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家乡的小路​II张红艳


家乡的小路

张红艳




我是黑土地的女儿,深深爱着脚下坚实而质朴的这片黑土地。我从卑微处走来,亦从卑微处吸取营养,我将永远酝酿传承,那方土地上的精神。

(一)《家门前的那条小路》    

家门前,有条瘦瘦的,弯弯曲曲,很不起眼伸展到远方的羊肠小路。是我出生的地方,通向松花江边,小山坡,自留地,附近的村屯。它一年四季风景不同,娇艳妩媚中,静静的围绕着小村庄周围,与绿洲,松花江水,远处碧蓝的大山天地相结合,美不胜收。平静穿梭在季节中,想起这条小路,时常热泪盈眶,感慨万分。就想起了慈祥,可亲可敬的爷爷,奶奶。    

为什么不直接写他们?而且写这条平凡的小路呢?唯一的哈罗公路离村庄四里远,小路是村庄唯一的出入,乡亲们一年四季光顾它。收种庄稼,到松花江边打鱼,洗澡,洗衣服。还从小路上来来往往,去别的村屯串门,干农活。    

这条小路,在人们眼里,举足轻重,有高高在上的位置。它承载了老一辈,小村庄,苦尽甘来,坚实里饱经沧桑的民情。更目睹了劳动人民,从久远跋涉的艰辛足迹。听老一辈儿讲解,那时,日本鬼子侵略中国,霸占东北三省,见到老百姓烧杀掠抢。冬天把抓到的老百姓用麻袋装上,扔到冰窟窿里,更残忍的还扔到狗圈里喂狗,是杀人不眨眼的魔鬼。后来他们投降了,就是从这条小路的下方,通向松花江上的大轮船逃跑的。孩子的哭声,大人喊声连成一片。后来轮船开到了江中间,被苏联的大炮给打沉了。前半夜枪声炮声各种声音,此起彼伏,一直折腾到天亮才消停了。    

爷爷和老乡们去小路旁边草地上,江堤边,捡日本人扔的衣服,生活用品。目睹了草丛里哭闹的日本孩子沒人要了,真可怜呢。爷爷还捡了一个白铝的大闷罐,我们家搬到厂部都还用着呢。后来听说孩子也没了,不知是狼吃了,还是被好心人收养了。爸爸说,村里有个傻子捡到了战马,日本人的服装,战刀,骑着大马在村子里转圈跑。老百姓以为日本人又回来了,吓得嗷嗷乱叫,四处躲藏都钻柴火垛里去了。    


从我懂事起,就看见爷爷在院前院后,天天起早贪黑忙碌的身影。这条小路就是陪伴爷爷左右,开春种地,从小路上走过无数遍。去挖地,撒种子,施肥。赶上天旱了,去江边担水,走在小路上去浇地。到大姑二姑家串门,去江边洗衣服,是必经之路。

我的爷爷不爱多说话,别人说十句,他能慢条斯理儿的搭讪一句。平时慈眉善目,那可掬的笑脸,让人亲切,瞬间心里暖洋洋的。偶尔,也有打开话匣子的时候,吃完晚饭,坐在村头的大柳树下。和老伙伴们讲那,兜兜转转,九死一生的故事。激动不已中声音微乎其微的颤抖,声情并茂也变得滔滔不绝于耳了。    

在我的记忆中,爷爷特别勤劳,能吃辛苦的人。也是一位播种耕耘绿色的人,开垦的自留地被他收拾的如繁星四月天。到了开花争奇斗艳,硕果累累的季节。繁衍生息的,是一片连着一片,满山遍野,一块块交相辉映。招惹的蝶舞天涯,像天上王母娘娘的大花园,落入了凡尘。    

其实,种地是很辛苦的活,从开春翻地,被垄,栽上秧苗。赶上天旱的时候,从江里担水浇地。爷爷天蒙蒙亮就下地干活了,回来的时候裤腿湿半截,胶鞋上面全是泥巴。天天披星戴月,忙碌着。赶上天热去地里除草,裸露在外面的皮肤,被蚊虫叮咬的到处是大红包。脸上流下的汗水湿漉漉的,毛巾都擦湿了。整个夏季忙完了,到了秋天以后,爷爷脸庞晒得黑油油,像青天黑包公。种完我家,种我老叔家的。爷爷还抽空帮大姑二姑家去种地,天天忙的都看不见爷爷回家的身影。    

交通不方便,有些水果根本运不过来。比如现在的大樱桃,香蕉,火龙果我们都根本没有见过。遍地的红苹果也吃不着。但爷爷种的脆生生的黄瓜,红彤彤的西红柿,黄灿灿的田姑娘,绿油油的田杆,就是我们的水果。只要上学了,钻进地里撸一把姑娘,摘个黄瓜,西红柿,一边走一边吃。那乐不思蜀的心里美,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为了冬天取暖做准备,爷爷开始到处打柴草了。小路边沟沟坎坎,田间地头,大山深处,特别是小路两旁。经过整个夏天,草长一人多高,是相互缠绕一起。行人走在路上绊脚,爷爷就把野草割下来。捆成一捆,五六个堆在一起,像一个小小的宝塔。藏猫猫钻进去,又避风又暖和。我们家柴草堆,又多又大,不会接济不上,一直能烧到开春。左邻右邻车就有间断的,然后折木杖子烧火。此时,爷爷就自言自语的说,秋天为什么不多准备点儿,把这菜园子折腾的像个八大扇,四通八达都能演杂技了。    

秋天是丰硕的季节,也是农村人最受累的时候。秋天到了,爷爷和爸爸还有一个更受累的活。就是用几天时间找一片山坡,挖两个几米深几米宽,储存各种蔬菜的大菜窖。把田地收回来的大白菜,土豆萝卜放到里面,共几个家庭冬天吃。那个年代,交通不发达,新鲜蔬菜运不进来,也没有多余的钱购买,所以家家户户只能是这样的方式自产自销。    

挥手告别一个季节,花开花落,一场轮回。进了冬天,东北人就猫冬了,什么活都不干,到处串门,玩小牌。爷爷可不会在家呆着,身穿山东大汉特有的大黑棉袄,腰上扎根麻绳,担上两个大柳条筐。去村庄后面唯一的哈罗公路上捡拾,从车上散落的大煤块。带两个干粮,一瓶水去大半天功夫。回来时,胡子眉毛眼睛上都挂满了白花花的霜花。冰水珠,脸冻得通红,像大公鸡的红鸡冠子。    

因为,我家里人口多,孩子又淘气,在火炕上经常乱蹦乱跳,打闹,火炕就招架不住了。砖块断了,变成一个个大坑。爷爷赶在冬天来临之前,就早早的把各家的大火炕重新收拾一遍,扒火炕洞里的灰土,抹上新泥巴,大火炕就像铺上了钢板一样严严实实了。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善良的爷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把好吃的面都留给儿孙们,自己舍不得吃一口。从没见爷爷在炕上多躺一会儿,睡个懒觉。也没见爷爷生过病,他像个钢铁巨人,天天风里来雨里去为全家老少,煞费苦心忙里忙外。对待左邻右舍,朋友,亲人从没有一句怨言。总是用贴心的话语,慈爱的笑容,温暖熨烫着全家老老少少的心房。    

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爷爷奶奶用满腔热血,甚至是蘸着血和泪浇灌这个大家庭。正是有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勤劳的付出,他们的帮衬。我们衣食无忧,吃饱穿暖,快乐融洽。这个大家庭虽然贫穷,但是日子是快乐幸福的。静下心来,吧唧吧唧嘴,仔细想一想,爷爷奶奶永远是值得儿孙们尊重,怀念敬佩感恩的老人。    

少年时期,爷爷奶奶给我们关怀呵护,无论任何时候,想起来都温暖,就算日月更迭,那丝丝缕缕的深情,永远永远意犹未尽。拙劣的笔迹写不尽,对可亲可敬,爷爷奶奶的感激之情。此时此刻,书写这一段心灵流淌出的文字,只为安放心里滋润似水年华。今天回忆过往,追寻老一辈的足迹,是时刻告诉孩子们要做一个知恩图报,不要忘本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才能在困境中成长,懂得珍惜。


(二)爷爷是个善良有故事的人

妈妈,大姑,表妹,她们讲爷爷是个苦命人,他的爸爸妈妈在山东闹饥荒的时候都饿死了。为了活命,爷爷只能带着两个弟弟闯关东了。半路上小弟弟有病,途经山西洪洞县,把他送给老乡家了。在兵荒马乱的日子里,一路要饭有两次,差点丢了性命,吃了很多苦。    

闯关东到东北黑龙江一个小村庄,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也没有亲戚。只能在废弃的四面透风的马棚里居住,到处给别人打零工,天天是朝不保夕,有时也吃不饱。但爷爷是一位勤劳善良热心肠的人,工友谁家有困难,他首当其冲,帮助分担。重活脏活抢着干,也就是踏实勤劳感染了身边的好人。给爷爷牵线,认识了当地的奶奶,他们结成婚姻。    

虽然,奶奶带着大姑,爷爷是个穷小子,没房没地儿。可爷爷是个顶天立地的爷们,靠勤劳的双手改变了一穷二白的小日子。后来奶奶有了二姑,我爸爸,老叔。爷爷在松花江边装船卸船出苦力,凭着他的人品,能力,最后当上了张把头,手底下几十号人都归他管。在附近村屯提起张把头,那是响当当的。    

从我记事儿起,眼前晃悠一个画面,奶奶坐在炕上,有时头低低的,不说话,额头几乎点在炕面上。睡觉很少躺下,都是靠着柜子。即使上趟厕所也要歇两气,回来的时候,还要支在炕沿边大口喘着粗气,一两分钟才能上炕。那时候也不知道是什么病,更没有钱医治,就是那么痛苦的熬着。想一想,多可怜啊。    

现在才知道是甲亢引起的心脏衰竭,在奶奶的脖子下,有一个鹅蛋大小的肉包。压迫上不来气儿,如果运动就更严重了。天天什么都不能干,所以爷爷是很辛苦的。里里外外忙碌家务,去远处地里干活,中午赶不回来,做饭的时候每次多做点,放锅里。有时妈妈也给送过去,为奶奶解决吃饭问题。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病情,越来越严重,奶奶60岁左右就死了。    


善良的爷爷可实在了,老伙计们偷偷说他有点傻。那次天黑了,下班回家,看见路边草丛里躺着一位老人,爷爷上前询问才知也是闯关东的,已经饿得不会说话了。而且没有亲人和儿女投奔,爷爷,看他可怜就收留了老人家。尊称赵大爷,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天天桌上桌下伺候,照顾他的衣食住行,最后还给赵大爷养老送终的。    

有一次,从老家逃难闯关东过来的大概十多个人,全吃住在爷爷家里,他架上大铁锅给众人做饭。吃了半个月,最后还帮助找活儿干,解决了生存问题。爷爷做了许多好事,在此,我只写了几个片花纪念他。他们这一辈子的老人,是倾其所有,无怨无悔,掏心掏肺拼命对儿孙们好,朋友们好。深情地说一句,不要习惯了接受,而忘记了感恩。    

人生是山一程,水一程。任何事物的发展成熟,都必须经过风吹洗礼和岁月的磨练。如今,小村庄可没有当年的热火朝天,车水马龙的气氛。改革开放,人们思想活跃了,年轻人不满足现状。陆续外出打工求发展,想以此改变命运。老年人投奔儿女,发财的不满足现状的,到附近的县城,大城市买了宽敞明亮的大楼房。    

村庄,只剩下20多户人家,平常宽阔的大马路上,寥寥无几,见不到人影了。不知道家乡的小路还是当年的模样吗?是否还有像爷爷勤劳的人们给它打理梳妆。爷爷奶奶都去天上了,看着曾经生活奋斗的地方,变得越来越薄凉了。小村庄,虽然没有当年的热闹,发生的一切也永远伴随那片土地,成为在那里奋斗过人们茶余饭后的故事。
即使,小村庄消失回归大自然,融入另一片沃土。它的故事会变成津津乐道,更会变成千万游子心中美好的回望。    

如今,家乡变化很大。离村庄很近的农场,盖起很多高楼。连队的人们都上场部买楼房,离开了烟熏火燎的日子。附近的县城通高铁了,宽阔的江面上也修建了江桥,南来北往的人们可方便了。我们在爷爷精神鼓舞下,努力闯世界。现在荣归故里回到家乡,在县城都买了大楼房。但我们永远不会忘了那条小路,以及爷爷老一辈人民努力生活的精神。

作者简介


张红艳,笔名小草,1962年出生,黑龙江省依兰县依兰农场。本人是一个在文字海洋里舞蹈的人,在网络平台,发表文章六百多篇。在巜唐宋杯中国诗人》比赛中获得优秀奖,作品将入中国诗集。金榜头条,签约诗人三年。爱写作的女人,用文字的天堂,安放关于美和爱。用灵与智终极梦想,对陋习勇敢抨击。爱写作的女人,是优秀的,它给人们带来长久的和平,幸福。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

第四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文大赛征稿通知(点击查阅)

《华人文学》杂志征稿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侵权告之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gjsgxh.com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冰耘    易传宝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张   艺    丁红梅    何兰青    林从龙    

  蒲公英    黄会容    陈立琛    陈锦绵

  韩   江    陈典锋    买   超    曹   平   

  龚明仁    周嘉琪    涂作武    侰丽恰母泰国)   

  王中海    马梦瑶(美国)   陈湃(法国)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美国分会会长 马梦瑶

 泰国曼谷分会会长 侰丽恰母

 桂林分会会长 何兰青

  九江分会会长 柳守猛


  执行编辑:丁红梅   何兰青    胡耀辉   周已雄   马梦瑶(美国)

  法律顾问:戴    斌


 欢迎  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摄影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艳红:家门前的那条小路
童年的记忆—乡村小道
杨旭昉丨故乡雷鸣塘
【江西】黄建军||老家的几棵树
【阅读悦读丨散文】素心《蔚蓝色的村庄》
冬日回归快乐老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