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哭穷”捆绑孩子,是最可怕的教育

进化妈:孩子有购物的需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一味地对孩子哭穷,只会让孩子自卑、充满匮乏感。

作者:安婧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前阵子,“因买洗面奶用被妈妈说浪费”上了热搜!

妈妈在一个教育博主的直播间和博主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聊天中,这位妈妈说自己的女儿才15岁,就私自用压岁钱买了洗面奶和身体乳,她这个年纪不应该用这些东西。

听到这里,博主一脸诧异:

“你孩子已经十几岁了,用点身体乳洗面奶不应该啊?”

妈妈淡淡地回答:

“用温水洗一洗就可以了,她毕竟是学生,才15岁,用这些浪费钱!”

这位妈妈的观念让博主十分震惊,愤怒回怼:“是她不配吗?”

评论区,这位妈妈的“奇葩”观点,引发了不少网友的热议。

“我妈就是这样,她一直给我哭穷,不知道真穷假穷。”

“上大学,我都觉得跟我妈要钱很尴尬,不敢开口,她一沉默,我就觉得我做错了。”

生活中,孩子要买东西时,有些父母常常会说:

“太贵了,我没钱了。”

“家里没钱,你要省着点。”

对着孩子哭穷,似乎成了一些父母的必备技能。

却没想过,这种穷活一生,不断对着孩子哭穷的方式,是对孩子最失败的教育,也是种最可怕的教育。

父母教导孩子勤俭节约,精打细算过日子无可厚非,但“哭穷”过度,只会让孩子在贫穷的思维里,越过越心穷。

常常哭穷的父母,

养出心穷一生的孩子

《少年说》有一期中,一个男孩吐槽妈妈从小就骗他说,家里特别穷,穷到揭不开锅。

他买一支笔都要和妈妈软磨硬泡好久,经常会担心自己哪天连饭都吃不上。

突然有一天,他爸买了辆车,他以为家里的日子好起来了。

结果妈妈说,这是他家中彩票买的!

直到现在自己长大了才发现,全家只有自己一个人在过贫困潦倒的生活。

妈妈每天美容护发,爸爸每天大鱼大肉。

男孩站在上面喊话,下面的同学都笑得不行。

面对儿子的吐嘈,妈妈表示:

“钱要花在刀刃上,不能花在刀背上,就算你现在长大了也要节约勤奋。”

男孩向妈妈提要求,希望能长点零花钱,妈妈答应了,但不忘补充一句:

“但是要省着点花,想花自己挣。”

清华教授彭凯平曾在一次访谈中说:

“如果告诉孩子家里缺钱,我们没有别人好,其实是一种贫穷感的灌输。它会让孩子产生心理上的匮乏感。”

父母哭穷,本意可能是想让孩子知道钱来得不易,培养孩子节俭意识。

可是经常在孩子面前哭穷,只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自卑、无助和匮乏感,让孩子永远陷入心穷的苦循环。

听过一个故事。

80后白领小丽在国企工作,每个月收入七八千,房租都是父母付的,可是一年到头都是月光族。

平时工作压力大,她觉得要对自己好一点,就用购物的方式来弥补,结果每个月一买就失控,月月还卡债。

后来,她去咨询心理医生才发现,原因是父母在她童年记忆里种下的木马程序,渐渐地内化为她的内在运行模式了。

小时候,她想买什么,父母经常以“浪费”为理由拒绝。

想得到的,大部分都得不到。

她听话懂事,父母不给买,也不闹,但内心的匮乏感却越积越深。

她在心里一直告诉自己:将来一定要好好补偿自己。

终于等到自己工作赚钱了,积压在心里的匮乏感全面爆发,她开始弥补童年的缺失。

不少在“哭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都会拼命地弥补那个曾经孤立无援的自己,买下整箱的蛋糕、成堆的娃娃,一柜子的裙子……

并不是自己有多喜欢,而是为了弥补儿时的遗憾。

没有被满足的孩子,就像干涸的沙漠,内心始终是匮乏的。

她们的内心,始终蒙着一层自卑的阴霾,在匮乏感的泥沼里,无法自拔。

即便将来再多的满足,都无法填满这种与生俱来的匮乏感。

父母哭穷一阵子,

孩子受罪一辈子

一个孩子,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充满了匮乏感,那么即使拥有不错的先天条件,也很难把握属于自己的优势和幸福。

我有个同学,她本身很优秀,高学历高收入,又有一个出色的男朋友。

她小时候是在父母的哭穷声中长大的,从小的物质匮乏使她形成了敏感、多疑的性格。

她总不相信好事会降临在自己身上,对待感情也是如此,总是怕会失去男友,拼命地对男友好。

其实男友对她也很好,可是不管对她有多好,她总是猜忌怀疑,毫无安全感,不相信男友的真挚。

在她的猜忌怀疑中,他们开始争吵不断,最后还是分手了。

同学很痛苦,从小的经历使她的潜意识里,总认为自己是个不重要的人,不相信会有如此优秀的人爱上自己。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冒名顶替综合症”,说的就是这样的人。

认为自己不配拥有所达到的一切成就,自己所处的状态、所得到的关爱,认为自己是个冒牌货。

他们的脑海中总是循环着一句话:“我不舍得我现在拥有的一切。”

在父母哭穷声中长大的孩子,把握不住自己的幸福,还会毁了自己的前途。

一个网友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他小时候一直以为家里穷。

本想考研的他,为了不让父母过度劳累,决定大学毕业就工作挣钱,减轻父母的负担。

可是后来他发现,其实家里的经济条件并没有那么差。

但他和那些考上硕博的同学,差距已经不是一点半点了。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并不是个案。

穷这个字眼,会在穷养长大的孩子的心里,根深蒂固。

经济贫困所带来的生活不幸,逼着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放弃了许多可以实现的梦想,降低了自己对生活的需求,埋葬了自己美好的追求。

孩子心里有力量,

匮乏感就无处立足

孩子有购物的需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一味地对孩子哭穷,只会让孩子自卑、充满匮乏感。

要想孩子心里有力量,父母就要做到不再哭穷。

1、坦诚家中的真实情况,孩子才会信任。

心理学家李雪说过:

“满足还是不满足孩子的欲望,取决于父母的能力和意愿。父母不需要完美,但至少要诚实。”

知乎提问“家长该不该把自己家财务真正情况告诉孩子?”的提问下,网友有梦想的小咸鱼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她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妈妈每月发了工资,都会对她公开。

所有收入、支出对她从不隐瞒,如果有剩余的,就会给她零用钱,如果没有了,就会告诉她这个月没有零用钱了。

她妈妈告诉她:

“养你不成问题,供你读书也不成问题,你只管使劲儿读,不过糟蹋钱的事是做不起的,咱没那个钱。”

因此她从小就知道家里的情况,体谅母亲赚钱的不容易,从来不乱花钱,也不抠门。

贫穷并不可耻,也不需要用“哭穷”激励孩子去体谅父母。

向孩子坦诚,与孩子共同面对困难,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2、与其“哭穷”,不如富足孩子的内心。

记得小时候,邻居家的条件不是很好,小伙伴们都喜欢抱着自己漂亮的洋娃娃在一起玩。

邻居家的小女孩却没有洋娃娃,她和自己的父母说,也想要洋娃娃。

妈妈听了并没有说家里穷,买不起。

过了几天,她也抱着一个漂亮的、特别的洋娃娃来和我们一起玩。

那个洋娃娃是妈妈自己亲手为她做的,在她心中,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独一无二的洋娃娃。

可见,孩子的富足感,并不是钱堆积出来的。

给予孩子精神上的富足与内心的丰盈,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养料。

3、父母的言传身教,胜过一切。

还记得那个叫蔡畅的女孩吗?

在大学开学的自我介绍时,她幽默自信地介绍:

“我叫蔡畅,我家是收废品的,父母很累,我有个特别土的梦想,就是给我妈买个大别墅……”

蔡畅的父母虽然是收废品的,但是从来没有在她面前哭过穷,他们会教孩子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培养了孩子开朗乐观的性格。

在兴趣上,不论是学琴,舞蹈还是书法,父母总是给孩子支持和鼓励,让她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发光发亮。

父母犹如一面镜子,自己不卑不亢,孩子也不会卑躬屈膝。

自己乐观向上,孩子身上也会散发光芒。

父母的每句话,每个决定,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生活贫穷,努力奋斗,三五年就过去了;但让孩子心穷了,一辈子就很难幸福快乐了。

坦诚地告诉孩子家里的经济情况,让孩子直面真实的生活,拥有拼搏的勇气。

不和孩子哭穷,告诉孩子,只要父母在,就可以为你撑起一片明媚的天空。

点个在看,愿每个孩子都能内心富足,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能常怀感恩的心,扬帆起航,向阳生长。

作者简介:安婧,富书专栏作者,生活有苦也有甜,我用我手写我心,文章首发公众号: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没钱买”是不能这样跟孩子说的,如果真的没有钱,请这样解释!
因势利导,才能变坏事为好事
一个女学霸的反思:让妈妈失望2次,是我最庆幸的事
你吃过的那些苦,凭什么算到我头上?
留守儿童的内心:爱与恨的纠葛
幼儿性教育:给洋娃娃喂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