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说我变了,我的世界就变了呢?这不是自我催眠吗?(一)

     【稀稀公主的疑问】为什么说我变了,我的世界就变了呢?这能是真的?为什么课上说遇到事情看自己就行了呢,怎么感觉这么不靠谱呢,这不是自我安慰、自欺欺人?还有那些课程的练习,怎么觉得那么形上呢,感觉一点不落地,飘在空中一样,整天乌托邦,这不是自我麻痹


亲爱的,谢谢你提出这么好的问题,很多人开始的时候都有这样的困惑和疑问,正常。书上提醒我们说如果我们遇到一些无法接受的观念,无需困惑,亦无需掉头就走,鉴于我们固有的知见,这种情况完全无法避免”我们不用说服自己相信,甚至不用心存好感,我们只要不完全屏蔽,愿意试试就行。我们无需相信,只要一试便知。我们从四个方面分享一下。

一、“我变了”是指我什么变了呢?是指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和认知变了

就像我们谁都知道的冷笑话,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冷,当我们觉得冷的时候,会给孩子加衣服,觉得孩子也冷。我们都是以对自己的认知为基点来看别人,觉得别人都跟我们一样,以己度人,某种意义上这就是投射。

(一)为什么反复强调“自我形象”、“自我认知”?因为太重要了

书上不断反复的重申,告诉我们这一点的重要性。我们简单分享几段(注:主要意思,不是原文):

1、如何拯救世界?改变对世界的看法。如果做到?改变你对自己的看法。因为你如何看自己就如何看弟兄,就如何看世界。我们一直以来都不是在跟一个可恶的敌意世界抗争,而是在跟一个令我们诅咒不已的自我形象作斗争。我们不得不看看,我们内心中都是如何认为我们自己的。

2、我们眼前的世界是我们那个自我形象(我是什么样的)的投射和延伸。我们所有的信念系统也都是基于保护/维护这个自我形象,紧抓不放。人除非对自己的认知发生改变,否则我们的行为和习性不可能真的改变,我们的世界也不可能真的变化。

就像我们经常说的“狗改不了吃屎”的隐喻,如果一个人误认为自己是狗,就会啃骨头、咬人。有一天发现自己根本不是狗,他又怎么会啃骨头、咬人呢?所以说,一切改变来自于认知的改变。

3、首要之务,我们要认清,我所见的一切只是反映我所认定的自我。我所见到的世界,显示出我所营造的自我形象的可怕本质。我若想忆起自己的真相,首要之务即是放下这个自我形象。

4、我们的自我形象(我们如何认为自己)来自于哪里呢?书上告诉我们,你所认定的自我形象,是从过去的点滴体验中逐步塑造起来的,而这些体验不过是你信念系统的外在显化,你的信念系统其实早已注定了你的行为我们的自我形象,象征着我们认为自己是谁(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的言行全都被用于最佳的表达这个形象对我们所具有的意义。

当我们带着觉知去观察我们的行为和模式,就会发现,如果我们自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那么我们的行为就会如此表现,让别人好像确实无法喜欢上我们。就像课上经常说的,有些人就是欠打的样。如果我们自认为自己是可爱的,那么世界就会爱上我们。所以才说,先有可爱的你,才有可爱的世界。

5、所以我们要想发生真的改变,必须改变对自己的认知,放下那个错误的自我形象。我们每个人心中认定的这个自我形象,然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断对号入座,自编自导自演各种“故事”。

(二)分享一个例子

我是家里老大,有个弟弟(比我小不到2岁,从小就是那种聪明机灵、能说会道的),父母和身边的亲人会不自觉拿我们俩说事儿,比如:他们经常会说HB这小嘴真会说,然后我就很自然的话少了,我姥爷还给我起了个外号叫“老闷儿”。我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认为自己不会说话、表达能力不行(就是信念,也是自我形象)。引起我注意是在大学时,公众场合说话会紧张,怕自己说不好,然后强镇定。

这种情况现特别明显是在我工作(2007年)以后,单位每当有在众人面前说话、作报告的机会,我就会担心露馅,怕别人知道我表达能力不行、不会说话,所以每次只要有这样的机会,我就会拼命好好准备。比如:我们单位要是有各类报告的机会,我必须提前准备好,然后找我觉得厉害的人帮我看,给我提意见改,就差背的滚瓜烂熟。那段时间,我老公没少给我当陪练。

因为我准备充分,我每次报告都很好,单位里的人都说:“你表达能力真强,每次报告做的都这么好”。我听着大家的认可,心里却全是忐忑,心想:“你们不知道,因为我准备过,如果我没准备就不行了”。然后,我就更害怕露馅,下次更拼命准备,去维护这个形象,心里一边享受着别人的羡慕和肯定,一边忐忑不安。所以,为什么课上说凡是证明的都是在证明相反的

这个恐惧和保护又滋生出的恐惧,因为我认定了我要提前准备,不然表达能力不行、不会说话,然后我就特别害怕临场发挥,我就认定了自己临场发挥能力不行(又一个信念,一个自我形象),所以只要是没准备的临场发挥说话,我都紧张的不行。可事实是什么呢?事实是,即使临场发挥的说,我也没啥问题,可是信念(自我形象)与事实无关,即使临场发挥说的挺好,我也会觉得是碰运气了,这次行,下次肯定不行,就是紧张。2019年上语言课,我说我有这个信念,临场发挥能力不行,大家都觉得我凡尔赛,可是心里的痛苦和纠结只有自己知道。

记得是2020年春节后,我陪着部门领导去开一个级别比较高的会,当时说我们是作为陪同人员,会上不用发言。结果一开上会,主持人说今天到会的大家都说说。当时我一听脑袋“嗡”的一下,感觉心一下就跳到了嗓子眼。“这么高级别的会,全系统的人都在,我们的领导也在,我要是说不好怎么办?”担心的声音想都不用想自动就出来了,特别紧张,不知道一会儿怎么说。特别感谢《当下的力量》这本书,让我开始练习观察自己的思维。当看到这个恐惧,我在本子上记了下来:“我看到了我的恐惧,我担心我发言说不好,我们领导认为我不行,从此对我产生不好的印象,看不上我”。然后问自己:“亲爱的,如果你发言说不好,你最害怕谁说你?你最渴望谁觉得你会说话?你这样拼命地证明给谁看?”真的是一问觉知起。当我这样问自己的时候,内心立刻有一个声音:“我在证明给妈妈看,我害怕我说不好妈妈说我”。眼泪一下就涌了出来,好在疫情期间带着口罩,大家都注意不到。所以书上为什么说,你以为在你面前扣动扳机的是眼前的这个成年人吗?其实不是的,是他内心的孩子。是在会场的我害怕吗?不是的,是内心流下的曾经的感觉。每当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我们就会自动进入曾经未被流经的感觉里,就变成了所谓的卡点或者阴影,也可以说是未完成事件。

当我看到了心中的需要和恐惧,允许自己去表达自己的需要,把它写在本子上,在内心里说给自己听:“妈妈,我害怕我说不好你会说我,我害怕你不屑的眼神,我害怕你说我连句话都说不明白(小时候妈妈说我们的话)。妈妈,我希望即使我说不好你也不要说我;妈妈,我希望你告诉我,'没关系,说不好就说不好呗,咱们慢慢来....’”。然后告诉自己:“我不需要证明给谁看,我也不需要证明给妈妈看,我也不需要任何人的认可,我只需要表达我真心想表达的就好”。就这样,在会场偷偷地流泪,在内心完成了这个过程。神奇的是,当我看见然后流动之后,内心就平静了,知道在这样的场合,怎么说是合适的,而不是证明什么,用3分钟的时间列了几条提纲,然后从容的表达、不卑不亢。散会的时候,我们领导拍着我的肩膀说:“发言挺好的!”

特别有印象的,就是从这件事情之后,每当看到自己的紧张,就跟随自己的情绪,深入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个“误解”(错误的自我形象),不断跟自己确认,是我误解了自己,从此以后我可以不这样认为我自己了(可参考:关于我们的情绪,来自微信公号:遇见美好 成为美好),我所谓的会不会说话,我的行为和我的本质无关,然后慢慢放下。再去作报告或者无准备的发言,再也不那样紧张,就是表达我想表达的,不试图去证明彰显或者保护什么,那种内心的平静,没有波澜的美好,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

这就是我变了(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变了,放下那个错误的自我形象),我的世界就变了。所以书上说,我们不是在和自己的弟兄作战,我们只是在和自己的内疚形象作战。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特殊的使命,就是放下那些自己在人生体验中营造的并钟情的人生故事。我们所有的幸福都在于放下那个我们自己营造出来的充满内疚与悲伤的自我形象

再举个例子,有一只狗,如果它觉得外面都是敌人,谁从身边经过都会伤害,如果是这种状态,它的眼神一定充满敌意,看见人就觉得危险,便开始汪汪叫保护自己。结果就是,人们都躲着它,或者经过它时,手里都会拿个棍子,因为害怕,它一叫就打它一子,因为人们会觉得这条狗太有攻击性会咬人,人们要自卫。而如果这条狗知道别人不会伤害,它就会很友善,见到人们会摇摇尾巴,人们就会觉得这条狗很可爱,摸摸它。一个道理。

所以课上说,别人怎么对我们不取决于别人,而是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如何看自己。所以书上说,我们的攻击/防御之念也会激起对方的恐惧,我们的平安也会让对方照见自己内心温暖温柔的部分

祝福我们每一个人!

未完待续,第二、三、四部分见下一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嗓门妈妈
【学生习作】应对
真正的内心强大,就是活在信念笃定的世界里...
稻盛和夫:你的心在什么层次,命运就在什么层次
【每日一书】0541. 《我们内心的冲突》
让我们恐惧的,不是外面的世界,而是我们的内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