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娟清| 丽水行散记 (古堰﹒画乡)

朱娟清,高级教师,就职于浙江省嘉兴市某所农村小学,坚守三尺讲台30载。生活平凡,自称“阳光下的小草”,喜欢阅读和旅游。涂鸦的文字有百余篇篇发表在《中国教师报》、《嘉兴日报》、《南湖晚报》等报刊杂志。


丽水行散记
一、古堰﹒画乡

古堰﹒画乡,是出了名的采风好去处。诗情画意,那是我想象中的古堰。然真正走进这里,才深感其古朴卓雅。

步入堰头村,人便走进了千年古樟群。十棵古樟树植在溪畔,枝繁叶茂,一派葱郁和生机,或对望着老街,或依傍着渡口,或庇佑着石桥……青山依依,樟树青青,溪水潺潺。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足音笃笃,思绪飘飘。要有怎样的筋骨,才能挨过千年的风霜雨雪?要有怎样的历练,才能拥怀眼下的风采?渺小如我,不敢妄自揣测,唯有深怀敬

顺着古街,沿着松阴溪,映入眼帘的,除了古樟,还有古坊、古廊桥、古民居、古村落……我就像稚童一样,一路走一路赏,满心的好奇。古色古香的民舍,有着挑梁画栋,有着木雕屋檐,有着马头墙与格子窗。尤喜清代建筑“南山映秀”民居,透过敞开着的门洞,就能瞧见“庭院深深深几许”。跨过条石门槛,仿佛能感知时光倒流。

来到通济堰,我在三洞桥上伫立了片刻。据传,它建于公元502-519年间,距今1500多年,是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它由拱形堰坝、通济闸、石函、3大干渠、72条支渠和321条毛渠及众多的湖塘组成,每天能揽入20万立方米松阴溪水,日夜不停地灌溉附近3万多亩良田。古堰的历史,正如这奔流不息的堰水,汩汩而来,缓缓沁心。

穿过一片翠竹林,便是摆渡码头,我坐上游船前往画乡小镇。碧水荡漾,青山环抱,云日相辉,岸边芦苇摇曳,远处白帆点点,好一幅瓯江渔猎图。导游说,这里是八百里瓯江最美丽的一段。随着船只的行驶,青山绿水扑面而来,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横渡瓯江,踏上了埠头,迎面便是此地最老的一株古樟。遮天蔽日,树冠能覆盖500多平米,树身需要六七人才能合抱。当地人视之为树神,孩子出生后即来此朝拜,祈求保佑孩子长命百岁。树桩四周设计了靠椅供游人休憩,人们喜爱驻留在此,或远眺对岸的山峦起伏,或凝视江面的水平如镜,或静坐一角绘画写生……

 

时近中午,阳光明媚,漫步小镇的江滨古街,人流穿梭,却不觉得喧嚣。青石板路的老街,木质结构的老屋,斑驳纵横的老墙,一一呈现出沉静悠长的历史空间。各具特色的客栈、茶铺、小店,门口摆设了花花草草,配以红灯笼、对联、木匾,古旧的陶罐、石器,或者农具,精巧有趣,让游人不禁放慢了脚步。枕水眠风、艺家缘、望江小筑,一个个临水而建的民宿客栈,无不被吸引、被遐想。推开窗户就是瓯江,望阔水清波,看渔舟帆影,听船桨声声,感古朴风情。难怪乎,众多画师云集在此,如痴如醉地创作。著名的丽水巴比松画派即在此地,镇上还建有丽水巴比松陈列馆、古堰画乡展览馆等,可惜短短的一小时,只能擦肩而过。不过,从街头至巷尾,步步觅景,亦是乐在其中。
千百年来,因为瓯江的阻隔,古堰民风得以沿袭,古堰生态得以维持,古堰人也依然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瓯江猎渔与农耕劳作。假如我是一位画家,定要画一幅“瓯江渔樵耕读图”。

二、云和梯田

抵达云和梯田时,已近中午。太阳火球似的炙烤着大地,但是顾不得热浪缠身,我们随着人流紧跟步伐走向入口处。

踏过一条竹荫道,落步几个台阶,便来到一个由木板铺就成的梯田全景观赏大平台。确实,伫立此处,可远眺连绵起伏的群山,可俯瞰层层叠叠的梯田,可望见错错落落的山村房舍,掩映在丛丛绿树间……一览无余的好视角,自然是拍照的首选地。一番驻足饱览后,团队们都要来个集体照,饶有兴味者,还会摆上pose来几张单人照,或者三五好友纪念照。

一阵阵笑声荡漾起伏,一张张笑脸绽放如花。多么喜欢眼前的这一切,我欣喜地避在一处绿荫下环顾起来。

阳光里,极目所见都是明明朗朗、坦坦荡荡,没有丝毫的保留。那梯田,青青绿绿,被一条条田埂分割成一个个螺旋形的大漩涡。那远山,苍苍翠翠,一直绵延至与天相接的地方。那晴空,瓦蓝瓦蓝,一朵朵雪白的云儿闲庭散步似的,飘忽来飘忽去。此刻,心中竟然冒出一个异想天开的渴望——倘若拥有孙悟空的本领,驾一朵白云看遍梯田的角角落落,该多好!

据说,这云和梯田为畲族山民纯人工开垦而成,始于唐初,兴于元、明,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田地当是无与伦比的宝贵。这里的先祖用勤劳和智慧,用镰刀和汗水,伐灌木去荆棘,挖乱石捡杂砾……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经年累月地开垦出一小块一小块,连接成一小片一小片,终于成就了蔚为壮观、总面积为51平方公里的梯田——华东最大的梯田群。

云和梯田依山势开垦,上下伸展,层层交错。无论贫瘠与陡峭,但凡人迹能所至的地方,都开辟出了种植的梯田。或窄或宽,或成条或成块,或成形或不规侧,最多有700多层。山民珍之爱之,连最小的“巴掌田”也不弃之——春种一兜稻秧、秋收一把稻谷。聪明的畲族山民还修堤筑埂,利用泉眼溪流、林木蓄水和雾气雨水等灌溉庄稼,又辅以树木和竹林调节气候,保持四季的气温与湿度,建立起一个自我循环的生态环境。云和梯田跨越了高山、丘陵和谷地三个地质景观带,被誉为“中国最美梯田”、“中国摄影之乡”。

一块块梯田,一棵棵秧苗,无一不是山民用滴滴汗水换来的……面对这片土地,我们唯有深深的敬重和敬畏。自小,我就生活在农村,曾经也有过一段拔秧种田的少年时光。故而,面对这片广袤的梯田和茁壮的禾苗,觉得分外亲近,分外暖心和分外喜悦。当然,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只有经历者才是真正了解的,哪里是游人们走马观花数十分钟能体验的呢?

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我放慢了自己的脚步,在露台、在田埂、在沟渠、在栈道……只愿极力所能所感,丈量脚下那一寸一土的厚重和希望。整个梯田乍看似无序的曲线,细瞧却没有一处雷同的形状。移步换景,蓝天和白云,山峦和梯田,林木和房舍都不是静止的,而是一幅流动着的图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据说,“云雾奇观,浮云世界”是云和梯田的一大特色亮点,可惜今天的我们无缘邂逅。有人喻其为“四季美人”,我深以为然,几许遐想也油然而生:春天,菜花漫山遍野,妩媚动人;夏季,佳禾吐翠披绿,清丽诱人;秋来,金穗红叶互映,丰满迷人;隆冬,白雪裹身银裘,冰清玉洁。恍惚中,一个美人向我款款而来,是娉婷,是旖旎,是曼妙……

千百年来,一代代山民持之以恒,用生命接力,沿袭古老的“筑田岸、铲田坎”技术,创造出了云和梯田的无穷魅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浙江丽水,江南的又一仙境!
行走丨丽水,江南深处的隐世丽人
游遍千山万水,不如秀山丽水!
来丽水,让摄影之乡惊艳你的镜头!
浙江屋脊丽水深度游(二):去云和你只会看梯田么
这个藏着“金色的布达拉宫”的江南秘境,就在浙江!你还没去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