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早点

第 1881 期

最初,我们村里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早点,只知道每天要吃早饭。

在我们年少的时候,每天早晨起床后,母亲大体安顿一下,就开始做早饭,记忆中早饭天天基本大同小异,不是玉米糊糊煮山药,就是莜面糊糊煮土豆,再加几张玉米锅贴子,或拌点炒面,有时候也馏冻山药,或吃干山药面窝窝等,再加半小盆烂腌灰日白酸菜。可以说这样的早饭几乎无营养可言,就是个充饥而已,别说干苦力活儿的大人,就是我们啥也不干的小孩,在没放学之前,肚里就“叽里咕噜”地作翻开了。所以那个时候的人,几乎就没有一个胖子,个个身材苗条细溜,脸上菜色可现。

到了初中,住在学校,每天也吃早饭,基本顿顿都是蒸莜面块垒。值日生每天拿着个黑朽圪烂的柳条编织的小笸箩箩,从冒着漫天白气的食堂,打回圪尖尖的一笸箩莜面块垒,用一个黑铁大勺头分给围在地上一圈的十来个人,人人都把盛饭的家具放在地上一片,样式各异,有的是一个瓷钵碗,有的是吕饭盒,有的是油皮快掉光的祖传铁碗等,值日生极力均匀地给人们分下去。尽管人们都很饿,但吃块垒的样子却很难看,缓缓地挖一勺子,慢吞吞地送进嘴里,呲牙咧嘴地嚼,甚至还不时喝一口水,真是太难以下咽了。这个时候最盼望块垒里能滴几滴胡油,那就味道不同了,油香油香的,如果这样,我们就会狼吞虎咽、三八两下,风卷残云般吞得干干净净。

一直到了高中,进了小城,才知道人家城里人早晨是不做早饭的,而是随便“点达一点儿”,也吃不饱,美其名曰“早点”。学校也“入乡随俗”,不做早饭了,我们每天早晨下了早操之后,跑回宿舍,吃点家里拿来的干粮,诸如馒头、炒面等,就算是早点了,吃完干粮的日子,早晨到中午放学这段时间就只能挨饿。那时学校门口也有一个小饭馆,早晨卖油条、豆浆,一根油条才八九分钱,豆浆一碗好像才二分钱,一直到高三毕业前夕,我才吃过几次,但绝对没超过五次。

后来上班,别看由学生变成了老师,但吃的早点和读书时也差不到哪里,很多时候老师们都是从家里带个馒头,再喝一杯热水就完成了。冬天办公室安装了火炉,把馒头在火炉上烤一下,黄澄澄的,觉得比夏天时候的馒头更好吃。后来出现了方便面,一百克一袋,五毛钱,可大多数老师舍不得买,可能又会有人说老师们天性吝啬,如果有如此看法者,真的很愚蠢,谁愿意抱着金饭碗去讨吃?老师们还不是背锅子上山——差气儿(钱儿)的了。

那年冬天,有一次,一位老师“豪横”了一把,来学校的时候从小卖铺买了一个方便面,进了办公室“悉悉索索”地掏了出来,面对我们无数双吃惊的眼神,他似乎既自豪又尴尬地笑了一下,说:“今天也奢侈一把,吃那兔子个方便面。”

我记得泡方便面用的是个铁缸子,把方便面放入,浇了开水,还在火炉上又热了一会儿,才加入调料,用筷子翻挑了几下,就开吃了,一边吃,一边说:“这家伙就是不赖呀,真好吃!”直到吃完以后,洗涮缸子的时候,还在感叹:“几时咱们也天天早晨能吃一个这家伙就心满意足,不枉此生了!”

谁知没过几年,人们早晨吃个方便面就成了稀松平常的事情。国家要是不固步自封、闭关锁国,主动和世界文明接轨,他们拥有的,我们用不了多长时间也会得到。如果一味地盲目自大,排斥外来文明,曾经拥有的也怕会失去。

现在,城里人吃早点似乎早成了一种习惯,街上大小饭店林立,每天早晨都食客盈门,最普通的早点也是面条、包子、油条等,再高级点的也估计是那“一食万钱”而“无下箸处”的食物了,咱小老百姓无缘识人家的“庐山真面目”,但估计一定是有的。

原创文章:作者|一笼莜面

在右下角点个“在看”让更多朋友看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人早餐吃什么?
早饭、早点和过早
人勤春来早
早饭要拒绝的4种食物,鸡蛋也不能吃,尤其第四个尽量要少吃
山药最好吃的做法,比油条馒头简单,一周3次吃不腻,松软又香甜
办公室逸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