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金融信贷市场迎来最好的时代(小贷公司为什么那么火?)

信贷是金融的核心,自2007年P2P登陆中国开始,国内的信贷就开始了漫长的线上化进程。但是碍于体制和理念的原因,中国的信贷线上化,始终停留在“电商”层面,以一种网络兜售信贷的方式试水线上信贷。这种初级又低效的方式持续了很久,然而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促进却极其有限。导致2007-2017这十年间,中国的线上信贷始终停留在网络信贷的层面,互联网金融无论是非功过,至少都在探索信贷线上化的种种可能。

2017年,现金贷的兴起是中国金融孕育出的“怪胎”,它既保留了传统金融的运作方法和理念,又融入了许多网络金融的技术元素,更为重要的是,现金贷在网络平台出现之后,经过历次改版升级后的电子银行产品也悄无声息的融入了现金贷的功能。至此,更加深入的信贷线上化,才算正视拉开帷幕,金融业真正进入了互联网人常说的“最好的时代”。

2017年后,网络信贷人口红利开始爆发

2016年和2017两年间,网络理财的发展依旧如火如荼,尤其2017年,银行间市场的利率走高,导致余额理财类产品的市场热度进一步提升,标志性的产品余额宝规模创历史新高,惊艳全球。不过整体上看,网络理财用户的人口红利消耗殆尽,症结在于余额理财模式之后,网络理财再无有影响力的创新模式出现,导致用户增速放缓,行业增长节奏与证券行业“靠天吃饭”的模式趋同。

但是网络信贷市场前景十分光明,2016和2017两年,大批网络信贷平台上市,在公司业绩拉动和现金贷等新模式的推动下,用户增速有反超网络理财的趋势。预计2020年,网络理财用户规模将突破3亿人。

人口红利是近年来互联网面临的压力之一,同样在支付领域,2018年后用户增速将下降到10%以下。这意味着一方面行业内用户争夺将更加激烈,但好的另一方面是在支付普及程度如此高的情况下,支付账户将成为串联起各大金融集团业务线的天然纽带。无论是已经成型的金融集团,还是意欲成立新集团的公司,都会将支付账户或者获得事实上的支付能力作为战略规划中重要的一步。金融业务中“最高频”的用户需求,是增强用户粘性最好的选择,因此,未来支付依旧会在中国互联网金融版图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业内为了获得支付能力,也将会产生更多的战略合作。

互联网公司的账户建设,将成为银行绕过面签红线的途径

银行卡面临的是各类移动终端,更加宽松的监管条件,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更强大的实用功能三者的共同挑战。所以现在虽然无现金社会的构建,能够对手机账户与银行卡进行双向促进,但是长久来看,银行卡被替代将成为必然趋势。所以一方面,银行未来会面临实体卡向虚拟卡的转移,另一方面与账户体系完备完善的互联网公司合作,将最快的帮助银行完成获客。

未来互联网环境将生成更多资产,平台品牌实力背书将更加重要

未来保持平均每年40%左右的信贷余额增速,在互联网各行业中属于高速成长的行业。因此,未来互联网环境将继续承担“资产工厂”的角色,高速高效的生成新资产。而在这一过程中,坐拥资金的金融机构如何进行筛选将变成核心课题。在没有合作风控,或者资本关系的前提下,平台的品牌积淀将成为资金端选择优质资产的重要考量指标。以下三点将成为评价互联网信贷机构品牌实力的指标:第一,成立时间,越长越好。第二,平台转化率,高于同业机构,越高越好。第三,复购率,复购率指用户再次借贷行为。在没有深入合作的基础上,考量以上三个指标,能最大限度的帮助企业鉴别资产质量。

现金贷成为互联网与传统金融的纽带

2017年,P2P借贷余额依旧占据最大比重。因为现金贷的出现使网络小贷这一品类占比下降的速度大幅延缓。在花呗、白条等互联网产品的壮大下,电商消费金融在网贷行业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而且,在趣店等当初明确打出消费分期的企业上市并宣布转型电商之后,网络分期这一品类有可能失去分类价值,在运营模式上与电商消费金融极其类似,统计上有可能合并。在未来银行牌照没有因为监管而独揽大权之前,互联网银行可能会收到压制,但其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资本依然看好。

科技元素在信贷四个环节中的渗透,模糊线上线下的边界

在“线上获客,大数据风控,IT系统构建及贷后管理”四个领域中,不同程度引入金融科技元素后的泛线上信贷领域,2017年交易规模超过10万亿,到202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7.36%。如此高增速的背后并非网络信贷单方面的努力,而是传统信贷与金融科技融合达到的效果。换句话说,在互金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双重推动下,金融科技开始向传统信贷渗透,使得大量传统信贷的交易规模,被纳入到互联网金融的版图中。这也是,线上信贷内涵扩大的主要原因。

在中国整体金融业务开展方式下,传统金融机构依托网点的经营成本,只占全部个人信贷和中小微企业信贷总规模的1%多一点而线上信贷开展过程中,投入的成本却占到了线上信贷总规模的4.5%左右。所以传统银行信贷3%左右的利差,足以覆盖这1%的成本。因此逻辑上,传统金融的商业本质是成功的,可维系的。但如果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与金融无异,亦或者是金融科技想服务于金融,在行业是视角上看,其至少需要5%的利差,才能将商业本质跑通。这在长期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现在中国市场上,发展较好的网络信贷平台均采用“背靠大树”的方式发展。“大树”并非资本集团,而是在“获客、风控、系统、贷后”四个方面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存在的固有优势。这些公司基于这些优势,搭建起来自己的金融帝国,而这种方式追溯到金融本质,就是通过消除网贷某一环节的投入成本,拉低自己利差的基本要求,进而扩大业务规模。

中国现存的市场来看,在传统金融机构擅长的领域,相对已经被充分开发,四大行和其它商业银行的竞争格局比较稳定,很难发生大规模的信贷源转移。而银行间为了生存的竞争压力,无形中向互联网金融传导。对于网络商业生态来说,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净土”,陌生的信贷环境势必会考验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但是竞争压力迫使银行不得不直面这种压力,最终达到一种市场均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看不见的“网点” 看得见的实惠
余额宝和银行都傻眼了,他们竟然使用这一招!
和信贷力推银联云闪付,深耕消费理财升级
传统银行如何创新发展消费金融业务?
干货解析|城商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时代的普惠金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