音乐的,只喜欢绘画。喜欢研究某种项目的,只喜欢自己的研究。对于其他的兴趣不大。甚至毫无兴趣。
当然,这种乐趣,在不同的年龄时间阶段,有可能有变化,比如原先痴迷绘画的人,后来又痴迷工艺作品。原先痴迷军事研究的人,后来又对中医充满兴趣。
但他们在自己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对某一种事情的高度专注,非常纯情。
而这种专注,源于好奇心,探索精神,源于热爱,与功利无太多关系。不会因为别人奖励她,她才去专注,不会因为不奖励而放弃。但大家的赞美鼓励肯定,会强化她内心的幸福感,满足感,愉悦感。会进一步让她更加强化自己的价值感。
其次,与他们的身体健康状态密切相关。
心主神志,心气充沛才能正常的主神志。随着心气亏虚,原先特别专注的人,后来专注力越来越差。这样的情况非常多见。
高度专注,通宵达旦,必然耗伤心气,劳伤心血。随着年龄增长,专注力明显下降。
而女性经带胎产,损伤肝血,伤及心血,或者过食辛辣,例假量多,导致心血虚也会影响专注力。
还与他们的感情经历密切相关。
比如家庭环境不好,父母经常吵架。或者夫妻关系不睦。或者和至亲关系不和,都会严重的影响到他的专注。
所以,要想孩子学习好,一定要家庭环境祥和宁静。另外一定要有个好身体,营养均衡,注重锻炼。哪些经常锻炼的人,很少出现心身疾病的。
平时不太锻炼,只顾学习,后来身体累垮了,心血虚,后来专注力、学习能力也会下降。
你有哪些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办小学面试“送分题”,原来我们早就泄漏过!
孩子有4个特征,暗示是学霸潜力股,现在成绩差也只是暂时的
【家长必读】入学准备的四项基本原则
日日新
专注&好奇心
教育孩子“十說十不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