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那些年的过大年

第 2073 期

文|李虎   编辑|王成海

远处传来一两声沉闷的爆竹声,它告诉我们年越来越近了......

那些年每年过年我会放好多鞭炮,妈妈总笑着说我长不大,从小到大就爱“响炮”。

     
一说过年响炮,心里总会莫名的激动起来。

     
小时候,物质的确比较馈乏,生活普通而节俭,但人们都利用春节这个传统节日,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改善着生活。尤其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年味儿就更浓了…

       
那时,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时,远处就会传来零星的鞭炮声。一进腊月,就开始“忙年”了,小商贩们骑着三轮拿着秤在街道路旁卖各种熟食、带着红点的馒头、肉、蛋、带鱼,还有打扫、粉刷家的东西,近郊的农民则会把自家现杀的猪鸡鱼,还有豆腐、粉条用自行车后面架一根木板驮在两端,推车叫卖,各种吆喝声此起彼伏,笑闹声、讨价还价的嘈杂声和着远处霹雳啪啦的鞭炮声。老远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年味儿。

     
人们穿着厚厚的棉衣,嘴里冒着呵气,脸上却洋溢着情不自禁的笑容,下班时自行车后会把各种各样的年货带回家,有自己买的、有单位分的,今天往回买点猪肉,后天买回来几条鱼,过些天买几只白条鸡,还有现磨的豆腐,豆腐买回来,会切开的一块块放到一个圆的“盖帘”上,冻成一块一块的,老人管这种“盖帘儿”叫“撇撇儿”。记忆中,还会有一张张好看的年画,但最高兴的是家里都会在年前给孩子们从里到外缝制一身新衣服。这种情景,现在的孩子们再也看不到了,再也听不到儿时那熟悉的叫卖声…

     
我家也不例外,过年爸爸烧猪肉,炸肉丸子、炸带鱼、炸土豆块,酱牛肉,炖好的鸡肉会一碗碗的冻起来。妈妈把猪肉、羊肉两种馅儿饺子包好,一盘盘冻在凉房。奶奶和我负责压粉条,和现在的饸烙面做法一样。把土豆粉用热水和起来,捏成一个团团,把““饸饹床”架到开水的锅上,把粉面团塞到漏孔里,把上面的压杆儿对准,我压,力气小,压不动就会骑在上面,用力一压,下面的口口就会漏下一根根的细粉条,水里一煮,再用筷子捞出来,盘起来,粉条就做好了,刚出锅,倒点醋,很好吃的。其它的一团团粉条放到外面冻成一砣一砣…

       
那时,天冷时喜欢吃烩菜、火锅,把豆腐、粉条、白菜、土豆、烧肉,再添几个丸子,炖的“咕嘟咕嘟”响,热气腾腾,全家围坐,品尝着这家常而地道的“美味佳肴”……

       
小孩子们也都放假了,那时贪玩,寒假作业总是等到开学的前两天才开始三更半夜的赶,进入腊月,过年穿新衣和放鞭炮成了心心念念的事儿了,周围几个小伙伴还互相打问,你有几百了?谁谁谁有一千多了…

     
那时放鞭炮是把一挂拆开,一个一个放,我们称一挂鞭是“一板子”炮,过年前夕,你要是有“几板子”炮,那是很让同伴们羡慕的。

       
那个时候,没有钱买现在的“烟花”,“二踢脚”不敢响,会买一些小的花炮,如能哧花的满树梨儿,地上转的“大地开花”,能“嗖”的一声飞上天的““窜天猴”和那“起火带炮两盏灯。我们大都是央求父母,或用“压岁钱”买的。大都是“一百响”的“快引小鞭炮”,小孩子们称之为“一板子”,偶尔会有二百响或三百响那是特别奢望的。那时,买炮会是去周围的小卖部、合作社或土产商店,其本上是国营或集体性制的。一进去都是一米高的玻璃柜台,有售货员,正面是卖布料百货、糖茶烟酒的,侧面是卖文具、学习用品的,还会有各种图书,当然卖的最好的是一本一本的““小人书,像《闪闪的红星《杜娟山》《小英雄雨来《打豹记》等,另一侧的柜台是卖蔬菜、调料、酱油醋的,是零卖的,进门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酱油醋咸菜味。另外一侧是卖土产五金的,过年时,就会有一个专门卖“炮”的专柜,各种烟花,红红绿绿的鞭炮,一捆捆“二踢脚”应有尽有,小孩们只能羡慕的眼巴巴的看着,眼神里充满了渴望…

     
那时的鞭炮,主要是卖湖南浏阳和江西的小鞭炮,个头比现在我们放的小很多,可以一个一个折开,点燃了手一扔,鞭炮会在空中爆炸。那时最喜欢的一种炮是“花皮炮”,浏阳的,个头稍大些,外面包了一层碎花纸,响起来声音也很响亮,点着随手一扔,“啪”的一声空中爆炸,特别清脆,飘下来一层细细的碎纸,响起来舒服极了。还有一种产自呼市花炮社的一百响快引闪光炮,一般我们玩的小鞭炮都是黑火药,这个是“银粉”,爆炸力大,个头也较大,我们不敢拿手里响,一般是插在墙上,石头上,点燃后跑开,或者把它放在吃过的罐头盒下,点燃后它会把罐头盒炸的飞很高…

   
还有一次过年,吃完饺子,爸爸去值班了,妈妈说,咱们学一下电影《地道战》,土机关枪、煤油桶里放鞭炮,她拿来一个桶,把一串鞭炮点着放了进去,结果,家里地方太小,爆炸声特别大,都慌了,她赶紧把我和姐姐抱在一起,躲到被窝垛里,好一气才缓过来。

         
玩了一天回来,都会数数我的炮有多少个了,几板子了?为了炮不受潮,把它放在火炕边上保存,等不到过年就忍不住了,每天拆几个响一下,到了大年二十六就都已经拆开了,放在一个大盒子里,过年玩时,抓一把装在新衣服的兜里,手里点一个“炮绳”,一种粗些的棉绳,岀去到处放。奶奶经常说我,要我在自己家院里响,说响炮哪有去外面响的呢?我当然不听,一溜烟跑的无影无踪…

     
最热闹的是大年三十接财神,快到12点时,近郊的炮声已经隆隆响成一片,忽然有人说,今年财神是从哪个方向过来的,这时,人们几乎同时点燃各种烟花、爆竹,一时间,红红绿绿,五光十色,火光冲天,爆炸声、惊叫声、欢笑声连成一片,到处充斥着火药的味道,空中一片碎屑和灰尘,直到12点半左右,炮声才开始消退。

     
初一,人们开始忙着互相拜年,走亲访友,到处充满了欢笑,我们也穿着新衣服撒欢,里外跑着…

       
外面的炮声也逐渐一天天冷清下来,大人们又开始忙着吃请或回请,于是,那带着浓浓的年味儿的春节就这样过去了,人们也各自开启了新的一年的忙碌和憧憬…


作者介绍:剑锋,央企管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放炮中疯狂
【原创】450.没有鞭炮声的春节
过年的炮声
植趣🍃怒放炮仗竹添年味🍃
炮竹声声迎新年 武陵禁放成空谈
施圻昊《放鞭炮》 指导教师: 朱剑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