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霜降养生|从收敛到潜藏 拉开积蓄能量的序幕

  降

2022年10月23日

壬寅年九月廿八

18时36分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开始向冬季过渡的十五天。

对于霜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讲到:“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写到:“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

这期间,天地之气愈发冷峻、肃杀,寒冷的露水开始凝结成霜,而阳气逐渐入地,即将进入潜藏的阶段。

降温、大风的天气增多,昼夜温差大,即便中午感到暖和,一到太阳下山的傍晚,也会有冬天寒冷的感觉。

人体的阴阳之气也随同天地之阴阳一同升降,阳气正在经历从收敛到潜藏的过渡,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要逐渐顺应这一转变。

阴盛阳衰,又是季节转变的节骨眼,是最容易出现身体问题的,虚寒、寒湿体质的人最难捱,寒性、虚性的问题都会在此时高发,比如感冒、鼻炎、咳嗽、哮喘、老慢支、腹痛、腹泻、肠胃炎、疼痛……,寒性收引、凝滞,因此也会让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另外,秋末的燥气也不可小觑。正所谓“多事之秋”。

不过挑战与机遇并存,霜降也是为冬季进补做准备的最佳时期。《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中写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 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最后18天,脾都是最旺的,就像是一个衔接,帮我们身体过渡。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无论我们进补什么,都只能依靠脾胃的运化功能才能变成真正滋养我们的能量,所以这此期间,调理好脾胃是养生的重头戏。

01.

防寒、防贼风

霜降时节,气温下降迅速,加上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往往使人措手不及,风邪带着寒邪往往会乘虚而入,使人生病。所以此时无论什么体质,不能再像初秋、仲秋那样秋冻了,而是要以防寒保暖为主了。

重点要保护好头、颈部、肩部、腹部、足部、膝盖这些部位。

早晚出门最好能戴上一顶单帽,避免穿领口太大的衣服,天冷时建议围一条围巾。

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要太早就出去晨练,最好在上午到中午这段时间锻炼,同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因为心脏位于前胸,所以尤其避免前胸受寒,可以穿个棉坎肩。

注意寒从脚下起,此时宁可暖着点足部,也不要让它冻着,尽管穿棉鞋尚早,但要穿上厚实点的袜子,外出时注意秋裤和袜子之间要衔接好,不要让脚踝露出。

每天睡前用葱、姜、艾草、花椒煮出的热水泡脚,不仅能通经活络,还能够温阳、散寒、祛寒湿。

02.

调脾胃

每个季节最后的十八天由脾所主,脾的功能最旺,也是调养脾胃的好时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因此气血多不多,脾胃说的算。这个时代物质极大丰富,尤其是饮食方面,但还有很多孩子很瘦弱,营养不良,就是因为脾胃功能不足,吃进去再多的营养也吸收不了。

建议给孩子私人订制一款专门调脾胃的足浴包(可扫文末二维码咨询),每天晚上泡完脚后,再推一推脾经、胃经、捏脊,还可以揉一揉背部脾腧、胃腧,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艾灸肚脐15分钟。

饮食上经常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粳米、小米、白扁豆、山药、莲子、土豆、南瓜、糯米、香菇、豇豆、红薯、大枣、板栗等等。

更重要的是做好日常养护,三分在调,七分在养。熟记脾胃不喜欢的六件事:撑、凉、甜、湿、不运动、思虑多,无论成人还是孩子,想要脾胃后,这六件事最好远离,好的生活习惯有着水滴石穿的力量,比药来得更有效。

03.

慎吃柿子

霜降,柿子大量上市,我国一些地方还有冬天吃冻柿子的习俗。柿子性寒,能够润肺化痰、润肠通便、凉血止血。通常来讲,秋冬气血往体内回收,因此此时脏腑的阳气相对于夏天更强一些,也更容易产生内热,所以此时正可以吃些寒凉食物来清清热。但问题是现代人体质和以前人大不一样了,十有八九是一派寒湿,阳气不足,所以即便在秋冬,柿子等寒凉之品也是不宜多吃的。

04.

防秋燥

虽已到秋末,但燥邪也是不可忽视的,燥邪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就会出现燥象,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肺喜润而恶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


燥分凉燥、温燥,虽说霜降时主要是凉燥,但也得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凉燥的表现:犯表伤肺,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口、鼻、咽干燥,咳嗽痰少,舌苔薄白而干。

可多食用些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松仁、糯米、银耳、葡萄、苹果、柑橘、石榴、熟藕等。

温燥的表现:干咳无痰、咯痰多稀而粘、气逆而喘、咽喉乾痛、鼻乾唇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边尖俱红等症。

可用些凉润之品,如百合、梨、桑葚、柿子、柚子、桑葚、无花果、猕猴桃、甘蔗、枇杷等。

05.

 怡心神

“霜叶红于二月花”,深秋草木凋零,但这个过程却是十分绚烂壮美的,枫树、黄栌树等树木的叶子染上了层次丰富的绿色、黄色、红色,如火似锦,地上的落叶也是色彩缤纷,秋色也美到了极致。此时菊花也竞相开放,菊花的品种多,颜色丰富,相貌各异,非常具有观赏性。这些都是独具深秋特色的人间美景,我们一定要趁着这段时间,带着孩子到大自然去领略这些美,或爬山,或徒步,让他们置身于天地之间,用心去感知,这对心神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补养。

秋末的肃杀之气对人的情志也是一种考验,很多人都会在此时出现悲愁、抑郁之类的情绪,尤其是身体弱的孩子和年迈的长辈。这个时节的情志问题往往和阳气稀微关系密切,越是阳气不足的人,越容易情志失调,有时就算做让人感到喜乐的事情,阴郁的心境仍旧改变不了,所以补阳是关键。

天气好的时候,一定要在上午、中午多晒晒太阳,最好能在户外活动活动,但不宜太剧烈,以不出汗为度。肾主一身之阳,还可以经常艾灸后腰上的命门、肾腧这一片,没事时也可以用手多搓一搓,搓得暖洋洋的,非常舒服,也是提升身体阳气的一个小方法。

另外精神上也要多接触正能量的事物,比如诵读一些典籍,如《诗经》《论语》《大学》《道德经》等等,就算不能解意,也能得到正能量的加持。尤其要避免接触带有恐怖、鬼怪、打打杀杀等信息的事物,这些负能量对人的神的影响不可小觑。

想了解推脾经、推胃经、捏脊等养护脾胃的小方法及食疗方,可扫下方二维码:

近期导读:

霜降前后这样推拿  为冬天吸收更多营养打好基础
“秋膘”贴不贴?确实是个问题!
用好这个养生小帮手,把气理顺,把痰湿化掉,多少身体问题都能调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霜降 | 金秋出场的两种补养水果,一个润肺,一个补血
◣我的养生笔记◥——肾脏篇
养脾胃之法
《黄帝内经》之冬季养生
关于五行调理养生茶的配制、功效的详细解说
气血,不是靠吃营养品补出来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