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妈妈,到底什么是死?”

孩子一天天长大,

必然会在生活中接触“死亡”这件事,

可能是一颗植物,

可能是养的小动物,

还有可能是身边认识的人,

甚至是至亲至爱的亲人,

……

当清亮的眼中充满迷惑,

我们该如何告诉他们死亡这件事呢?

妈妈,什么是死?

蜥蜴宝宝问妈妈

鲑鱼宝宝问妈妈

叙利亚男童问妈妈

胎儿问妈妈

2006年刊登在《柳叶刀》上的一份报告称,每年有5600万人工流产病例,全世界的堕胎比例高达25%。

生命是如此的来之不易!

此时此刻看文章的爸爸妈妈们,我们的孩子降生在一个和平时期。他们看到的是:每个家庭都有小宝宝顺利地降生,每个宝宝都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关爱和照顾,孩子都是家里的香饽饽。

在孩子的视野里,似乎所有生命的存在,都是如此理所当然,理应被厚待。然而,世界上整体生命存活状态的全貌,并不像和平时期的中国城市里看到的这样。作为父母,给孩子呈现世界真实的样子,是我们的责任。

世界上没有一种动物的妈妈会告诉孩子,你就安心地吃吧睡吧,世界没有威胁,生命永恒存在。唯有接纳和认知世界,才能更好地生存生活。

懂得死亡,才会更加珍惜生命

我的小孩在两岁半的时候,有一天在小区外的马路上,看到一只小狗被卷进飞驰汽车的轱辘里,它被撞得遍体鳞伤,踉踉跄跄地跑到草地里,倒下了。

当时我们就告诉她:“这只小狗死了。它没有生命了,它再也不会睁开眼睛,再也不会动,它的身体会腐烂,最后化为尘土”。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我从最开始,就希望我的孩子有真实的生死观,而不是让她活在童话里很多年,然后有一天突然发现生命的真相不是那样的。

蒙台梭利关于孩子32个敏感期的观点中,4-5岁是死亡敏感期。

孩子4岁多的时候,孩子的姥姥经常会捉一些小虫子,放到矿泉水瓶子里拿给孩子观察。有时候忘了虫子还在家里,虫子就在矿泉水瓶子里死去了。

我和孩子说,“虫子和你一样,都有生命,我们不应该草菅虫命。我们捉回来观察它,第二天就应该把它们放回大自然。

而且它们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每个小生物的存在都对环境平衡有贡献。” 孩子也点点头,但是眼神里都是懵懂。

后来孩子又喜欢观察青蛙,我们每天捉了青蛙,第二天早上起来,就把青蛙放回小河。有几次,她把青蛙故意放出来,青蛙们在屋里跳,有一只就找不到了。

我和她说,“你经常说渴了要喝水,有几次没有给你喝水,你就渴得很难受,还大吵大闹。青蛙跳丢了,它很渴可是没有水,越来越渴,你想想它有多难受?最后就痛苦地渴死了。” 

那一次,孩子开始真正有点理解什么是死了。

懂得死亡,发现了生命的局限,这是个遗憾,但是也因此会更加珍惜生命。

不执拗生命,知道万物都有生死

我女儿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养蚕。蚕宝宝刚被快递来的前两天,都还好,后来,有的蚕宝宝因为邮寄过程舟车劳顿开始生病。第五天,有一只蚕宝宝死了。她很伤心。

我告诉她,“蚕宝宝很娇气,所以它们比野生毛毛虫容易生病,也更容易死。” 

我又带她到阳台的一亩菜园,指着我们栽种了一个星期的马郁兰给她看:“你看我们栽了9棵马郁兰,但是有一棵叶子都蔫了,枝叉都枯萎了,它也是病了死了”。

女儿疑惑地说,“妈妈,死了蚕宝宝,我们再买一条,就又活了。死了马郁兰,我们再栽一棵就又活了。”

我和她讲:“再买一条蚕宝宝,那是一条另外的蚕宝宝,不是原来那条活了,原来那条死了就永远消失了,死了是没法复生的。”女儿皱皱眉,“哦”了一声。

后来她的蚕宝宝养成了蚕蛾,蚕蛾下子后就自然死亡了。她总是问我,“妈妈,它们没有得病,可是为什么还是死了?”

我说:“每个生命都有生死。”世界上有生命的东西,比如植物、动物、人,没有一种会永生。蚕宝宝的基因就让它只能活几十天,它们的生命就是这么短,我们也没有办法阻止。”

女儿有一本书叫《彩虹色的花》,里面讲一朵彩虹色的花春天破土而出,一次次用自己的花瓣帮助每一个路过的小动物。秋天来临的时候,她的最后一片花瓣被大风吹走,凋零死亡了。经过漫长的冬季,第二年,在这片土地同一个地方,又长出来一朵新的彩虹色的花。

女儿那段时间还会时不时问我,“妈妈,要是你死了怎么办?” 我和她说,“每个妈妈都像第一朵彩虹色的花,虽然她会死,但是会生出来新的一朵彩虹色的花,就是她的宝宝。”

“花是这样,草是这样,动物是这样,人也是这样啊!”

清明节去祖先的墓地,我告诉女儿,“这是妈妈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虽然他们已经去世了,但是我们也会时常给他们送去祝福,和他们说说话。” 

我觉得在那一刻,女儿有点接纳死亡了,她说,“妈妈,以后你老死了,我也会来这里和你说话,送祝福。” 我说,“是啊,宝贝。”

死亡是个很不容易理解的事情,孩子也不会一天或者通过一件事,就理解。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往往需要几年。

研究说:

3-5岁是孩子对死亡的初级认知,只是知道有这样的事情,具体的理解还很混沌。

5-8岁,是对死亡的科学认知,明白了死亡的现象和原因

9岁以上,是对死亡的成熟认知,开始接近成人的认知

恰恰是在这个过程里,父母带着孩子观察大自然植物的生长枯萎,观察动物的生死,理解亲人的老去和对祖先的祭奠,这是持续的生命教育。

生命宝贵,可是不能执拗于生命。世界万物都会生生灭灭,植物动物人类,有生命就有死亡,孩子慢慢懂了生命没有永恒,然而,新的生就是在旧的死亡里绽放的。

死后去哪里?

其实我们成年人也不知道死后是个什么样的世界。现代的科学只能观察到人的死去。这个世界对死后的解释只能在东西方的文化和宗教里找到。

文化宗教告诉人们,也许死后有另外的世界,只有活着的时候善良的人们,死后才会去安宁的地方,做恶的人,死后会到痛苦的地方去。

我们不去追求这些说法的真伪,但我们要传达给孩子的是正确了解死亡,顺应自然规律,珍惜生命,但不执念于生命。

活着的时候善意地对待遇见的人,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活好了我们的生命,自然就会有祥和的死亡。

撰写 | 金兔紫

插画 | 妙露

编审| 妙琳 晏如

近期导读:

来自手掌心的神奇能量
三伏天晒晒背  排出多年湿邪、寒邪
育儿美食|夏日清补,不可缺少这三款靓汤

点亮在看,世界因你更可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在黄陂(三)
养蚕日记一
养蚕记
【成长笔记】34 放蝶
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童言无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