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亲

第 1817 期
文|王春梅 编辑|一笼莜面


时间过得真快,转
间,又一个清明节过去了,每到这个节日,大家都会更加思念自己已故的亲

 
我的父亲已经离开我们快三年了。由于我结婚以后开了个小饭店,急切想改变自己贫穷的生活,不怎么回娘家,所以和父亲相处的日子是少之又少,而现如今却是遗憾多多,于是,父亲生前的音容笑貌如同电影一般在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我写本文的目的,没有其它,只是想劝告所有人,不要一心想着自己成功后去孝顺父母,岁月不等人,不要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成为自己心中永远的疼痛。

 
父亲出生于1941年,从小生性聪慧,生活简朴,学习刻苦,练就一手非常好的毛笔字。1950年父亲十虚岁时,在爷爷的安排下,和比他大一岁,还远离我们村六十来里地的母亲订了娃娃亲。据母亲回忆,当年第一次见到父亲时,父亲后脑勺梳了一根长命小辫子,见了面还懂的用小眼睛悄悄瞅一瞅母亲,看着母亲俊秀的模样,可能也比较高兴,两个小孩也算“一见钟情”,爷爷给姥爷留下了一担粮食,说好了成年以后就让父亲迎娶母亲。真是贫穷佳人一担粮,盛世女子万两金。

年轻时的父亲


就这样,父亲继续用功读书,母亲在姥姥家帮忙喂猪,直到
1960年父亲师范大学毕业,成为了六十年代的大学生,根据当年国家政策,政府将父亲分配在我们所在的石夭沟乡任教,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父亲工作以后,爷爷兑现了当年的承诺,给父亲迎娶了桃李年华的母亲。父亲在那个年代是最有文化的人,母亲却一字不识,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甚至连常用的数字都认不下来,而看上去判若云泥的两人就这样的结合了,成为了普通夫妻,过上了平淡的生活。


由于父亲在乡里教书,母亲在我们所在的石层坝村里劳作,当年农村也没什么交通工具,父亲有空就会步走大约一两个小时回来看母亲。一年后的不久,大哥出生了,家里多了一口人,父亲工资当年好像才两三块钱,明显不够一家三口生活,母亲生性软茬,常常顾了家里的孩子,又顾不了外面地里的农活,所以经常缺衣少食,生活的非常清苦,家里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可能因为当时生活压力,或者是营养缺乏,没几个月,母亲就病倒了,意识模糊,昏昏沉沉,醒来也不识人,父亲在乡里也不能安心工作,家里老婆病的厉害,无法照顾襁褓中的孩子,嗷嗷待哺的孩子吃不上奶水,又没有了母亲的照顾,所以哭得鼻涕四溢,小脸通红,成了村里最可怜的娃娃。父亲为了照顾老婆、孩子,为生活所迫也不能再继续工作了,就这样遗憾的离开了学校,离开了他热爱的岗位。只能回家照母亲和大哥了。从此父亲从一名人民教师变成了农民。


家里穷的没有一粒米,母亲病的迷迷糊糊,大哥每天吃不上奶水哭得天昏地暗,村里的好心人你家送碗面,他家送一篮子土豆,帮助着这家可怜的人家,即使父亲能照顾了母亲,但实在是不会喂养孩子,住在一个村的姑姑看不下去了,去把大哥抱回她们家先照看上,说如果母亲的病好了,再把大哥接回去,如果母亲病逝了,就把大哥找个好人家送了,省的可怜的怕饿死了。因为姑姑当年家里有五六个孩子,生活也非常困难,能伸出援手喂养大哥,可真是非常不易。


就这样,父亲承担起了一个家一个丈夫的责任,一边干农活,一边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母亲,母亲病了大概有一年多,才渐渐恢复,这期间乡亲们除了送米送面,还经常用土方法帮母亲治病。据母亲说是村里一位老人用小瓦罐给母亲全身拔罐,吸出来的全是一些红紫色的点儿,后来母新渐渐好起来的,但由于当年缺医少药,具体什么病也不知道。


母亲恢复以后,把大哥接回了家,由于当年是大集体时代,村里有文化的人很少,我们村有大队,父亲算是村里数一数二的文化人,大队里缺少会计,大队书记就分配父亲去大队当了会计。只是当年农村实行的是工分制,每个人都按你一年的工分分粮食、分布票,即便父亲非常怀念他的三尺讲台,但毕竟学校也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只能和母亲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同甘共苦的生活。


后来他教育我们说,人这一生,无论你身处怎样的环境,只要自己足够努力,便可有志者事竟成。


父亲一边在大队当会计,一边帮着母亲分担家务,虽然母亲生性软弱,可以说生活中不是父亲的得力助手,文化差距也是云泥之别,但父亲从来没有嫌弃过母亲。从父母的婚姻里我懂得了,夫妻间没有配不配,只看你够不够包容。紧接着几年的日子里,家里又添了三个哥哥一个姐姐。我是
1978年出生的,我们成为了一个八口之家的大家庭,每个孩子都要吃饭,生活的困难可想而之。也就是我出生的那年,大集体解体了,实行了包产到户,大家都开始单干,也都分到了应有的土地和牲畜。父亲也离开了大队,因为村民们对知识的渴望,村里党员和群众一致推荐父亲到我们村里学校当老师,希望以后孩子们都能有点文化,就这样父亲又再次回到了他的三尺讲台。由于这次不是国家正式安排,只能是社办老师,也就是临时工,挣的工资也是微乎其微,尽管这样父亲也不在乎,给钱不给钱也无所谓,只要孩子们能够上学就是好事,他要站在之讲台上,把他的毕生所学,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下一代,传授给渴望知识的孩子们,因此被大家亲切的称为王老师。

迟来的荣誉证书


父亲的教学非常辛苦认真,因当年教师缺乏,父亲一个人要带好几个班,好几门课,一会担任语文老师,一会是数学老师,一会又体育老师,甚至利用休息时间,不厌其烦的给每一个子孩子一遍又一遍的讲着,手把手的教着,不让每一位的学生掉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求回报的付出着,至此一批又一批孩子们走出大山,考去城里上学。每当这时父亲就会格外高兴,还不忘每次同学们放假回来,还要去家里鼓励、指导他们在假期里也不能放松,告诉大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用他的方法洗刷着孩子们的心灵。正因如此,我们村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直至后来几乎家家都有大学生,父亲的努力改变了山村孩子们的命运,点燃了每个贫困家庭的希望,成了邻村上下出了名的大学生最多的村,大家都说我们村风水好,其实父亲才是吹绿幼苗的那股暖风,滋养孩子们心田的那股清泉。


转眼之间,哥哥们也都长大了,陆续到了该要成家的年龄,父亲教书收入微薄,靠天吃饭,赶上旱年经常吃的没有,烧的也没有,穷的叮当响。记忆中,小时候炕上连一张完整的席子都没有,父亲因家里没柴火烧,经常星期天早早提上镐头,上山砍柴,直到晚上很晚才回来,常常都是饿一天肚子,我很担心父亲,每次都站在村口等待着父亲,由于天色太晚,根本看不到父亲归来的影子,只能隔一会朝着父亲回家的方向使劲喊一声
:“大——”声音回荡在山间、在小路,不一定哪一声的呼喊,父亲听到了就会有回应,我就会放心的站在那等待,直到父亲走到我身边,我才能看到,山柴包裹着父亲,大汗淋漓,就像一座小柴山在凹凸不平的小路上小慢慢地移动,由于山柴太占面积,父亲又背得多,直至父亲的腰弯的很低很低,脚稍微抬高一点,就可能踢到自己的额头,这么多年,每当我回忆起这一幕幕,总会心酸流泪,现在的我又多么想再一次站在村口,大喊一声“大——”可任凭我怎样呼唤,父亲都不会再有半点回应。


大,您长眠,我常念。


随着社会的改革,时间的改变,三个哥哥已经结婚成家,只有四哥、姐姐,还有我在读书,在那个经济匮乏的年代,父亲却从来没有因为穷而让我们放弃念书,正因如此,我们家的经济条件一直不好,孩子太多又要娶媳妇又要供上学,那时候还不知道父母用心良苦的我,甚至有时在心里埋怨父母:
没本事还生这么多孩子!”还每次都要把村里墙上写的大标语写下来读给母亲听,尤其每个村都写的那条: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并且还要多读几遍,生怕他们听不见,而尽管再穷,孩子再多,父亲都没有拉下对我们的关心和教育,每天晚上的空闲时间,母亲在油灯下做针线活,父亲就会给我们讲伟人们刻苦努力的故事、猜谜语、摆火柴棍、捉中指等这些不受条件限制的智力游戏。


每年过完小年二十三,邻村和我们村大家都要拿上裁好的红纸,来我家让父亲写对联。父亲的毛笔字写的真漂亮,一直以来我认为父亲写得字是世界上最好看的字,在我心里无人能比。每年我们家都会专门烧开一间屋子接待大家,虽然一年都舍不得烧几块煤,那几天也要把屋子的炉子火烧红红的,这样写好的对联墨才会干的快一点。那个时候最开心的就是我坐在父亲左右帮父亲磨墨,父亲写对联一般不用对联书,出口成联,有牛圈上贴的、马圈上的、羊圈上的、哪都有,大人孩子都在参与编对联,父亲一边写,一边还会鼓励旁边的小孩子说:
“不怕,给大爷编,我都给你写在红纸上不管编的如何,父亲都会表扬、赞美,增强孩子们的积极性,加大下一代对文化的热爱,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现在想起来觉得跟中央台每年的诗词大会有点相似,我曾记得父亲当年写的几幅对联,今天分享给大家,那年我们村有一户人家寡妇妈妈,有一大龄儿子找不上媳妇,父亲就会写这样一幅对联,上联:大年初一喜门开,下联:既添人口又添财,横批:心想事成,还别说,过了年这后生就找上媳妇了。还有一户侯姓人家,特别可怜,家里大人有残疾,四个孩子常常缺衣少食,院里杂草丛生、房子跑风漏雨父亲又写,上联:花果山水帘三洞,下联:一群猴子闹天宫,横批:健康成长。别说这家的孩子长大后,虽然没有闹天宫的本领,但都很优秀。还有和父亲特别要好的一蒙族朋友,一连生了6个孩子,当年实行计划生育,但少数民族可以生,父亲又给写:计划生育搞的松,一年一个不落空,横批:小康在望。由于是玩笑,为逗个乐,父亲说贴羊圈上更合适,还有很多很多,我记不清了,不过大部分都是赞关祖国、赞美党的好诗词。受父亲的熏陶,我们村大年初一大人小孩都有读对联的习惯,去你家读完去他家读,不会读的跟着听,有的人家不识字,有时候能把牛羊满圈、六畜兴旺之类的对联贴到家门上,大家笑得前仰后翻,在父亲文化的熏陶中,我们村很少有赌博、打架等各种陋习,直至现在还一直保持着文明村石层坝的头衔。


父亲把他的一生交给了三尺讲台,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一定贡献,可以说我们村的
70后到90向都是父亲的学生,还有邻村的好多,他不仅仅传播文化教育,还树立各种思想教育,现在父亲的学生有当领导、有当医生、有当教师的,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上默默奉献,都是热爱祖国热爱党的好公民。


父亲退休以后,离开了村子,四哥把父母接到了后旗街上居住,
2018年,他老人家感觉浑身无力,面色暗沉,体重明显下降,8月份给我打电话说,说想来呼市看一看我,顺便去附院查一下身体,当时的我们都没当回事,因为父亲身体向来硬朗,即便有个头疼脑热,休息一下很快就好了,现在想想,有可能是父亲怕给我们添麻烦,因为父亲对我们子女,从来都是只报喜不报忧。


没过几天,父亲一个人坐车从后旗来呼市了,我还在饭店忙着,也没去车站接他老人家,因为父亲识字,每一次都不用我们接送,而我却还以为父亲仍然是当初顶天立地的父亲,没有意识到父亲己经老了,有可能会离开我们,直到现在我都后悔自己的大意。


父亲来的第二天,我带父亲转了转离我家最近的乌兰夫纪念馆,一边转父亲一边给我讲了乌兰夫主席的英雄事迹,只是父亲走一段路就得坐下歇一下,说身上软的走不动,腿也拿不起来,意识到情况不对,回去之后我便立即带父亲办理了医学院的住院手续,准备好好查一查。父亲住院后,做了很多检查,化验单出来之后,当时管床医生说没有问题,有可能是老年性的退行性病,注意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就好,因为我们是外行,认为医生说什么就是什么,从来没有怀疑过是否有误诊,只是按照医生的医嘱,输了五六天液就出院了,又回到后旗后,父亲还是难受的不行,母亲又拉着父亲去医院再次检查,内科医生看了父亲在呼市医院的化验单后,建议做了个腹部B超,然后避开父亲,和母亲说,可能是恶性肿瘤,也就是癌症。母亲当时感觉晴天霹雳,天昏地暗,但又怕父亲看出来,调整了一下情绪,故作轻松的对父亲说:没啥大毛病。然后带上父亲去市场上买了父亲最爱吃却一直都舍不得吃的猪时子,当时父亲还埋怨母亲说,不时不节的,等孩子们回来再买上吃哇。母亲心里难受的很,强忍泪水谎称说她想吃了。

父亲在乌兰夫公园门前


母亲回去告诉了四哥父亲的病情,四哥马上买票带父亲去北京进行进一步检查。北京
301医院大夫进行了检查,并看了化验单说:胰腺肿瘤,最凶险的一种癌症。已经扩散,会很疼,治疗的把握不大。四哥心里难受的很,看希望不大,便慌称单位有事,买了机票带父亲坐了飞机。他想带父亲坐一次飞机,至少少留些遗憾。回来后父亲似乎也不知道自己的病情,也从来没有问过我们,我想可能是怕我们伤心吧,他一直极积配合治疗,进出医院成了常事。期间80岁的母亲一直陪伴在父亲左右,不放心我们看护,说她知道父亲的习惯,甚至知道父亲啥时候大小便,摸摸身体就知道父亲今天是否难受,听呼吸就知道父亲睡的好不好,真是恩爱夫妻老来伴。

母亲陪伴父亲的日子


2019年春节,父亲招呼我们所有儿女都回来过年。除夕给我们开了最后一次家庭会议,内容大部分是感恩,感谢母亲的陪伴照顾,感谢儿女们为他寻医问药,他一定会努力和病魔做斗争,积极配合医生,告诉下一代一定要好好学习,爱护家庭,回报祖国、回报社会,让我们兄弟姐妹们相互帮扶,齐心协力,组建温暖的大家庭等等,大家都红了眼眶,想到父亲时日不多了,我忍不住哭了起来,但又不愿接受这个事实。我
40多岁了,从来都没想到过父亲会离开我们,父亲是我最大的精神支柱,虽然从小家穷,但是父亲以给了我自信,给了我积极阳光的心态,而此时,想到父亲随时都会离开我们,忍不住泣下沾襟。

当年
3月27日,父亲病重,疼得混身发抖,为减轻病痛,我把父亲接来了呼市,又一次住在了医学院,母亲也跟着来了,寸步不离父亲,生怕父亲会离开她,父母结婚60年了,期间没吵过一次架,父亲对母亲的宠爱体现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母亲在婚姻里快乐着,感染了全家。所以再苦再累,我们兄妹六个都快乐着。4月9日,父亲和我商量说要回家,哥哥们遵从父亲意愿把父亲接回了家,4月13日下午,父亲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为自己写了他人生最后一副对联,让哥哥用笔记下,说贴在他灵棚两边。


4月14日黎明,父亲
带着对这个世界的不舍,与辞,享年79岁至此,我的生命里再没有父亲,每每想到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我都心如刀割,父亲的教育让我终身受益,每当想起亲,就会感到温暖内心就会满力量,从而拥有克服团难的勇气和信心。


父亲,如果您在天有灵,请保佑母亲身体健康,多陪伴我们几年,我们都会谨遵您的教诲,爱护家庭,兄妹同心,更加努力,因为父亲您曾用宽广的胸襟把我们高高举过头顶。

在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


平台精选官场小说阅读区,点开”即看:

官场红人

她爱了他二十年,可现在,她就要撑不下去了

权力的较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正月十五日夜里祭奠亲人...
「祖国在我心中」 | 014号 | 愿
“2022年十大年度人物”系列评选候选人作品大展:刘海旺
《白龙山•章党河》(1)
怀念母亲(散文)
【郁氏文化】回忆母亲(文/巩凤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