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母亲家乡的宁乡四髯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我和别人不一样,母亲的家不是我的家。

这当然不是母亲的意思,母亲觉得,她的家就是我的家。这也不是我的意思,母亲的家,就是我的家。

但是,这层隔阂就这样横亘在这里了。

我很早就知道,母亲的娘家在湖南宁乡,是伟人刘少奇的故里。离宁乡不远的望城,是雷锋故里。离宁乡不远的湘潭,是毛主席的故乡。这是一个让人骄傲的地方,可我不敢在小伙伴们面前骄傲,我的宁乡妈妈走了。

不过,我一直记着,两三岁时,父亲母亲带我去外婆家,曾经去参观过毛主席故居。这件事,让我在内心徜徉了很多年,我是出过远门的,坐过火车的,去过韶山的,瞻仰过伟人故居的。


我记得,外婆家门口有一口古井,古井的水日日满满的,不需要拿桶往上吊,我跟着妈妈去洗菜洗衣服。外婆家的背后有山。一个雪天,妈妈独自去山上的舅舅家,见她很久不回来,我去找她。爬到最后一步时,太陡,上不去,站在那里哭。一位路人经过,伸手一拉,我上去了,正好妈妈过来。

后来我长大了,就去找妈妈。且是随着岁月渐增而越去越勤。外婆村里的那口古井,不知为何废弃了。外婆家背后,根本不是山,只是个土坡而已。

最近些年,我去得更勤了如同目睹自己故乡的变化一般,目睹着母亲家乡的变化。宁乡是一个好地方,母亲的家乡宁乡黄材镇,是好中之好的地方。


黄材镇,因出土四羊方尊等大量青铜器物,得名“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附近的沩山风景区内,发现遗址群,经专家考证,有西周大型宫殿遗址七座。

我常常听母亲说,前些年,经常有人家做房子挖地基挖出青铜器,雨季山洪爆发冲出青铜器,也有人家莫名其妙地变得非常神秘和富有。听说,黄材水库的水底,还存着很多青铜器。

我问母亲,这里为什么叫黄材呢?母亲说不知道。黄材,黄木,是一种珍贵的木材,母亲不知道,也就说明此地并不产它。那为何叫黄材呢?说是古时候,安化、桃江、益阳等地的名贵“黄木”集中于此通过姜公桥下的沩河运往全国各地而得名“黄木市”,后成为镇名—黄材镇。


至今,那姜公桥还完好无损地立在黄材镇上。我问母亲,你知道姜公桥的来历吗?母亲说,她只知道是一位姜姓古人所建。

母亲说的没错。谢觉哉的儿子谢子谷在姜家族谱桥志里记载:黄材姜公大桥,桥始建于清乾隆丙寅年(1746年),多次洪水,屡毁屡修,为一劳永逸,姜姓合全族之力,易木为石,1926年8月,桥竣工,时任宁乡县知事陈心炳作《桥叙》:“沩山巍巍,沩水荡荡。姜家好义,重造桥梁,民不病涉,信往皆藏,如山之寿,如水之长,克昌厥后,长发其祥。”

对,谢觉哉,就是母亲的故乡人。湖南宁乡的黄材镇,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且还是近代革命者的摇篮之地。著名的“宁乡四髯”里,除王凌波是宁乡枫林桥乡人外,谢觉哉,何叔衡和姜梦周都是宁乡黄材沙田乡人。几家之间,相隔不远。

我问母亲,沙田乡在哪里?母亲指了指一个方向,说就在上面。母亲和我一样,明显的南方人特质,不辨东南西北。她说的上面,就是顺着她家,往高的地方走。我问母亲,听说过“宁乡四髯”吗?母亲说听说过。

“宁乡四髯”中,何叔衡1876年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最年长。他读了八年私塾,中过秀才,被安排去管钱粮。不愿意,广读书籍,接受进步思想,投身革命,和小他十七岁的毛泽东是挚友。1918年,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五四时期的著名青年团体“新民学会”,何叔衡作为年龄最大的成员加入。他处事老练,毛泽东评价他:“叔翁办事,可当大局”。1935年,在向闽西突围的路途中,不幸牺牲。

何叔衡同志故居里,有一张“宁乡四髯”的合影。旁边,有谢觉哉亲自写的一张短笺:大革命时期,叔衡,梦周,凌波,我,都在长沙,合拍一照,要我提字。我提四字“宁乡四髯”。因我四人的前期工作,多在本县,本县士绅曰为大不道,而又都留了须。四人中,叔衡长于领导,年又最长。梦周是个无条件的好人,凡属苦差,总是他干。凌波有梦周苦干的精神而才过之。这些地方,我是自愧不及他们的,直到现在还是不及。


姜梦周的名字,我看来很特别。因我外公姓周,外婆姓姜。这之间没有联系,却让人无来由地觉着亲切。姜梦周生于1883年,聪明过人,拒绝参加科举考试,是第一个剪辫子的在校学生。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0月15日,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1929年3月28日在长沙被杀害,终年46岁。

四人中,姜梦周活的岁数最短。他是有信仰的教育工作者,也是有志向的革命党人,他和何叔衡都牺牲在革命尚未成功时,心怀理想主义,带着满腔革命孤独离世。他去世十五周年之际,谢觉哉写《感旧诗》怀念:梦周蹇蹇人中圣,圣者遭屠奸者庆。坟荒草陈血尚新,三楚遗黎长饮恸。

谢觉哉,1884年出生,“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之一。

谢老参加革命远离家乡后,写有《三月望江南·寄家》:家乡好,屋小入山深,塘里水清堪洗脚,门前树大好遮阴,六月冷冰冰。家乡好,吃得十分香。腊肉干鱼煎豆腐,细茶甜酒嫩盐姜,擦菜打清汤。家乡好,何日整归鞭?革命已成容我懒,田园无恙仗妻闲,过个太平年。

我问母亲,擦菜打清汤是什么汤。母亲说,就是用萝卜菜腌制的咸菜,加辣椒做汤,是美味佳肴。母亲这里,把腌制菜叫作“擦”。有擦辣椒,擦茄子皮,擦豆角,擦冬瓜,擦苦瓜等等。谢老说的豆腐,是沙田乡五里堆的特产。泉水制作,远近闻名,我很喜欢吃。

总觉得,谢老忘了写一道菜:大块薰肉炒豆豉。把黄豆蒸熟晒干发酵成豆豉,薰肉切大块,加擦辣椒煸炒。豆豉吸进肉味,醇厚香浓。薰肉吸进豆味,肥而不腻。这道菜,不仅是黄材游子们的乡愁。我作为外乡人,也眷恋它,那是妈妈的味道。

我问母亲,家乡出过这样多的革命者,你们作为家乡人是否感到骄傲?母亲说,感到骄傲呢!

母亲家附近的三位革命者故居,修缮得特别好。湘地农家房舍结构,前有农田,后依山坡,竹松环绕,雅致幽静。有人在里间居住,照看这些房屋,也营造生活气息,仿佛这些革命者只是出了远门,不久就会回来。

我也是一次一次地来到黄材,才知道这块地方如此人杰地灵。还有很多风景,留待以后再慢慢说与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品读故乡——沙田
何叔衡故居
我的自传
青丝为谁老
《女人的魅力》 献给三八妇女节 作者:梦周归认证编辑21-03-07 17:38
中国史上最偏心的母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