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谣言面前,市场会失灵吗?

——读桑斯坦《谣言》
文 | 齐 亮 、萧 蕡

1.什么是谣言?
桑斯坦的《谣言》一书中给出的定义是:
“这些言论声称某些人、群体、时间和组织机构发生了某些事情。这类言论尚未被证明真伪,却从一个人传向另一个人,其可信度不是因为人们有直接的证据支持它们,而是因为别人也似乎对其信以为真。”
本书并未将“谣言”定义为虚假言论,而是强调“这类言论尚未被证明真伪”。
法国教授卡普费雷在他的同名著作《谣言》一书中也强调,谣言不等于假消息,真假这个概念非常主观。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是因为事情是真的才相信,而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个事情才是真的。
比如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既可以说它是谣言,也可以说它是一些人坚定的信念,是后来的事实。

比如说,耶稣说的“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对于举报他的犹太上层们来说,就是谣言,但对于信徒来说,就是世界的真相。

2.人们为什么相信谣言?
人们相信谣言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并不能视为大众的愚昧与狂热。
比如,非典期间,人们抢购食盐。很多人批评这种行为不理性,但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们去超市抢购几袋食盐,付出的无非是一点金钱和时间,如果真的食盐紧缺,那就是没有盐吃的大问题了。所以,看起来愚昧狂热的行为,也可以说是权衡了成本与收益后的理性选择。
嘲笑人们盲从谣言,往往是一种事后视角,或者是一种“知识的诅咒”。你是农业大学的毕业生,觉得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你是中医的坚决反对者,觉得每个人都不应该信中医。
但你的“常识”,并不是别人的常识。你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常识,并不一定每个人都就真的都应该具备。
比如说,有人发布了一个数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它可能是一个谣言,但我们并不能分辨出来。如果数学家因此嘲笑我们没有“常识”,其实和我们嘲笑父母长辈老是转发一些谣言是一样的。
在紧急情况下相信谣言,也往往是一种生存本能。比如说,忽然听到“着火了”、“地震了”,人们马上开始逃窜。
在这种情况下,相信谣言可能会让人们迅速采取措施活下去(收益),也可能导致不幸(风险)。
比如说,当年在伊拉克的一座桥上,忽然出现了一个谣言,说导弹会击中这座桥,结果人们争相逃跑,拥挤中就导致很多人落水,非常悲惨。
但如果这个谣言是真的,无疑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那么,如何降低谣言带来的风险呢?
一个有效的方式是信息市场的自由竞争。
非典来了,谣言说食盐会短缺,这个谣言是真的吗?对于消费者来说,我真的要花时间去超市排队抢购吗?对于商家来说,我真的要大量进货或者增加生产吗?
消费者和商家有动力去打探消息,查证真相。不然他们就要付出成本,承担盲从谣言带来的风险。成本越高,风险越大,人们就越慎重,就越会去小心求证。
去抢购几袋盐也许无所谓,盲从就是了。但如果谣言说的是地球一个月后要爆炸呢,我要不要辞掉工作,把积蓄全部花完,过把瘾再死?
更多的人就会去打探消息,求证真相,去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谣言本身也是一种商机,意味着企业家可以通过提供辟谣服务来盈利。”微信辟谣助手”、“谣言粉碎机”这样的产品就应运而生。
信息生产者们可以通过提供真相来和谣言竞争,服务消费者,建立自己的品牌。
更重要的是,市场不仅有一双看不见的手,还有一只隐形的眼睛。通过谣言来赚取一时流量的信息生产者,会像喊“狼来了”的孩子一样,受到消费者的惩罚。他们的公信力会丧失,他们的品牌不再被尊重,他们的命运是被消费者抛弃。
在一个自由竞争的信息市场上,没有人可以通过生产谣言而成为长盛不衰的媒体品牌。
市场机制本身,通过约束信息生产者,来约束谣言的产生;通过自由竞争,来阻击和遏制谣言。
市场当然不是完美的,如果“完美”的定义是满足每个人每时每刻的需求,是没有错误、痛苦和失败,那么完美永不存在,也永远不值得追求。

只是说,面对谣言,如果我们追求的是损失最小化,我们就依然要相信市场的逻辑,而不是追随那些贬低市场的谣言。


相关文章:“孟姜女事件”新闻发布会


本文为合作作品,
另一位作者为不如读书社群小伙伴。
了解不如读书社群:

招募 | 用一年时间,我们一起来读书写作


封面配图:图图的摄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何谣言总是击败常识?
“盐”里的社会管理:从抢购说起
为什么谣言总能骗到你?
请不要嘲笑那些买盐人
破除谣言最好的方法是还以真相
微信是如何拉低人们智商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