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0年“老站” 换“新颜”

4月5日,330千伏汤峪变1号主变顺利投运,标志着330千伏汤峪变增容改造工程全部竣工。这座即将迎来五十岁生日的汤峪变电站,又一次在蝶变中获得新生。它将以其充满勃勃生机的全新姿态,为它所辐射的广大区域,提供源源不断、安全可靠的电力动能。

阳春四月的秦岭山下,正是草长莺飞花红柳绿的最美季节。在秦岭主峰太白山的入山口——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汤峪镇,刚刚解除疫情封控的当地人,正为一座变电站的又一次华丽变身而欢欣不已。这座被附近老百姓深深引以为傲的变电站,就是新中国第一批330千伏超高压枢纽变电站之一——汤峪变电站,它也是我国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兴建的330千伏刘、天、关输电线路的关键性配套工程。

汤峪变建成之初是陕西关中地区第一座超高压变电站,也是整个关中地区唯一的330千伏电源点,可以说是关中电网的“源头活水”。自1972年6月建成投运以来,汤峪变整整经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它在陕西乃至整个西北电网中的位置,至今仍然十分重要,不可替代。

50年的斗转星移,足以让一棵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也足以让一座本就禀赋优异的变电站,成长为一棵根深骨壮不可撼动的“电力巨松”,高高擎起一大片枝繁叶茂的电网,荫庇滋养着它所覆盖的土地。

厚爱傍身 责任巨大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极度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发展国民经济,快速迈向工业化,成为党和国家的不二选择。电力工业,更是被摆在了发展的突出位置。1972年6月16日投运的刘家峡一天水一关中33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33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线路全长534公里。刘天关输电工程,把黄河上游第一座装机容量百万干瓦的刘家峡水电站丰富的水电能源,输送到关中和天水等工业基地,首次实现了中国电网从220千伏到330千伏的升级跨越,形成大西北独有的电网骨架,称得上是“西电东送”的开山之作。而当时的330千伏汤峪变电站作为该工程的尾端,有幸成为新中国电力事业最早的“宠儿”,被国家和人民寄予厚望。

汤峪变于1969年10月动工,属国家“六五计划”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在汤峪变建设的近三年时间里,所有的生产设备全部使用国产,不依靠进口,建设过程按照“分散、靠山、隐蔽”的六字方针布局。当时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北京、东北、西北地区的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制造厂、施工企业等50多个单位,3000多技术人员和上万名建设者,一起齐心协力建设汤峪变电站。大家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攻克了一项项技术难关,汤峪变电站的建成,对我国的电能超高压远距离输送技术是一个重大的突破。这项工程,代表着20世纪70年代,中国输变电建设的最高成就。

承载着重大历史使命建成的汤峪变,没有辜负万众对它的殷切期盼。1972年6月,随着330千伏汤峪变电站的建成投运,犹如一场及时的春雨,一下子缓解了宝鸡乃至整个陕西地区,三线建设企业用电紧张的燃眉之急。西北机器、陕汽、陕齿等一大批国有大型企业,都深受其惠。自从有了汤峪变这座电力“高压水塔”,陕西拉开了330千伏电网建设的序幕。此后,陕西逐步构成了横跨关中、纵穿南北、覆盖全省的330千伏主网骨架,形成了与甘青联网、水火相济、优势互补的现代化工业格局。

使命在肩 与时俱进

为陕西电力网架建设立下赫赫战功的汤峪变电站,五十年来,带动着关中大地上数不清的机器设备运转不息,同时也点亮了这块土地上温暖人心的万家灯火。肩负着重大使命的汤峪变,之所以能历久弥新,安全平稳的运行五十年,源于几代电力人对它数十年如一日的悉心守护,更源于一批批电力人与时俱进对它进行持续的改造升级。

汤峪变的改造史,浓缩体现着关中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史,也印证着陕西电力人的开拓奋斗史。自建成后,随着陕西特别是关中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为了适应日益增加的电力需求,汤峪变先后历经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改造。1978年,扩造2号主变,增加330千伏汤庄线一回及220千伏等级,完成陕西关中地区电网联网。1997年随着西北电网结构和供电方式的变化,2号主变退役,取消220千伏电压等级,将汤周线降压为110千伏运行。2014年,进行了全站二次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成为宝鸡地区首个智能化变电站,实现了无人值班和集中监控。

进入本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以后,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和脱贫攻坚工作的彻底胜利,历史对于汤峪变电站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它的改造升级,再次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为此,经过一年时间的调查论证,宝鸡供电公司料事于先、大胆创新,最终敲定了汤峪变的全面系统改造方案。这也使得本次改造,成为是汤峪变有史以来,最大最复杂的一次改造。

本次改造升级工程,从2021年三月动工,历时一年有余。一年多时间里,陆续百余名电力建设者持续奋战,先后扩建主变一台,即2号主变,同时更换1号主变,使变电站总容量提升到300兆伏安。同时为330千伏新增3304开关,接线形式由三角形接线变为四角形接线。110千伏母线接线方式,由单母带旁母,改造为双母线接线方式。

继承传统 开拓创新

汤峪变的一次次改造,都是一代代电力人科技攻关与奉献精神的完美结合,形成了优良的工作传统。每次改造都是一场规模盛大的科技练兵,通过借鉴、吸收、融合,一项项困扰当地电力事业发展的难题,在变电站的改造中顺利攻克;一支支吃苦耐劳的电力建设劲旅,在变电站的改造中成功练就。

为了尽量不影响辐射区域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可靠用电,建设者们反复推敲优化施工方案,并在上级部门的配合下,通过科学合理调配,最大限度的减少站内计划停电次数,缩短停电时间。在一年多的施工时间内,面对复杂而繁重的施工内容,全站停电仅仅两次。

在此次汤峪变的改造中,电力建设者们更是将老一辈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肆虐的疫情贯穿整个改造工程,为了保证工期不延误,所有参建人员战严寒斗酷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利用一切有效时间,加紧施工。

在工程建设的收尾冲刺阶段,宝鸡地区疫情形势陡然严峻,面对紧张工期和严峻疫情,国网宝鸡供电公司和陕西送变电干部职工更是迎难而上与各种艰难困苦展开了“白刃战”,党员积极表率冲锋在前,全体参建人员热烈响应。整个工区实行全程封闭管理,大家吃住都在工地,时刻不怠,昼夜赶工。牢牢守住了疫情“防控线”和工程“进度线”。

为确保投运工作安全有序进行,宝鸡公司成立工程管理综合团队,协同相关参建单位提前制订详细的验收、投运启动方案,每天召开协调会,通报进度和验收缺陷,保证各环节万无一失。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和通力配合,最终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如期竣工投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融合为民促发展——国网陕西宝鸡凤翔区供电公司全力服务地方经济
国网陕西电力 建设智能电网 助力绿色全运
浅谈陕西关中的饮食文化
智能电网规划7月出台 有望拉动GDP一个百分点
陕西首座110千伏智能变电站在铜川投运
专业工作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