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众书之宗为隶书,隶书之祖为程邈

中国书法发展史有两条脉络,一条是民间的,一条是官方的。一种书体往往先出自民间,然后由官方来规范,民间书体自由活泼,官方字体严谨方正。比如书体从甲骨文开始,起于民间,后来朝廷加以规范,并铸之于青铜器,形成金文。又比如,秦始皇统一全国,李斯在各国文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而在这之前民间早已对大篆进行改造,形成早期的隶书。1975年湖北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竹简,为战国时秦简,上面书写的就是早期隶书。早期的隶书比较粗放,主要是抄写的人为了快速书写而进行的草写,属于自由体。西晋的书法家卫恒王羲之启蒙老师卫夫人的堂兄《四体书势》隶书,是篆书的快速写法。

后来有一个人对早期的隶书进行了规范,使得隶书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慢慢进入了庙堂。在整个汉代,从官方到民间,隶书独领风骚,完全取代篆书,形成了隶书大放异彩的时代。对早期隶书进行规范的这个人,叫程邈。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书断》里说:隶书,是秦朝下邽人程邈所创造。

程邈,是秦始皇的一个狱吏,后来因罪下狱。在狱中,程邈并没有沉沦,而是开始钻研书法。他改进繁复的篆书,化圆转为方折,化修长为扁方,结合早期隶书的特点,创造出了三千个规范的隶书字体,并上呈给了秦始皇。始皇一见很高兴,当即赦免了程邈的罪,并给他升了官,任命为御史。秦始皇对文字非常重视,李斯创造小篆,他很高兴,因为统一了六国文字;程邈创造了隶书,他也很高兴,因为篆书繁复,隶书简便,自此,官员写奏章不仅快,而且形成的竹简也大量减少了(扁形的隶书比修长的小篆占用的空间小)。之前始皇每天批阅的奏章堆起来有一人之高,这么高的奏章看上去就累,不用说一册一册地翻阅批复。

这里顺带说一下,隶书的“隶”可能有人想当然地理解为“奴隶”,从而认为隶书为奴隶所书写,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隶书跟奴隶一点关系都没有,“隶”在秦代是指地位很低的小吏,虽然地位很低,但也属于国家公务员,是奴隶无法比拟的。程邈当时也是小吏,创造了隶书之后摇身变为朝廷大员。

秦灭汉立,小篆失去了朝廷强力支持,开始走向衰落,而隶书逐步走向庙堂,开始大行其道。隶书发源于先秦,始于程邈,贯穿两汉,至汉末发展到鼎盛。由于跨度广大,所以人们像把汉朝分为西汉、东汉一样,把隶书分为古隶和今隶。古隶也叫秦隶,就是包含秦之前的隶书;今隶也叫汉隶,就是自汉朝开始后的隶书。

从古隶到今隶的鼎盛,其间的过程称为“隶变”。隶变的具体内容包括:(一)变象形为会意;(二)变圆转为方折,变弧线为直线;(三)变繁为简;(四)字形由修长变为扁方;(五)笔画由均一变为粗细兼备;(六)产生了招牌动作:波磔(zhé),形同捺笔。这个招牌动作最后规范为“蚕头雁尾”(注意,今人往往误作“蚕头燕尾”),就是起笔从下起并藏锋,形成像蚕头的形状,收笔往上翘并回锋,形成像大雁尾巴的形状。

由于汉朝据今年代久远,隶书墨迹流传主要靠碑刻。汉代的碑刻很多,风格各异,其中工整端庄的代表有《乙瑛碑》、《礼器碑》、《熹平石经》等;古朴厚重的代表有:《张迁碑》、《衡方碑》、《鲜于磺碑》等;飘逸秀丽的代表有:《曹全碑》、《孔宙碑》等;雄浑奔放的代表有:《石门颂》、《夏承碑》等。其中,《石门颂》是刻石,不是碑。碑必须有碑额、碑身和趺座,而刻石往往是天然的石头,如摩崖石刻等。最早的隶书石刻是《开通褒斜道刻石》。

这些碑刻的作者一般不为人知,所以汉隶的书家流芳后世的很少。但有一位很特殊,他就是《熹平石经》的作者蔡邕。蔡邕是汉末大书法家、大文学家,也是著名女文学家、女书法家蔡文姬的父亲,是曹操顶礼膜拜的偶像。蔡邕是隶书的集大成者。

历史上隶书的别名很多,比如正书、真书、楷书、八分书等。正书、真书、楷书只是一种名誉称谓,当时用在隶书的头上,现在则用在楷书(今天的楷书)的头上。而“八分书”这个名称就比较特殊了,严格说来,八分书是单独成体的,只是与隶书形体相像,后来一般就把它归为隶书了。“八分”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说文解字》的解释:字形左撇右捺,形似八字;二是《书苑》里蔡文姬的解释:取程邈隶书八分,取李斯篆书二分,合成八分体。清代郑板桥戏称其书体为“六分半书”,就是指其书体兼隶兼楷,八分隶意,二分楷意,合成为“六分半”。

隶书鼎盛之后,后代杰出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变革,发展出更多书体。先是章草(今草的前身),把隶书写快了成就了草书。为什么叫章草?因为最早的草书作品叫《急就章》,就是紧急写成的篇章。《急就章》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汉元帝时史游所写,但没有流传下来;一个是三国东吴人皇象所写,流传至今。隶书的另一个发展分支是行书。三国前夕的书法家刘德昇,在隶书和章草之间,创造了行书。隶书太正,章草太草,于是行书应运而生。三国曹魏的政治家钟繇是现代楷书的鼻祖。他一方面继承了蔡邕、蔡文姬的隶书,另一方面学习了刘德昇的行书,最后集众家之长,形成了楷书。由此可见常见书体的顺序是:先草书,再行书,最后楷书,它们都出自隶书。

隶书上承篆书,下启草书、行书、楷书,可谓众书之宗。程邈在前人基础上整理编撰加创造,形成规范的古隶,堪称为隶书之祖。 

【荐读】

第一女书法家卫夫人,清秀平和,娴雅婉丽

书法家李斯和他创立的小篆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书法家是谁?也许大部分人都错了

它的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惊天动地的重大异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书法入门书体选择之我见
从定体到破体:书法创新理论与范式研究
如何欣赏书法及中国书法的种类
与古为徒——汉晋砖铭略述(二)
当代书法传统派:当代破体书法
书法史述略——造字说☆书与画☆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碑☆章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