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议“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浅议“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邱联科)

摘要: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它体现在人的行为、思想和情感中。本文通过探讨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真”与“善”的内在本质,以及“真”“善”与美的关系,更加深刻地理解美的本质和意义,引发人们的内心共鸣和情感共振,感受人类本质力量的伟大和美好,从而为美育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思想基础。

关键词:美,真,善,本质力量,感性显现

一、引言

美是什么?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而复杂的理论问题。由于观察和研究角度的不同,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对美作出的定义和解释也就千差万别,例如:

从哲学角度看,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对于事物的内在和外在的完美、和谐、统一的感知和认知。

从心理学角度讲,美是一种主观的感知和情感体验,是个体对于事物的喜爱、赞美和欣赏的心理反应。

从艺术学角度说,美是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质,是艺术家通过创作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的体现。

从社会学角度说,美是一种社会文化的构建和认同,是社会群体对于某种事物的共同认可和赞赏。

从美学角度讲,有学者认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总之,美是一个极难定义的文化概念。

综观上述不同的关于美的定义,笔者更愿意从美学的角度对美的问题展开自己的思考。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就是说美与人的本质力量密切相关。而人最根本的本质力量,主要是指合规律性的真和合目的性的善。笔者将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聚焦“真”与“善”的人的本质力量,并探究它们与美的紧密关系,意在更加深刻地剖析美的本质和意义,为美育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思想基础。

二、人的本质力量——真与善

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有一个非常核心的哲学论断,就是关于人的“两次”提升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学说认为,人类从动物界脱离出来,是从根本上完成了“两次”提升:

第一次提升:从物种关系上说,就是日益获得把握客观必然性的自由——求真,也即合规律性的真;

第二次提升:从社会关系上说,就是不断改造历史前进的现实关系,以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向善,也即合目的性的善。

(一)关于真

我们知道,人与动物一样,为了维护自己和种族的生存,都有从事有关活动的能力。但是,人与动物的活动是有本质区别的。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有它自身特定的本质和规律。然而,动物的活动往往是消极的、被动的,它只是盲目地顺从自然,却不能认识和驾驭自然,而人却不一样,我们虽然不能任意摆布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却能认识它、掌握它。人们这种“日益获得把握客观必然性的自由”的过程,就是求真的过程。这个真,就是合规律性的真。人类脱离动物越远,就越能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人类脱离动物界的程度越高,对自然的认识水平就越高,在实践中支配自然、使之造福人类的自由度越大;人类的社会化程度越高,支配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越强。所以我们的“人类向着文明世界前进的历史,就是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史”。

回望历史,距今有文字可考的人类历史才7、8千年左右,但人类因求真的本质力量所获得的把握客观必然性的能力已足够惊人,尤其是在经历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蒸汽机时代;以电力技术为代表的电气时代;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三次工业革命后的今天,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规模和水平,更是以几何级数在增长。当前,人类已初步迈入了以5G、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云计算、量子计算、生物科学等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门槛,整个人类社会,具体到生活方式都将发生质的飞跃。这一切,归根结底是因为人具有求真的本质力量所决定的。

看看我们在生活、学习中时常挂在嘴边的带有“真”字的那些词语,例如真理、真谛、真相、返璞归真、去伪存真……这些词里面无不包含了固有的、原本的、符合规律的等等“真”所指向的原本意义。因此,从固有的、原本的、符合规律的等等这些意义衍生出来的真诚、真实、真挚、真情、真凭实据、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等等,这些词语都无不携带着人的本质力量的正面信息。所以,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先生的这一教育名言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极其朴素的道理,即不管是什么样的教育或学习,最终的目标都是追求真理和成为真实的人。无论是从教育者的角度还是学习者的角度,都应该不断追求真理,不断学习,以成为真实、真诚和有价值的人。

(一)关于善

前面说过,马克思主义学说认为,人类从动物界脱离出来的第二次提升,从社会关系上说,就是不断改造历史前进的现实关系,以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为向善。

什么是善?对善的理解,通常的解释是善良。善即善良,这样的理解和解释没什么错,但对善的理解,我们应该建立更广泛的思想视野。善即善良,这是人们在善的广泛意义上作出的一种指向人心的人格提炼。其实,善的意义比人格上说的善良要宽泛得多。我们知道,宇宙间的万事万物的活动都有其目的性。人的活动更带有明确的目的性。人的一切活动,无论从群体,还是从个体角度看,总是为了让客观事物,让对象产生对人类自身有利、有益的变化,这就是广泛意义上的“向善”。

——让庄稼茁壮成长,是为了获得丰收;

——让牲畜圈满膘肥,是为了给人们提供更多的营养;

——让道路四通八达,是为了方便交流,繁荣经济;

——让北斗成功上天,是为了给人们提供更精准快速的导航、测量、信息传递等现代化的高科技服务;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更加地民富国强;

——国与国之间摈弃零和思维,强调你中由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国际关系,是为了建立更利于人类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总之,古往今来,人们这种与自然、与社会的种种复杂关系不断进行调和、改进甚至革命,以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本质力量,都是向善的本质力量。正是这种“向善”的本质力量,使人类完成了第二次提升,不但与动物界成功脱离,而且还在不断推进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

三、求真、向善的本质力量与美之间的关系

1、求真是美的前提和基础

如前所述,求真,是人类把握客观规律的力量与过程,是人类与动物界成功完成脱离的第一次提升。正是有了这样的提升,人类才创造出了难以计数的美好事物,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的事、任何的物、任何的人,如果缺少或脱离了把握客观规律的真,就很难成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人。因此,真,是判断美与不美的一个重要标尺。求真的过程,就是美的不断创造的过程。凡是美的事物,从本质上讲,首先应当是真的,是蕴含着客观规律性的。简单到原始人打造的石刀石斧,复杂到现代人类创造的各种精密机床以及琳琅满目的各类精美产品,都离不开人们对客观世界内在规定性的认识和把握。准确把握浮力、潮汐等客观规律的真,港珠澳大桥才能建成,天堑变通途;结合民情、国情才能建立起适合本国发展的国家制度,从而造福国民;遵循天候农时,掌握作物脾性,才能丰收在望,衣食无忧。

具体到任何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力求遵循与自己的工作相关的规律性的真。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来说更是如此。总之,“真”是实现美、创造美的基础。如果违背了客观规律性,失去了客观规律的“真”,美也就不复存在了。

2、向善是美的方向和灵魂

前面说过,马克思主义学说认为,人类从动物界脱离出来的第二次提升,从社会关系上说,就是不断改造历史前进的现实关系,以利于人类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为向善。换句话说,善,就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所追求的又用或有益于人类的功利价值。例如,原始人制造石斧,就必须对石头进行加工,克服石头对人的“反抗”,在石头上面实现自己的意志和要求,成为合目的性的、有益于人类的创造物;现代人制造手机,从处理器、内存、屏幕、电池、摄像头等等方面克服了一道道技术难关,让手机成为了呵护人类目的性的创造物。所有人的类似创造,都以感性形态体现出了人的意志和才能,这样的创造物以及创造过程,也就不可否认地具有了美的价值。

通常情况下,凡是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事物或艺术作品,都是美的,反之,凡是不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事物或作品,都是不美的,是丑的。美与善的关系是那样的直接,从这个意义上讲,美是善的方向和灵魂。违背了善,也就失去了美。

3、真善美之间的相互关系

美不能离开真与善,但美还有自身之的规定性。作为事物客观规律性的真,就其本身而言,无所谓美与不美。只有当人们在生产劳动中,认识和把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性,并把它体现在自己的实践活动过程和成果中,以具体的感性形态呈现出来,这样才具有了美的价值和属性。

同样,善也并不就是严格意义上的美。这不仅因为具有审美价值的善,必须体现在具体的感性形态中,而且因为善直接体现着人的功利目的,美却可以同人的功利目的保持一种间接的、曲折的联系。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类的审美活动渐渐摆脱了物质层面的功利目的,更多地反映在精神层面。例如,在现代艺术创造中,赤裸裸地表现出目的性的作品,相反可能成为一种丑的存在。

总之,真是美的前提和基础,善是美的方向和灵魂。如果把这种符合客观规律性的真和有利于人类发展的善,通过具体而又光辉的形象表现出来,这个形象或过程就是美的了。

——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数十载耕宇牧星”,用自己的惊人智慧和力量,研制并组网成功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颗颗功能强大的北斗卫星“神器”,“驻守在高轨天疆”,为人类提供定位导航授时、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星间通信与测量、站间同步、精密单点定位等多样化的高科技服务。科技工作者们求真向善的本质力量被一颗颗闪闪的星星感性地显现在遥远太空,让我们对美丽的星空充满了无限遐想,这是多么壮丽的科学画卷。这样的北斗系统是美的,北斗系统背后的航天科技工作者更是美的。

——中国的桥梁工程建设者,仅用9年不到的时间,就在港、珠、澳三地之间,架起了33米宽、55公里长的跨海大桥,拉近了港珠澳三地的空间距离。港珠澳大桥对该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都将发挥无可比拟的积极作用。工程建设者们这种求真向善的本质力量被这座大桥感性地显现出来,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大桥的美。大桥是美的,大桥背后的桥梁建设者更是美的。

——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先驱及无数仁人志士,结合民情国情,以深刻的社会革命,为中华民族寻找到了有利于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些无数革命先驱求真向善的本质力量被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与建设感性地显现于中华大地,这样的历史画卷何其壮美!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的劳动建设者,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勇气,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为社会创造了无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一个个劳动者求真向善的本质力量都被他们所作用的对象感性地显现出来,使神州大地处处呈现出了形式多样、五彩缤纷的美。

……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正是指客观对象的感性形象体现了真与善相统一的审美价值。

四、“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对美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也就意味着美不仅仅是外表的表象,更是一种内在的力量;美不仅仅是理性的思考和分析,更是一种感性的体验和表达。美育工作应该以“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为基本的理论指导,其指导意义在于:

(一)美育工作应该关注美的本质力量——求真和向善。

从个体角度讲,求真是个人成长的基石。通过求真,才能真实地认识自己和世界,才能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够建立起坚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从社会角度讲,求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通过求真,才能真实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实际情况,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才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和问题,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创新和进步。

(二)美育工作应该注重培养人的感性能力。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决定了美育工作应注重培养人的感性能力。感性能力是人类与世界相互作用的基础,是人类情感表达和共鸣的重要方式,更是人类想象和创造力的基础。通过培养感性能力,可以使人们更加敏锐地感知和体验美的存在,深入地了解和认识美的本质,提升个体的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更加敏感和细腻地感受美的情感表达,从而增强个体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交流能力,从而促进情感共鸣和创造力的发展。

(三)美育工作应该重视个体的主体性,尊重每个人的独特审美观和创造力。

    个体的主体性是每个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感知能力的体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和情感体验,这些因素会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欣赏。如果美育工作只注重传统的审美标准和规范,忽视了个体的主体性,就会限制了个体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重视个体的主体性,可以激发每个人的独特审美观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重视个体的主体性和尊重每个人的独特审美观和创造力,还有助于培养个体的自信和自我认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性爱美的本质〖两性健康〗
《美学》试卷&参考答案(一)
毛泽东:实践论,四个步骤改造世界
这组小荷真美!
薛永武:研究审美与人才开发的必要性
美学上的“美”是指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