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股票炒家回忆录》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时间线回拨到1907年10月。我买了艘游艇,准备开着到南方去兜一圈。我多次说过自己对钓鱼情有独钟,心理盘算着,这一次开着自己的游艇,想上哪儿就去哪儿,一定要痛痛快快地钓上一次鱼。可到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节骨眼上,我被玉米拖住了。

特别说明下,早在给我那次钱荒之前,我就已经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做农产品期货交易了。当时我卖空了小麦和玉米各1000万蒲式耳(备注)。对农产品期货,我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在那段时间,跟看空股市一样,我也看空农产品。                                                                                                                                                                                                                                                                                                                                                                                                                                                                                                                                                                                                                                                                                                                                                                                                                                                                                                                                                                                                                                                                                                                                                                                                                                                                                                                                                                                                                                                                                                                                                                                                                                                                                                                                                                                                                                                                                                                                                                                                                                                                                                                                                                                                                                                                                                                                                                                                                                                                                                 

刚开始一切正常。但后来,玉米市场里突然杀出个程咬金,一个大芝加哥期货玩家---为了避嫌我姑且称他为斯特拉顿吧---暗中囤积玉米,准备控盘逼空。当时我已经清仓了所有股票,正打算自己开着游艇去南方度假的时候,突然发现手里的玉米出了状况,斯特拉顿的操纵让我已经亏得不少。

当时,我很清楚,美国的玉米供应其实是过剩的,理论上,这点市场迟早会有所表现。可实际情况是,市场上的需求被斯特拉顿控制,而供给却由于运输问题跟不上。我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我总是祈祷天公作美,突降一场寒潮,把崎岖难行的公路冻平,好让步农场主们尽快把玉米及时运出来。可惜总是事与愿违。

那时,我一方面憧憬着计划已久的钓鱼之旅,另一方面却被玉米拖住无法脱身。在巨亏的情况下,任何人都不可能不闻不问,拂袖而去。毫无疑问,斯特拉顿一直密切注视着空头们的动向,他知道已经困住了我,而我对他的一举一动也了如指掌。只不过我首先把希望寄托给了老天爷,可老天爷对我的期盼却完全无视。所以到后来,我不得不再想其它办法。

我首先处理掉了小麦,小赚了一笔。但是然而玉米着实让我感到头痛。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情况让我根本脱不了身。当时的情况是,如果能以市价清仓的话,损失再大,我都谢天谢地。不过斯特拉顿却不会这么轻易放过我。只要我一回补,他便趁势抬高价格,我面临一边必须平仓,另一边却因为自己的回补把价格一点一点推得更高。我回补得越多价格就越高,我的损失也就越大。那种感觉真像拿起刀子剜自己喉咙上的肉一样痛。

状况越糟,越能激发出求生的本能。我必须找到一个能尽快脱身的方法,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自己那1000万蒲式耳玉米的损失。

碰巧,那时斯特拉顿同时在做燕麦期货,持仓量也很大,同样几乎要垄断市场了。我一直关注着市场的动向,打听各种新闻和消息,直到我听说斯特拉顿和另一个实力也很强的团伙---阿莫尔(Armour)团伙,正在神仙打架,当然我指的是交易方面。很显然,我已经成了斯特拉顿砧板上的鱼肉,不被宰够,不可能脱身。在听道这条消息后,我立刻有了妙计:既然斯特拉顿不让我买到玉米,那就想办法找其他人。只要能找到让他们主动卖给我的办法,问题迎刃而解。

首先,我下了每隔1/8分就回补50万蒲式耳的玉米买入指令。在这些指令生效后,我又向4家期货经纪公司各发了按市价卖空燕麦5万蒲式耳的指令。我估计,这样的卖压必然会导致燕麦价格大跌。我知道那些人的心思,他们一定会马上联想到这就是阿莫尔在向斯特拉顿宣战。他们看着燕麦跌势,顺理成章地推断,下一个暴跌的就是玉米,于是他们便“乖乖”地抛出玉米。这样一来,我陷入的死结就轻松被解开,然后我就得到脱身机会。

事实证明,这个围魏救赵的妙计果然奏效。当那些炒家看到各地涌来的卖单把燕麦压得一塌糊涂时,立刻就做出反应,争先恐后地抛出玉米。短短十分钟内,我就回补了600万蒲式耳。之后,我又以市价回补了余下的400万蒲式耳。当然,这个操作又抬高了价格,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我终于得以脱身。合计下来,每蒲式耳的损失还不到1.5美分。而用那作为诱饵的20万蒲式耳燕麦只损失了3000美元,真是廉价的诱饵!如果算上前面已经平仓盈利的小麦,我的损失额度只有25000。在我平仓后,玉米还涨了25美分/蒲式耳。可以想象,假如没有这样的神来之笔,我的损失真是难以估量。

在任何一个行业,一个人不花上几年功夫,根本入不了门。与外行相比,内行们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磨练后,已形成一种专业的习惯,他们已经本能性地从自己专业视角去看待事物。正是这点让一个人是内行还是外行,一目了然。炒股这行,你的盈亏也是由你是否专业决定了的。行外们只惦记着赚钱,很难深入和透彻地思考问题;而内行们,与赚钱相比,他们更注重的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因为他们知道利润会随之而来。投资者应该向职业桌球运动员学习,他们每次出杆之前都要往前看好几杆,而不是只盯着眼前的这一杆。日积月累的训练,他们已经养成这种打球的本能性习惯。

我听说过一个有关爱迪生·卡马克(Addison Cammack)的故事,便是此道理的最佳例证。坊间所有流传的故事都让人觉得,卡马克是华尔街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炒家之一。很多人以为他只会做空,其实他只不过是善于利用别人希望与恐惧两大弱点而已。有句经典警句正式出自他:“不要抛掉处在升势中的股票。”老前辈们告诉过我,他做多也赚了不少,显然,他对市场没有偏见,完全是在跟随市场做交易。总之,他是这行的大牛之一。有一次,那时很久很久以前,在一轮牛市接近尾声的时候,他开始看空。一个财经作家,同时也很能侃的人,名叫亚瑟·约瑟夫,得知了此事。当时,牛市还没有结束,市场还在上涨。约瑟夫知道对像卡马克这样的大炒家而言,利空的消息对他们一定很有价值,所以,有一天,他听到一条利空消息后,兴冲冲地来到卡马克的办公室。

  “卡马克先生,我有一个做股票交割的铁哥们,他刚告诉我了点消息,我想它应该对您有用!”

“什么消息?”卡马克心不在焉地问。

 “您对后市已经看空了,对不对?”约瑟夫确认了下。如果卡马克不感兴趣,就用不着浪费表情。

“是的,有什么好消息?”

“我今天去了圣·保罗公司,为了收集新闻素材,我每周我都要到那里两三趟。我在那里的朋友告诉我:‘老头正在抛股票!’他指的是威廉·洛克菲勒。‘是真的吗,吉米?’我问他。他回答说:‘是真的,股价每涨3/8,他就抛出1500股。我这两三天一直都在忙活这事。'所以,我一分钟也不敢耽搁,马上敢来找您。”

卡马克向来遇事冷静。他对形形色色冲进他办公室,要告诉他消息的人,早已习以为常。他对那些人说的这样、那样的消息、传言或甚至谎言,已经很不感冒。所以,他只是淡淡地问了句:“你确定没听错吧,约瑟夫?”

“当然!我能确定!我又不是聋子。”约瑟夫说。

“你那朋友靠得住吗?”

“绝对能!”约瑟夫说,“我和他是多年的好朋友,他从没对我说过谎,也不会对我说谎!这一点您放心!所以,我绝对相信他,并且愿以性命担保。我对他的了解,远远超过您这么多年对我的了解!”

“所以你有把握,是吧?”卡马克又看了看约瑟夫,然后又自言自语道,“好吧,我信你。”然后,他叫来经纪人惠勒。这个时候,约瑟夫以为他至少要卖空5万。威廉·洛克菲勒正在趁牛市减持,虽然不知道他是出于炒股赚差价(先卖出后回补赚差价)还是真的要抛售。但这不重要,事实就是标准石油公司(备注)那帮人正在卖出圣·保罗。一般人听到这么劲爆又可靠的消息会怎么做?我想答案不言自明吧。

然而已经看空后市的卡马克,听到这个消息后,对他的经纪人说,“比利,赶紧去一趟交易所,圣·保罗每涨3/8,就买进15000股。”当时的股价是90多。

“您的意思不是卖出?”约瑟夫急忙打断他问。尽管他也算是内行,但他是从新闻媒体的角度,也就是和一般公众相同的角度来看股市。他知道,股票遭到大幅抛售绝对是大利空,更何况是威廉·洛克菲勒这样的人物在抛呢!标准石油公司在卖出,而卡马克却在买入!怎么可能?

“不,”卡马克说,“我就是要买!”

“难道您不相信我? ”

“不是。”

“那是不相信我的消息?”

“我信。”

“您是在看跌吧?”

“是的。”

“那您到底要做什么?”

“这就是我要买进的原因。听我说,和你那个好朋友保持联系,只要洛克菲勒一停止卖出立刻通知我!明白吗?”

“明白。”约瑟夫说完就走了,虽然他还不明白卡马克葫芦里到底装的是什么药。而且,他还知道卡马克已经看跌,所以更损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过,约瑟夫还是按照卡马克的意思去办了事。

一天,他的朋友告诉他:“老家伙停止卖出了。”听到消息后,约瑟夫便一刻不敢耽搁,一路跑到卡马克的办公室。

卡马克专心地听着,转向惠勒,问: “比利,咱们现在有多少股圣·保罗?”惠勒查了一下,说大约有6万股。

卡马克已经看空,他在买进圣·保罗之前,就已经开始做空铁路股和其他板块的股票了。他的持仓量很大。听到这个消息,他立刻告诉惠勒卖出那6万股圣·保罗铁路,同时再加大仓位。他在利用圣·保罗借机打压整个股市,这样对他后续的空头操作极其有利。

随后,圣·保罗一路狂跌到44,你可以大致估计下卡马克的利润多么恐怖。他的技巧已经登峰造极。这就是我前面说的内行的专业性,在关键时刻,他不假思索,就立刻意识到比眼前这点利润更有价值的事情。他深谋远虑,一眼就看出这是一次天赐良机,不仅能为自己后来大规模做空做好铺垫,还为后续的操作觅得最合适时机。听到圣·保罗的内幕消息,他选择买入而不是卖出,因为他立刻看出这为将他的做空战役提供一个巨大的弹药库。

话题回到我自己身上。平仓小麦和玉米后,我开着游艇,南下到了佛罗里达,在那里度过了一个非常偷快的假期。钓鱼真的太棒了!

一天,我在棕榈滩上岸。上岸后,我听到大家---既有以前在华尔街认识的朋友,也有陌生人---都在疯传棉花大王珀西·托马斯又破产了。消息是否属实还不能确定,但在圈子里已经传开了。

我一直都很敬重珀西·托马斯。第一次听闻他的大名,是因为当年谢尔登·托马斯证券公司倒闭事件。当时,托马斯想在棉花市场逼空,但他的“猪队友”---谢尔登却没有他那样的勇气和远见,在成功近在咫尺之时,临阵退缩,最终导致他一败涂地。实际情况是否如此,现在已无法考究,但华尔街流传的段子都是这么说的。总之,他不但没赚到钱,还反而制造出了那几年最大的一笔破产案,损失了几百万。公司停业后,托马斯自己单干,一个人全身心投入到棉花期货中,不久后他又奇迹般地站起来了。于是,他还清了本可不必偿还的债务,另外盈余了100多万。这样的豪举和当年迪肯·怀特当年在一年间还清上百万债务一样令人佩服。他的勇气和智慧让我肃然起敬。

棕榈滩的每个人都在谈论托马斯在三月棉花上溃败的事情。通常,传言会越传越邪,当你听到的时候,难免不出现夸大、添油加醋和甚至讹传的成分。这种事情在我领教过。一条关于我的传言被到处谣传,传回到我耳朵还不到一天时间,可我听到时连我自己都不敢信。

珀西·托马斯的传闻一下子把我的心思从钓鱼吸引到棉花上。于是,我立刻着手研究。返回纽约后,我全身心投入,发现市场上所有的人都看跌,七月棉花正在遭到大量抛售。人就是这样,看到身边的人在做某件事,就会被传染,也跟着去做。这就是羊群效应。总之,市场上多数人都认为卖空七月棉花是明智、合理而最安全的。不能把这种从众心理归结为太冲动,因此这么说不够深刻。他们只看到市场的一个面和巨额利润,所以他们希望出现暴跌。

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我想恐怕没有多少时间留给那些卖空的家伙们回补头寸了。越深入研究,我的思路越清晰,最后我下定决心要做多。因为抛盘量实在太大,所以我很快就攒到了10万包。哈哈,敢款句大话,要是能找出一个没有卖出七月棉花的人,我愿意奖励他100万,不论死的还是活的。

时间回到那年的五月下旬,我不停买进七月棉花,直到市场上的浮筹将近枯竭。道那时,我一共买下了12万包。那不久之后,棉花期货就开始涨价,而且涨势很猛,一天就达到了四、五十个点。

一个星期六,大概是我停止操作后的10天左右,棉花涨势开始放缓。由于不知道卖单是否已经耗尽,所以我决定试下仓。在那天最后的10分钟---这个时间段通常是空方最关注的,如果收红,就意味着他们被套牢了---我按市价下了四张买单,每张买进5000包,结果这个操作把价格又推高了30点。看来空头们都在争先恐后想脱身。价格收于当天的最高价。你可要知道,我只买了2万包。

第二天是星期天。正常来说,接下来的星期一,利物浦市场起码会高开20点,因为这样才能和纽约持平。然而,星期一那天,利物浦却高开了50点,这意味着利物浦当天的涨幅是纽约的两倍多。虽然利物浦的上涨和我没有任何关系,但这充分说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我是在顺着“最小阻力线”的方向交易。但是,我也意识到自己手里的棉花头寸太多了。市场无论怎么走,都无法消化这么大的卖盘。

当然,纽约也被利物浦的疯涨带动了起来。但我注意到,价格涨得越高,七月棉花就越没人卖,因此我一点儿都没抛。对于空头来说,那个星期一可谓是既剌激又可悲的一天,但我却没看到任何恐慌迹象,因为市场并没有出现空头竞相盲目回补的场面。这意味着,难题又出给了我,我必须想办法抛掉自己手里的那14万包棉花。

星期二早晨,我在办公室大门口遇到了一个朋友。

“今天《世界报》上的消息相当轰动。”他微笑着说。

“什么消息?”我问道。

“怎么?你没看报纸吗? ”

“我从不看《世界报》,”我说,“到底是什么消息? ”

“啊,是关于你的消息,说是你控盘了七月棉花。”

“我可不知道这事儿。”说完,我就走了。我不知道他是否相信我的话,也许他还在想我不实诚,没坦诚相告。

到办公室后,我找来一份《世界报》。果不其然,在头版上印着一个大标题:

七月棉花期货已经被拉里·利文斯顿控盘了

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自己在苦寻抛出那14万包棉花的机会自己找上门来了。此时此刻,全美国正从《世界报》或其他转载这篇条消息的报纸上看到这条消息,甚至它很可能已经传到欧洲去了。从利物浦市场的价格来看,很显然,由于这条消息,市场已经开始疯狂。

我当然清楚市场会发生什么,也清楚自己该怎么做。那天,上午10点钟,纽约市场开盘之后的10分内,我把棉花全部脱手了。整整14万包,被我抛得一包不剩,而且大部分都成交在了当天的最高价成交,“羊群”接了我的盘。而我做的一切不过是抓住了这个天赐良机。我抓住机会完全因为出于下意识,除此之外,我还能做什么?

正常来说,想毫发无损地抛掉这么大的量需要费些周折,然而这个意外轻松帮我解决了难题。如果《世界报》没有刊登那篇文章,我很有可能需要牺牲大部分账面利润才能套现。那么大的卖压,不可能不压低价格,一个意外帮我搞定一切。

《世界报》为什么会刊登这条消息,我没法告诉你,因为我压根就不知道。也许是写这条新闻的作者从棉花市场上的某个朋友那里听到的。我发誓,我从没有见过那个作者,也从不认识《世界报》的任何一个记者。我自己也是那天早上9点之后才知道报纸上刊登了这条消息,要不是朋友碰巧提到的话,我还被蒙在鼓里。

如果没有这条消息,市场就不会一下子涌出这么多接盘侠让我顺利平仓。这是大资金操作的不利因素---大资金不可能像小资金那样随意进出,换句话说,大资金在想平仓或者应该平仓的时候,很可能平不了仓。有些耍小聪明的人可能对此不以为然,他们以为一些小技巧可以解决,比如采用拉高逼空,其实这样反而会降低市场的吸货能力。总之,你必须在能平仓的时候赶紧平仓,如果错过机会,就得付出很高的代价。所以,在这行,绝对不能犹豫,一犹豫就会亏钱。需要说明的是,抓机会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你必须高度关注市场,机会一旦敲门就必须一把抓住。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我这次幸运的意外。在华尔街一一就这一点来说任何地方都一样一—任何人发了大财,别人都会怀疑。而如果是偶然亏损,人们绝不会认为其偶然,那会被看做自私贪婪和骄傲自大的必然结果。但是一旦获利,人们就会称之为打劫,说什么世风不正,小人得志,好人得不到好报。

除了那些心胸狭隘、被自己目光短浅而埋了的空头在指责我之外,其他人都在指责我,似乎全世界的人都跟我过不去。一两天后,我遇上了一个大棉花期货炒家,他说,“这一定是你玩得最高明的一把了,利文斯顿。我很想知道,如果那样的机会不出现,你会损失多少。你知道,在正常情况下,这个市场最多可以吸纳5、6万包,那么剩下的该怎么处理才能做到两全其美----既不损失账面利润又能顺利脱手呢?当时我特别想知道答案。想不到你出了这么一手,高明!”

“我跟这件事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我诚恳地说。

可他只是重复那句话:“太高明了,小子!你牛!”

这次交易后,一些报纸给我戴上了“棉花大王”的帽子。我说过,我不配这顶桂冠。不消我说,你也应该知道,在美国,没有人有足够的钱可以买下纽约《世界报》的专栏,也没有人有这么大的能力可以左右新闻媒体,让他们刊登这种消息。这条消息让我浪得虚名。

说这个故事,既不是为了卖弄我得到什么桂冠,这类桂冠有时候被张冠李戴,硬扣到一个名不副实的人头上;也不是为了强调抓机会的重要性,而是因为我的名声被那些报纸搞臭了,我只是想说出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以自证清白。不过要是没有那些报道,我也不可能结识大名鼎鼎的珀西·托马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3万到8000万的投资之术
堪称期货教科书--刘福厚:我的期货投资方法
股票作手回忆录(3)
连载五 | 指望股票市场为你付帐单是众多输家亏本的根源之一
保罗·琼斯:风险管理胜过一切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丁圣元2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