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官员退休后,为何都要申请告老还乡?
欢迎加入圈子:每日诗签
「诗词美文」收录各类型优美诗句
「诗词知识」收录诗词有关知识
「诗词创作」收录各类型诗词作品
期待您的加入~

如果经常看古装剧的朋友,经常会看见以下情节:一个将近古稀之年的老人向皇帝申请告老还乡,皇帝可能会一番推辞,然后不得已之下唯有同意,于是这个官员就从此脱离了朝堂回到家乡安度晚年。

到这我们就会问了,现在很多人都是拼了命的往一线城市去挤,而古代肯定也是如此,古时候的京城的繁华和地方上的差距就是一线城市和十八线城市的差距,如果官员留在京城的话那么肯定是比老家更舒服,为何一定要告老还乡呢?



我们知道处于名利场就一定会得罪人,就比如现在职场就是如此,而古代的官员坐到那个位置就更是如此了,由于性格不合或者行事作风等等原因肯定会得罪一些同僚,而有句话说得好“功高震主”,如果一个官员的功劳太过大那么就连君王都不得不忌讳,最典型的就是王翦:

战国四大名将之中王翦属于情商最高的一个,因为其他三个结局都不怎么好,唯有王翦最后得以善终,而王翦能够善终就源于他的情商。

要知道王翦父子可是灭了五国,可以说秦朝的天下都是他们打下来的,然而王翦的聪明之处就在于此,他的军功足以威胁到秦始皇的统治地位,可是他却能够打消秦始皇的猜忌。

当王翦率秦国六十万大军伐楚之时,朝野都开始怀疑王翦,而王翦很聪明他不断向秦始皇索要财物,证明自己贪图安逸没有野心,而秦始皇也乐于此,而灭了六国之后,王翦也很识相,立马交出兵权然后告老还乡,最终王翦的举动消除了秦王的猜忌。

而古时候但凡是聪明一点的大臣很多都是因为这个原因退休的,比如“留候”张良,他已经意识到了刘邦的不可靠,在刘邦夺取天下之后立马退出朝堂告老还乡,最终张良的结局比韩信和萧何都要好上不少。

所以古时候很多官员告老还乡就是因此,避嫌以免被皇帝或者得罪过的大臣猜忌,而他们的举动就表明他们已经无心朝堂了,不会再威胁到他们的地位了。





历史上有很多地方官员,与致仕高官相冲撞的真实案例。例如,曾任宰相的王安石退休之后,王安石的小舅子与当地金陵太守起了矛盾,太守令地方官县令至王安石家中捉拿人,闹到王安石出面才解决此事。

金陵太守虽登门谢罪,宋神宗听说此事之后,罢免了太守,及当日去王安石家中闹事的所有人。再比如说明朝首辅徐阶,其告老还乡之后,因家中弟子横行无忌,占地万亩,招致很多人不满而纷纷上折。

应天巡抚海瑞虽秉公处理,但徐阶将责任推至两位弟子身上,最后土地被收回,两位弟子流放。但同时徐阶利用自己的关系,让海瑞和同班的蔡国熙被撤了职。

当然这其中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在里面,但闹的劣迹斑斑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按照原则上来说,退休官员到地方之后,他们理应被当地县令所管辖,但是县令并没有权力来处置他们。

一般来讲,退休的官员就好比一块煮熟的山芋,吃的好了飞黄腾达,吃不好就烫个泡。退休官员的人脉是足够吸引人的,但是如果玩不明白,混入朋党之中,就引火烧身得不偿失了。

帝皇为什么会把一些王子或异姓王分封到不同的地方,并严令没有诏令不得返回京城也就是预防这些王公、王爷与朝廷大臣勾结从而对皇权产生威胁,帝皇之术最深不可测,前一刻还在为国卖命,下一秒就有可能在断头台上了。

帝皇大多生性猜疑,天子脚下当官,自然是提心吊胆的,夸张点来说就是说话都不敢大声一点,尤其是碰到朱元璋这种“变态”的主子,设立锦衣卫,时时监视周边的大臣,很多官员巴不得远离京城了,所以退休后不告老还乡留在这被监视?

万一说错了话,一不留神就传到皇帝耳里,以帝皇的猜疑心,会以为你还贪恋权力,到时想脱身可就难了。

所以,为避嫌,告老还乡是最体面离开京城是非之地的方法,一来皇帝满意,二来自己亦可获得一些赏赐,何乐而不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宰相告老还乡之后,和县令相比谁权力更大?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中国古代的帝王们到底是如何看待贪污的?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
《资治通鉴》笔记51:汉武帝的酷吏
​杭苏18 苏咏芙蓉王咏梅 二位政敌一类人
宋仁宗求雨淋成落汤鸡为百姓为赌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