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游记》中的江苏兴化方言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明代开始流行,但是其地位比较低,无法与诗、经相比,不登大雅之堂所以很多小说没有作者署名,或者不署真实姓名,比如《金瓶梅》的作者署名为“兰陵笑笑生”。《西游记》的作者虽然现在公认为是吴承恩,但是也仍然存在争议,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是李春芳。

李春芳何许人也?李春芳是江苏兴化人,明朝嘉靖年间状元,官至内阁首辅,素有“青词宰相”之称。

作为一个在兴化土生土长的人,我认为李春芳之说有一定道理。理由是《西游记》原著中包含了大量的兴化方言。列举如下:

1、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猴王被二郎神的哮天犬咬了腿,跌倒在地,便骂道:“这个亡人……”。“亡人”是猴王骂哮天犬的,而在兴化,骂家禽家畜正是这样的骂法。

2、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大圣搅乱蟠桃会,回到花果山,众怪为他排酒接风,大圣喝了一碗酒,咨牙俫(lǎi)嘴道:“不好喝。”这里的“咨牙俫嘴”是指裂嘴的样子,兴化人讽刺一个人经常用这个词。

3、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

描写奈何桥:桥长数里,阔只三㪥(zhá)。这里的㪥是用拇指和中指岔开丈量距离,兴化叫一捺㪥,意思一样。

4、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4.1 老者说在五行山下见过悟空,“……腰间又苫(shàn)了一块大虎皮……”。这个苫是“盖”的意思,在兴化经常使用。

4.2 悟空对菩萨道:“……我才子闪了他一闪……”,这里的“闪”的意思是“躲藏”的意思。在兴化,捉迷藏也叫“闪蒙子”。

5、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眼见孙行者腾云驾雾,唬得观音院的道人一个个朝天礼拜道:“……怪道火不能伤……”。这里的“怪道”就是“难怪”的意思,兴化人经常使用“怪道”说法。

6、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除魔。

高老庄高太公的家人高才对悟空说:“我那太公有个老女儿,年方二十岁……”根据上下文,这里的“老女儿”不是年龄老,反而是“最小”的意思。兴化人常称一家中最小的孩子为“老把子”。

7、第二十回: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

八戒被悟空、师父埋怨后道:“……情愿要伏侍师父往西天取,誓无退悔。这叫‘恨苦修行’。”这里的“恨苦修行”基本就是字面意思,就是不怕苦,艰苦奋斗的意思。在兴化,家境贫寒的父母经常教育孩子要“恨苦修行”,将来出人头地。

8、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清风、明月二道童与唐僧师徒在争执中用了“你不省得”“甚的”“昧了罢”这几个词。“省得”是“晓得”的意思,“甚的”是“什么”的意思,“昧”的意思是“隐瞒不说”。兴化人现在仍然正常使用这几个词汇。

9、第三十七回:鬼王夜谒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婴儿

三藏夜里被恶梦惊醒,连叫“徒弟”,贪睡的八戒异常恼火道:“……夜里提尿瓶务脚……”,这里的务脚就是焐脚的意思,古代取暖条件差,两个人睡在一个被窝里,各睡一头,然后互相用身体暖对方的脚。兴化地处苏北,不像南方温暖,也没有像北方那样的取暖方法,冬天也通常是这样的睡法,相互焐脚。

10、第三十八回:婴儿问母知邪正,金木参玄见假真。

悟空怂恿八戒下井救乌鸡国国王:呆子真个深知水性,却就打个猛子,淬将下去。“猛子”就是潜水的意思,兴化是水乡泽国,到处是河流,小时候经常下河游泳,打猛子是家常便饭。

11、第四十回: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归木母空。

11.1 唐僧不识妖怪红孩儿,反让悟空背着他,悟空道:“也罢,我驮着你,若要尿尿把把,须和我说。”这里的“把把”是“解大便”的意思,尤指小孩。兴化小孩子解大便都叫“屙把把”。

11.2 那行者打了一会,打出一伙穷神来。裩无裆,裤无口。这里的“裩”是指“短裤”。兴化人都管短裤为“裩子”。

12、第四十一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

行者假扮牛魔王,红孩儿拜道:“他(张天师)见孩儿生得五官周正,……”,这里的“周正”是指端正的意思,兴化形容一个人五官端正通常说“长得周正”。

13、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龙子捉鼍回。

13.1 悟空请观音降了红孩儿回来,沙僧久等,道:“哥哥,你怎么去请菩萨,此时才来,焦杀我也!”这里的“焦杀”就是非常焦虑的意思,兴化人碰到异常焦虑的事情就说:焦杀人呢。

13.2 有一个巡营的螺螺。这里的螺螺就是河里的“螺蛳”,肉质鲜美,是水乡兴化的家常菜。

14、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

14.1 师徒四人乘着月光来到通天河边,沙僧看到水边像立着个人,行者道:“想是个扳罾的渔人……”,这里的“扳罾”是水乡兴化用来捕鱼的一种渔具,一个人坐在岸上,通过木杆和长绳的牵引,就能把沉在水底的罾(鱼网)悄悄地提出水面。

14.2 三藏道:“(俺徒弟)虽然相貌不终,……”,这里的“不终”就是“不行,不好”的意思,兴化人遇到不看好的人、事等,经常用“不终”来表达看法。

14.3 形容八戒吃饭,“只情一捞乱噇”,这里的“噇”是胡吃海喝的意思,在兴化,有些孩子吃饭太慢,父母就会发急催道:“速噇!”

15、第六十六回:诸神遭毒手,弥勒缚妖魔。

大圣请了弥勒佛降了黄眉怪,救出八戒师父等。八戒“且不谢大圣,却就鰕着腰,跑到厨房寻饭吃。”这里的“鰕”读hā,弯的意思。兴化经常形容人“腰一鰕”没精神的样子。

16、第六十八回:朱紫国唐僧论前世,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行者因捉弄八戒扯了皇榜,八戒被一群太监校尉簇拥着回到馆驿,看到行者正和沙僧在说笑,不禁大怒,上前扯住行者,乱嚷道:“你可成个人!哄我去……”在兴化,教训一个人经常说“你可成个人了?”、“不成人”等。

17、第七十三回:情因旧恨生灾毒,心主遭魔幸破光。

行者被蜈蚣精用金光罩住,行者往上一跳,撞着金光,跌倒在地,把头皮都撞软了。心里懊悔道:“这颗头今日也不济了……久以后定要贡脓……”这里的“贡脓”是皮肉受伤感染生脓。过去医疗条件差,人们受点皮肉伤一般也不去就医,往往直到“贡脓”了才去看医生。

18、第七十六回:群魔欺本性,一体拜真如。

狮驼山,师徒四人被擒,放在蒸笼里,那些个小妖们“拿火叉的”、“烧火的”……在兴化农村,烧土灶,称为“烧火”,把柴草夹着送入炉堂(方言叫锅堂)里去烧的工具就叫“火叉”。

19、第九十三回:给孤园问古谈因,天竺国朝王遇偶。

三藏说道:“……这园说是给孤独长者问太子买的……”这里的“问”是向、跟的意思。在兴化,跟/向某人要/买东西,都说成“问某人要/买东西”。

20、第九十六回:寇员外喜待高僧,唐长老不贪富贵。

八戒道:“……我这一顿尽饱吃了,就是三日也急忙不饿。”这里的“急忙”显然不是现在作为副词的“急急忙忙”的意思,而是“暂时、短时间”的意思。兴化经常有此用法。

21、第九十七回:金酬外护遭魔蛰,圣显幽魂救本原。

行者逗弄那群强盗,众贼听说:“这个和尚倒是个老实头儿……”“老实头儿”不难解释,就是字面意思,是兴化人形容“老实人”的常用口语。

 关于《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与李春芳合作的可能性更大。吴大师是江苏淮安人,与兴化只一百五十公里远,两人年龄相仿,又同朝为官,不但这些表面信息,有很多此方面的研究资料,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搜读一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游记》里的经典语录,你可曾知道?
西游记中最搞笑的地方原来在这里
《西游记》整本导读课堂实录及谭晓云教授点评
《西游记》俗语录
李卓吾评《西游记》
素朴散人悟元子:读《西游记》当净手焚香,诚敬开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