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当代散文精选入围作品:为母亲过三周年 II 崔振昭


为母亲过三周年


崔振昭(西安) 

农历腊月初一,是母亲辞世三周年纪念日。按当地习俗,三周年纪念与安葬时的规模是一样的,是家里很大的一件事。

三弟小卯从年初就养了五头猪,心想养成后留一头到母亲过三周年时杀了招待亲朋。国庆节后,兄弟几人就多次商议筹办母亲三周年纪念事宜。考虑到适逢元旦小长假,确定把母亲的纪念日提前两天。同时,还要将母亲的坟茔与父亲的坟茔合为一体,把父亲的墓碑做一些调整,在现有的三棵柏树旁,再为母亲栽四棵柏树,以示纪念。

十二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回到牛东,约了二弟小如、三弟小卯、四弟忠蛇(读chan蝉)到父母的坟上干了两个多小时,清除了杂草,给父母合了墓,修整了墓碑,栽好了树。

三弟总管

父亲去世后,母亲和三弟一直在老屋生活了十八载,母亲于三年前冬月七十有五时与世长辞。三周年的日子越来越近,妻子开始询问安排的情况。我说,准备按农村中等标准办理。祖上家族大,老亲戚多,即使压缩也需准备二十桌左右的酒席,还要请乐队歌舞等。老三杀一头猪,咱们资助一些,估计就差不多办下来了。老伴听后就满意地答应了。于是,我购买了过事的烟酒,拿了现金,赶回老家交给三弟,并安排三弟总负责,其他人密切配合。此后,三弟白天经营生意,晚上谋划活动方案,担当起了全权负责的角色。

三弟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祭奠和待客的场所安排。按农村习惯,应在家中设堂祭奠,搭棚垒灶,摆宴待客。眼下,三弟由于经营“崔家乐园”,已快三、四年没在家中居住了,盆盆罐罐都已搬到了园子。如果活动都在家中进行,一方面准备工作的量很大,另一方面园子须停业,还要找人看管。若不在老屋办事,放在园子祭奠和待客,母亲是从老屋辞世的,她老人家在世时,这个园子刚刚开始建设,在园子中办事既不合习俗,兄妹们感情上也不能接受。三弟经过反复协商和慎重思考,决定在老屋祭奠,在园子待客。老屋的活动按村中习俗办理,搭棚迎客,烟茶接待,用餐时从园子送回;最后的宴席安排放在园子里,坟地活动一结束,请亲朋直接到园子坐席。三弟征询我的意见,我认为他考虑的很周全,既能在老屋办得热闹,又可提供亲朋到园子品尝饭菜的机会,表示大力支持。

此后,三弟便在老屋和园子两头跑。弟媳妇陈亚惠主要守在园子,保证正常经营和过事的准备。同时,安排二弟小如负责老屋的活动,四弟忠蛇负责园子的宴席安排。分工安排好后,兄弟几人各司其职,分头忙活,预定棚子桌椅,联系乐队,购买菜蔬,制定食谱,通知亲友……万事齐备,只等时日到来。

杀猪备席

我回到牛东“崔家乐园”的时候已是下午四点多了,园子里一片清凉。下车后便绕着鱼池边转了转,看到鱼池已结冰,背阴的残雪还到处可见,觉得比想象的要冷得多,折回到车上取了风衣披在身上,就急着去看看猪。走进猪场看到仅剩下一头大肥猪安然自得的卧在圈里的阳坡下,白毛红皮,又比前一段肥了许多。猪看到有人来了,起身伸了伸懒腰,摇晃着大臀慢慢的移向食槽。我高兴地说:“看来猪有二百五六十斤了!”话音落定,三弟骑着摩托回来了,堂弟崔加民开着四轮车拉着四弟和侄子林松、还有两个小伙子,也到了猪场旁的篮球场。几个人把一口大锅抬下车,放到猪场,四周用砖垫好,就听四弟喊了一声:“准备提开水!”这时加民就拿出一把杀猪刀,在手上转了转,几个人就一起进了猪圈。

业余杀猪很不讲究。几个人把猪从圈里赶出来,就势把猪按倒成侧卧,加民就用刀在猪脖子处狠劲捅了一下,猪边嚎叫着血就流了满地,鲜红的血顺着猪的身体两边和杀猪人的脚旁由高处向低处流,猪的声音也由大变小,变成哼哼直至到只有出气声。这时,侄子林栋已给锅里提了半锅水,加民便指挥大家把猪抬到锅里开始烫毛。猪大锅小,一次只能放进猪半个身子,来回要捣腾几次,一边捣腾一边用手拔猪毛,一边拔毛一边喊着“加开水!”“加凉水!”“向过翻!”“向前提!”热气腾腾,好不忙乎。不一会,猪的大毛褪去,加民便找了手大的一块石头褪小毛。我在旁边看着,想起小时看杀猪,老人都用的是铁刮子褪毛,便问:“加民,你咋没拿刮子”。加民说:“现在不让私人杀猪,工具早都没有咧。”“我都几年不干这个了,只好用土工具代替。”说着又用石头搓了一阵,站起来说,“过一会用刀把细毛一刮就行了”,便坐在猪圈旁给猪喂食的流槽上。我拿出一支“中华”烟,对加民说,“歇一会,抽哥一支烟”。加民便满是血水的手接了烟,我立即拿出打火机点了火。大家一边忙乎,一边赞扬着这猪肉多么环保,城里人吃不上等等,语气中充满自豪快乐的气氛。

准备宴席在过事先一天的上午就开始了,主要是堂兄堂弟、嫂子弟媳及帮忙的人分头到老屋和“崔家乐园”进行。我的“自家屋”叔伯兄弟十三户,各家都已到场。二弟招呼老屋,在门前搭好三间简易帐篷,摆一些桌凳;四弟带人经管园子,打扫房间,准备酒席用具;三弟媳妇陈亚惠叫了妹夫军良、表兄龚成军等人炖肉、过油炸煎为宴席备料;四弟媳雷轩婷就和一帮人择菜洗碗,各项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快到中午,姐和妹子全家都来了,三弟给大家准备了“户县摆汤面”。摆汤面是户县餐饮特色,传统美食,为陕西著名小吃,也叫臊子面。从古传到今,凡遇红白喜事、生辰庆典,盖房立木,都要做摆汤面。先一晚上和面、揉面,揉面要顺着一个方向,不能顺、逆无序乱揉,以保证面的筋道。面不能软,面团得和成硬面。如果是客人多,那就得有一个硬棒小伙子,在一个宽大的案板上揉面,这时就不能再在面盆里以手反复搓揉,而是把大若肥羊的白面团摊上案板,案板靠墙,墙上预留的孔眼这时也已经打开,插一根光亮干净粗壮的碾棍,小伙子就两手压住碾棍,面团就摊在碾棍下,小伙子就整夜上下压晃压碾棍下的面团,把压出来的面团再顺着一个方向折叠起,再成为一个面团。如果两臂困乏了,就坐在碾棍上继续晃动,直到面团变得又光又筋,拿手一拽,筋丝趁手,方为揉到大好。对面的要求是“筋、光、薄、细”,对汤的要求是上等大肉做主料,豆腐、黄花、木耳等各类做配料,韭菜入锅必在臊子汤熬好之后,汤以鸡汤熬制,酸辣适度,稀稠适度,荤素适度,达到“煎、汪、香、鲜”的境地。当然这是老话,现在大多是机械压面了。

开饭的时间到了,三弟和四弟就分别让大家围在桌子旁,服务的人端上来一盆面,各人就用筷子捞在自己碗里,浇上臊子汤;吃完后再端上来再捞,直至大家都喊“不要了、不要了”,吃的满头大汗,满面红光,才满意结束。

     迎纸迎饭

给老人过三周年,下午和晚上的活动多,尤为重要。我到老屋后,三弟给我取了孝衣,二弟找了一节头布,穿戴好后,看了母亲的灵堂,门口的对联,及帐棚桌子等。重孝子都已到位,村委会的几位领导也都在门房里坐着,我和他们一一握手,逐个招呼过,便拿了几瓶酒交给二弟,天冷谁想喝就喝。

四点钟左右,鼓乐队到了。这个由六人组成的龟子乐队,除了吹打还兼司仪,从现在来到明天中午直到祭奠仪程结束。

纸花、纸钱、纸衣和水果、菜肴等,是出嫁的女儿为老人准备的。事先,姐妹把这些东西准备好,放在村口方便的地方,由乐队带着孝子迎回来。这时,只听司仪阎天平拉长嗓子在喊:“孝子列队,男女孝子各一路,主孝子灵前就位”。我便到母亲灵堂前,有人递过一支香,我接过作揖后就听司仪喊“上香”!我上前一步把香插进香炉里;“鞠躬”!我退下一步立正三鞠躬,有人便化了一张纸,丢在火盆里。这个仪式是在告诉老母亲,您的闺女们要给您送钱送衣来了,我们要去迎接她们了,您在家等着,好吃好穿的东西马上就到了。出了门鼓乐队在前吹奏,男女孝子一街两行,缓慢地向村口走去。村口大道上,姐妹的团队早就排列两行庄严地等待着。孝子队伍到达后,自觉转身,面向路中间。这时乐队暂停了吹奏,司仪天平个子虽小,声音却很宏亮的喊:“明天是崔老夫人三周年纪念之日,女儿为表孝心送来了花纸和衣物,孝子为表谢意,前到村口迎接,鞠躬相迎!”旧时都是跪地,现在有简化就统一三鞠躬,然后按姐妹的团队在前,鼓乐队中间,孝子队伍在后的顺序缓慢地回到老屋。在母亲灵堂前由姐和姐夫率队、上香、三鞠躬,化纸后这项议程结束。大家便上前观看给先人们做的纸衣、楼房、沙发、电视、电脑、小汽车、大超市……由肃哀变成喜慰的议论着天国生活。

迎饭与迎纸相同。姐的团队又从老屋到了村口,把事先准备好的八个品种的菜食放在八个碟子里,用两个木盘各放四种菜。迎饭的孝子队伍仍然是由我在母亲灵堂前上香、鞠躬,有人化了一张纸,男女孝子两列,男孝我在前,女孝妻子在前,鼓乐队引领,浩浩荡荡又走了一遍。

 请灵祭奠

严冬天短,下午不到六点天就要黑了。晚饭后,需尽快到坟地请灵。请灵是由男孝到坟地去请母亲及历代祖先的灵魂,女孝在家门口等候相迎。按习俗,当男孝到家门口前百把米的距离时,男孝发悲痛哭,女孝点燃一堆纸钱同时以哭声相迎,随男孝队伍之后进入灵堂。

请灵队伍仍是乐队在前,尔后是大堂兄崔振西打开手电筒领路。过去都是手提马灯,现在农村很少有马灯了,就用手电筒代替。再下来是二堂兄崔新生端着盘,盘中放着香烛纸表等类物品。我作为主孝子跟在端盘人的后面,胸前抱着母亲的遗像。上坟时母亲的遗像正面朝里,背面朝外,从坟地回来时像的正面才能朝外,不知为什么,老人从没有讲过,一直就这么做着。

请灵的队伍从家中出发,经村供销社、老公社门前向西出了村子,直到苍龙河旁的坟地。这个坟地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新建公坟,占地面积很小,一边是河,一边是路,呈三角地带,三、四十年来我们这个村组去世的人都安葬在此。父母的坟地离路边不远,乐队从路上进到地里就不在前行了。我们到了坟地,我把母亲的遗像靠放在父亲的墓碑前,姐夫、小如、小卯等就分别点蜡烛,燃香火,化纸钱。堂兄崔振西就主动组织大家向父母的坟地三鞠躬。礼毕,就由我在前,其他人跟后围着墓地顺时针走了三圈,又逆时针走了三圈。一边走,兄弟们就一边小声说:“大呀,回家走!”“妈呀,回家走!”我也在心中默念着,请母亲回家。走完圈后,我把母亲的遗像抱在怀里,正面朝外从墓地返回。鼓乐队走在前面,吹奏着低沉悲哀的乐曲,请灵队伍自行一路在寒风中默默行进。每过十字路口,我听见身后的兄弟都在叨叨着“妈呀回家走!妈呀回家走!”好像搀扶着母亲回家。

队伍进村后,越离家近,我的心情就越是沉痛。我的父亲崔太举幼年丧父,母亲方桂兰自小离娘,成家后生养我们六姊妹,受尽世间辛劳。尤其是父亲年轻时担任大队干部二十余载,为村事呕心沥血,积劳成疾多少年,家庭重担都落在母亲肩上,她忍受艰难痛苦,无怨无悔。如今母亲离开我们已整三年了。三年来我无时不在思念着母亲,遇有喜事,想娘;遇有窝心事,想娘;逢年过节想娘,每次回牛东就更是痛苦不已。过去每次回老家,进村时心就很急切,娘一定在家门口等了很长时间了。现在回村,想到娘没有了,心口就拔凉。我抱着母亲的遗像,幻觉着娘跟我们回家了,我们给她老人家能做的,就是把她请回来,祭奠她,追思她,让她享受儿女亲朋的思念和赞誉,明天再把她送回到“天堂”安息。三年三次,这就是最后一次了。今后再也不可能为她举办类似隆重的活动了,她只有记在我们的心里。一边胡乱地想着,一边深一脚浅一脚在黑夜中走着,泪水就不由自主地流着。不觉间,从大路拐过弯,看到家门口的女孝们点燃了好大一堆纸钱,我就再也忍不住了放声痛哭,后面的兄弟孝子也都哭起来,加上女孝的哭声,鼓乐声,半条街就哭声一片。到了灵堂前,安放好母亲的灵位,兄弟几人、姐和妹都是爬跪在地又哭了一阵,才被别人劝起,请灵活动才到此结束。

祭奠分两部分进行,首先是献饭。献饭是一个庄重复杂的仪式,在过去,孝子都要正衣冠,沐手盥发,逐个跪拜,将饭传递到灵桌上。地隔十里,乡俗不同。我们把姐和妹下午带来的美味佳肴放在院子中间,约与灵堂有十米左右,乐声奏起,司仪便喊:“献饭开始!”姐端了一盘菜缓慢地伴随着乐曲走到灵堂,鞠躬后,便由司仪接了菜摆上堂桌。姐返回时,妹端一盘菜再献上去。这样重复了四次,八大碟子饭菜和水果才献完。献饭结束后,孝子开始祭拜。直系血亲都是三跪九叩头,即上香后跪三次每次叩三次首,血亲远一些的,上香后三鞠躬便退到原位。从男孝开始,依次进行,二十多人,大人小孩拜了很久;尔后女孝队伍,又逐个祭拜,直到所有能来的都参加了祭拜才停息。

祭奠期间,农民歌舞队已到屋前开始准备了。母亲生前喜爱热闹,经常赶庙会,看大戏。有一年在牛东学校看节目,从凳子上摔下来,血压高到220,在住了半个月才康复。母亲去世时因天降大雪,无法给她办热闹的事。过三年了,兄弟们商议办热闹,但考虑到天寒地冻,请大戏看的人少,最后决定请农村的歌舞戏曲,既热闹又简单花费也不高。演出开始前,在舞台的中央设置了母亲的灵堂,摆放了母亲遗像,点烛燃香,燃放了鞭炮,还放了两筒礼花。接着主持人就说了一段悼念母亲的话,演出就开始了。这种演出以唱多种流行歌为主,也有秦腔唱段,小品杂耍、舞蹈。演出队的人都能吹拉弹唱,每人轮番演出几次,直演的气氛热烈,台上台下互动,鼓掌声不断。有的演员只穿着背心上场,数九寒天还真让人感动。有的扶跪在母亲的灵桌前,哭唱着怀念母亲的歌曲,虽然是假的,但演唱的真情也在我们作儿女的心中产生了共鸣。演出直到夜间十点左右,气温已到零下十多度,感觉一场大雪将临才结束。

作者

简介

崔振昭,生于秦岭北麓、中国画乡苍龙河畔的牛东村,笔名苍龙牛子。现居古都乐游原。熟悉基层社会生活。喜爱文学、演唱、收藏和健走。近几年,笔耕不辍,崇尚“叙写普通人物和平凡事件,传播人生心语和世间真情”,写有一堆《故乡情怀》、《侄女出嫁》、《西堂轶事》、《学子故事集》等散文随笔,上百篇文稿被多家刊物和网站登载。

——感谢阅读——

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稿大赛啦      

中国当代散文精选  

(图来源网络,侵权告之删除)

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稿

随着中国散文的繁荣与发展,新秀不断地涌现,为全面反映当代散文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事业方面作出的努力及贡献,集中展示当代散文家及散文创作的整体阵营和整体水平,继续推出新人、新作,壮大散文创作队伍,进一步推进当代散文的研讨、交流和发展,并用与时俱进的眼光去洞察和认识社会,激发广大散文作者用智慧和才华去肩负使命和重任。基于此,我们组织名人、名家,投入巨大的物力、财力,编纂《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一书。

投稿邮箱:bhsx08@sina.com  (欢迎通过电子邮件投稿,请不要重复投稿。投稿请注明详细联系地址、邮编、电话,微信号、投稿后请关注博海书香公众号:bhsx272580736和国际诗歌网:www.gjsgshxh.com 每天将发表部分入围作品)。

截稿日期:2018年11月3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

联 系 人: 丁红梅    戴三星

美国分会联系人:马梦瑶

桂林分会联系人:何兰青

九江分会联系人:柳守猛

联系电话:(010)  56140133   13691058281(戴三星)

投稿后请加国际诗歌网微信号:bhsx08

主办单位:  

国际诗词协会

国际诗歌网


国际诗词协会 |中国旅游文学 | 博海书香

国际诗歌网:http://www.gjsgxh.com


学术顾问:丁芒    丁一    冰耘   潘颂德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秘  书 长: 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沈裕慎   李 平   戴三星    

梁全义    陈锦绵    蒲公英    何兰青   

马梦瑶    李汝保    朱超群     陈立琛    

韩  江     陈典锋    买   超     曹   平   

龚明仁    李剑青   涂作武       张石珍   

王中海    马梦瑶(美国)   陈湃(法国) 

(排名不分先后)


执行编辑:丁红梅   何兰青    胡耀辉    周已雄   马梦瑶(美国)

法律顾问:戴    斌


联系电话:010—56140133

 欢迎  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摄影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 屋
墨江涛丨父亲离开的日子
【散文】童年/李文军
【阅】刘若敏东北风情小散文
【24孝】专辑系列
“陶渊明杯”中国文学艺术大赛| ​李玉环:​情缘(散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