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见证中国崛起—庆祝建国70周年】入围作品:口粮的变迁 || 朱乃洲

见证中国崛起  ——庆祝建国70周年诗文大赛开始啦!

★ 口粮的变迁 ★

♢朱乃洲

一个告别贫穷过上好日子的人常常爱回忆,尤其是忘不了曾经缺粮少吃的日子。因为饥饿是无法让人忍受的折磨。

我的童年是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农村还是在大集体,那时就是一个常常让人饥饿的年代。记得有一天,我中午放学回来,揭开锅盖一看,锅里空空的,午饭还没有做呢。我知道母亲肯定还在生产队里劳动没有回来,就去一块人头攒动的地里找母亲。到地头一看,母亲和其他社员正在那块红薯地里挖红薯,地旁已有一个很大的红薯堆了,这天队里要分红薯。

因为上了半天的课,肚子早就饿了,看到那么多红薯,我二话没说就拿起一个红薯,到河边洗了洗就啃了起来。

没想到,就在我刚啃了几口,生产队长就过来了,他狠狠地瞅了我一眼,狠狠地说:“这是队里的红薯,谁叫你拿着吃的。快让我称一称,你手里的红薯有多重?马上分红薯的时候要扣掉这个分量!

正在挖红薯的人们看见生产队长对我吼叫,有的人就说,小孩子吃个红薯有什么大不了的,就让孩子吃个吧,读了半天的书肯定饿了啊。生产队长鼻子“哼”了一声,怒气冲冲地走了。

等地里的红薯挖完了,生产队就开始分红薯了。当分到我家的时候,生产队长竟然真的叫会计扣掉我家2斤红薯。

这时,我有一位堂兄突然对生产队长说:“今天我看你敢不敢扣2斤红薯的?

生产队长也火了,对着会计说:“扣,一定扣!不扣不行!

会计不敢不听生产队长的话,一边称秤一边记录下我家的红薯重量。

一旁的堂兄火气大了,冲上前去将会计手中的大称一折两截,并将秤砣扔进了河里。生产队长也怒了,冲上来就要跟堂兄打架。大伙赶忙把他们拉劝开来,才避免了一场架。

后来父母抱怨我,你为什么要去吃那个红薯呢?毕竟是集体的东西,再饿也不能吃啊,引来了多大的事情啊。听着父母的抱怨,我也真的后悔。

现在想想,我觉得也难怪生产队长要扣我们家的红薯,因为当时生产队里家家户户都缺少粮食吃,你多吃了一口,别人就少吃一口,只有公平的分配粮食,大家才心安理得无话可说。

那么,农村大集体时人们为何缺少粮食常常挨饿呢?粮食哪里去了呢?

当时,红薯在我们生产队并不是作为主粮种植的,而是一种杂粮。主粮是种植稻子和麦子。可是,收获的稻子、麦子作为主粮用处多去处多,首先要上交一部分给国家(征购粮),生产队还要留一部分作工分粮和种子,剩下的才分配给社员作口粮。另一方面,那时的粮食产量太低。由于没有化肥、农药等先进的生产资料,粮食品种的退化,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这些都影响了粮食的生产。所以,每年生产队分配给各个农户的口粮实际就不多,大多数人家很难坚持吃到一年的。特别是作为主粮的稻米最紧缺,一般年份,每个人口每年只分得一百多斤稻谷,按月算就是十几斤。稻谷再碾成米也就是几斤了。我们家人口多,稻米更是不够吃。为了省着吃,只能天天吃杂粮饭杂粮粥,就是用大麦糁、高粱、红薯等跟少量的米掺和在一起做饭煮粥。杂粮不当饱吃了容易饿,如果哪一天吃一顿用纯米做的饭,那真是很开心的事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土地承包政策,生产队的土地分到了各家各户,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大增,想方设法地广积肥种好地。我们家分得了十亩土地,开始的头几年,我们家栽植一种叫“南优二号”的杂交水稻,第一年就喜获大丰收,亩产量达到七八百斤,共计收获了几千斤的水稻,这是以前没有过的事情。看着这么多的粮食,母亲用芦柴篾子打了一个长长的踅子(芦苇做的长席子),家里圈了一个又高又大的粮囤子,全家人真是开心不已。从此,我们家告别了没有粮食吃的时代,每天三顿都是用雪白的大米做饭煮粥。

八十年代有一句名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家工业和科技都得到了发展,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农民种地有了化肥有了农药更是得心应手,粮食产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粮食新品种也得到不断更新,更助推了粮食的增产增收。为了适应国家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我也积极地购买订阅各种农业科技书籍学习,读书让我思想更开放头脑更灵活。我把所学技术用在生产实践中,年年种粮获得稳产高产。比如,在杂交稻之后,我们家又选种了一种叫“武育粳”的水稻,亩产量达到1000多斤,而且米的质量好更好吃。武育粳种植了几年后,我们家又种植了一种叫淮稻5号的水稻品种,产量更高米质更优,吃在嘴里绵软香甜。随着粮食产量的不断增加,我们家也不用芦苇踅子围囤粮食了,而是专门砌了房子做存放粮食的仓库。每年粮食刚收下来仓库里总是装得满满的,等待粮价升高开始销售。

这几年,党中央推行农村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多种地多长粮。我们家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流转了村里人家的十几亩土地。耕种的土地多收获的粮食就更多。家里的粮仓装不下,粮食一收就送到附近的粮食加工厂出售。

如今,我们家跟所有的种地农民一样,不再为没有粮食吃而犯愁,而是担心粮食能不能卖个好价钱,因为种粮卖粮是我们家获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幸好国家对农民的政策好,我们种粮不但能得到一定数量的经济补贴,国家还以最低保护价收购农民的粮食。党的十九大又把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再延长三十年,这让我们全家高兴又高兴,极大地鼓励我们家多种地多长粮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的确,党的改革开放分田到户政策以及各项“三农”好政策就像温暖的阳光照得我们心里亮堂堂。真相信,只要我们紧跟党的领导,积极地学文化学科技,勤劳苦干努力奋斗,我们家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1949-2019                                   

作者简介

朱乃洲

简介:江苏农民,文学爱好者。

见证中国崛起 

庆祝建国70周年诗文大赛开始啦!

国际诗歌网微信号:bhsx08

联 系 人:丁红梅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侵权告之删除)


  国际诗词协会 |中国旅游文学 | 博海书香

    国际诗歌网:http://www.gjsgxh.com


  学术顾问:丁芒    丁一    冰耘    易传宝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张   艺    丁红梅    何兰青    林从龙    

  蒲公英    黄会容    陈立琛    陈锦绵

  韩   江    陈典锋    买   超    曹   平   

  龚明仁    周嘉琪    涂作武    张石珍   

  王中海    马梦瑶(美国)   陈湃(法国) 

  国际诗协会赋主任:东方武鸣


  国际诗词协会美国分会会长马梦瑶

  国际诗词协会桂林分会会长何兰青

  国际诗词协会九江分会会长柳守猛


  执行编辑:丁红梅   何兰青    胡耀辉   

                  周已雄   马梦瑶(美国) 何倩倩

  法律顾问:戴    斌


 欢迎  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摄影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亲的粮荒
生产队往事
我的知青生活『源潭天空·罗标』
散文||挣“工分”的岁月
挖红芋
(三)其实六七十年代的生活才是我们老百姓追求的目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