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毕业论文推介 | 云南乌铜走银技艺的当代发展
作      者:黄庆圆
清华美院艺术史论系2019届学士毕业生
指导教师:陈岸瑛副教授
“二十四孝”大薰炉·乌铜走银
(乌铜走银传习馆提供)
一、概述
乌铜走银是我国云南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传统手工铜制工艺,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相传起源于清雍正年间,距今有着近300年的历史。
乌铜走银因使用秘法炼制而成的贵金属材料“乌铜”以及独特的装饰手法“走银”而得名,其制作方法和工艺流程都十分繁琐复杂。
乌铜走银的工艺流程及主要工序图示
(传习馆提供)
历史上,乌铜走银曾与现今闻名中外的北京景泰蓝齐名,在工艺美术界被并称为“天下铜艺双绝”。进入当代以后,乌铜走银更是于2011年11月就入选了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而乌铜走银的工艺价值之可贵,亦可由此窥见一二。
据笔者实地调研所获信息得知,目前云南地区的乌铜走银传人大体仅存有官渡金永才、保山万光红以及晋宁袁昆林三支;行业内能基本掌握乌铜走银技艺的手艺人仅有20余人;其中知晓核心冶铜技艺的手艺人更是不超过10个,且这些人中约三分之二都是师出官渡地区传人金永才的门下。
而近年来,官渡金永才一支在业内的发展也确是越发显露锋芒,引发了相关行业和学界的关注。
二、官渡金永才一支
金永才工作照
(传习馆提供)
金永才(后简称金),男,1953年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小板桥村。乌铜走银技艺第六代唯一传承人。
金自幼对民间传统工艺兴趣浓厚且富有天分。18岁时便开始自学一些金属手工艺。后更因有缘结识了手艺人李加汝而习得了乌铜走银这项绝技。
大体时间梳理如下:
20世纪70年代,金结识李,初跟随其学习银饰品制作,后又开始学习乌铜走银技艺。
1982年,金正式拜李为师,系统学习乌铜走银制作。
1996年,李去世前夕将乌铜走银中最重要的冶铜秘方传授给金。金自此开始自立门户。
2000年,为传承延续技艺,金收四川籍晋宁手艺人李从仲为徒。但此时的金尚安于现状,未有通过自己将乌铜走银重新做大做强的想法。
2005年,在第二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过程中,金作为乌铜走银技艺的重要传人被发现和保护,由此激发了金心中将乌铜走银发扬光大的热情。
2009年,在家人的支持下,金以自家房子的回迁款为启动资金,开始了至今长达近十年的创业历程。
创业初期因宣传不到位、经营不善等诸多原因,金永才家的生意常常亏损。直到2011年11月,乌铜走银入选国家级非遗才为其带来些许转机。而此后的三四年时间里,金永才一支的发展也由此进入了较为平缓的稳固期和上升期,并开始逐渐摸索和总结出了一条比较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三、创新发展道路
下述内容将从历史纵比和同期横比两个角度,简要对金永才一支目前在工艺改良与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与设计创新这两个方面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一定的介绍说明和解释分析。
工艺改良与技术创新
首先,因长久以来乌铜走银技艺未发生太大变化,故制作乌铜走银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的变化也不大。
材料:质量有所提高,来源更加稳定。
工具:数量增加,性能提高。
表格:制作工具更新换代情况
(1)常用工具的类型未见变化。但其数量和型号都有所增加,从最初的几种发展到了现在的几十种。
(2)部分工具有所换代。例如称量器从传统的“戥子”到较精细的电子秤,更加精准且便于操作。
(3)部分环节增添了辅助工具。例如图稿设计环节增添的电脑绘图和机器打印。
金永才一支通过使用和借助一些更加现代化的生产工具,极为有效地提高了自家乌铜走银产品的生产制作效率和成品质量。
其次,金永才一家还在用火、焊接和捂黑等方面对乌铜走银技艺进行了技术上的改进与创新。
用火:改良燃料、使用电等新能源;更新工具,使用喷枪、熔金机等新式设备;
焊接:出于产品质量考虑,放弃传统的造价低、技术难度小的锡焊。采用造价高、技术难度大的银焊;
捂黑:发明“醋泡法”,很好地提高了捂黑的速度和效率,解决了大件产品的捂黑问题。
产品研发与设计创新
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消费需求,金永才一支将自家产品的定位及研创方向大体划分为了两大类。
一是针对专业收藏、高端定制等较高等级消费需求,其重点主要在于“提质”。
这一类产品会被有意地保留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采用较为传统经典题材的装饰纹样以及更为古香古色的器物形制。
金永才一支名下的“二十四孝”大薰炉和“五福捧寿”走银大方鼎等都是基于上述原则研创出的较为经典的乌铜走银产品。
“五福捧寿”走银大方鼎
(传习馆提供)
在进行较高等级定位的产品的研创时,金永才一支基本上是在进行一个从造型、装饰设计以及技术等方面对产品进行完整创新的过程。但因在研创产品的过程中使用了很多的传统元素,故即便是刚产出来的新品也往往会像是存在已久的经典作品。
二是针对小资消费、大众收藏消等等级相对较低的消费需求,其重点主要在于“降价”。
近年来,为了迎合更广阔的市场所在,金永才一支开始越发重视进行价位相对较低的产品的研发,其主要方式以下述两条路线为主。
路线一:往“小”走,作“减法”。
即设计一些既符合当代人审美风格,同时器型又相对较小的产品,通过借助较为简洁的装饰设计和较为小巧的器物形制来降低生产成本。这一部分产品以装饰品居多,如手镯、吊坠等。
转经筒吊坠
(传习馆提供)
小铜锤吊坠
(传习馆提供)
手镯纹样设计图稿
上:“喜上眉梢”老款  下:“喜上眉梢”新款
(传习馆提供)
路线二:往“出”走,谋“合作”。
受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修期间所接触到的“非遗1+1”等创新思路的启发和影响,金永才一支于近两年开始正式探索以产品的联合开发、联合营销为主要内容的研创新途径。
在过去的2018年一年里,金永才一支先后邀请了深圳熊银匠、鹤庆李小白以及雲子围棋等传统手工艺行业内的其他领域的佼佼者,初步试水研创了例如手表、银壶、书签等一系列更加贴近大众生活的新产品,目前已有部分样品产出,但因这些内容涉及到金永才一支后续的新品推出计划,故在此处不宜过多曝光。
这里展示一款已由金永才一支与鹤庆李小白家联合推出过的产品——“不染凡尘”茶泡壶。
“不染凡尘”茶泡壶整体效果图及部分细节图
(传习馆提供)
往“出”走路线现尚处于试水阶段。但根据已推出的部分产品的生产和出售效果来看,该路线一旦成功,不仅能有效地帮助金永才一支打开更广阔的消费市场,同时也有利于乌铜走银借助联合营销等方式获得更高的社会知名度。
“金大师”研创中心
为了更好地进行产品研创,金永才一支于2018年8月创办成立了“金大师”研创中心,这是云南省第一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企业型工程技术中心。成立专门负责的研创机构在整个传统手工艺行业都并不多见。截至2019年3月底笔者前去调研,该研创中心已正式运营了6个多月。根据笔者所掌握的信息来看,其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和系统的产品开发与设计流程。
下图即为笔者根据其产品研创流程所作的总结图。
研发流程总结图
(笔者提供)
从上图中亦不难看出,目前金永才一支的新产品的研发方向正在越发向更为大众的需求靠近,主要是偏向于研制出风格更加现代化、价格更加亲民的产品。
四、总结与反思
根据此次研究可以发现,在过去十年里,金永才一支为促进自家乌铜走银成功走上市场化道路先后做出和落实了进行工艺改良、产品研创、创办乌铜走银传习馆、打造“金大师”乌铜走银独立品牌、开办职业培训学校、进军电子商务以及成立“金大师”研创中心等一系列重要决定和举措。
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如今在云南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拥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金大师”乌铜走银现在已发展成为了一张被官方认可的、具有云南地区代表性特色的文化名片。而其名下的乌铜走银产品现更是成为了当地政府及相关文化部门在进行国内外的各种文化交流、展演活动的首选。
在笔者看来,金永才一支之所以能够在乌铜走银经营上获得成功,一方面是因为当代社会仍存在着让乌铜走银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市场需求,而另一方面则更是因为金永才一支长久以来努力主动适应市场化发展等现实需求的坚持。
因金永才一支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取和总结而来的发展成果与发展经验都有着比较高的参考和分析价值,且足以支撑一个较具典型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统工艺振兴案例的成型,故本次研究得以展开。
以上。
* 本文内容节选自作者的学士学位论文《云南乌铜走银技艺的当代发展:以官渡金永才一支为例》
作者黄庆圆与导师陈岸瑛合影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
Art  History Department
Academy  of Arts & Design,Tsinghua  Universit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云南古老的手工技艺的“乌铜走银”
国家级非遗:乌铜走银,三百年前就是奢侈品!06
【非遗国粹】乌铜走银技艺系列一:乌铜走银的起源历史与得名
什么?!汗液不过关还不让学?这到底是什么技艺?
“乌铜走银”,隐匿在古滇的不传之秘
乌铜走银偶然造就的惊世绝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