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的孩子到哪里读高中合适?
■陈喜元   编辑王成海


又是一年开学季,高考几家欢喜几家愁,小升初,初升高,哪里入学哪里读,一道初等教育的选择题摆放在一个个家庭的面前......

 本人是一位大一学生的家长,孩子小学、初中分别就读于托县本地三小、民中,高中在呼市师大附中就读,陪读两年,高考被北京的一所211院校录取,在众人眼里也算是培养小成功的个例。这个周末,单位同事孩子小升初,已被市里面一所民办初中录取,13岁的女孩是否选择去,家长犹豫起来,这不,就来咨询我这“过来人”的看法。以下是我们谈论的结果和建议:

一、行万里路不在中间跑几步

以我女儿为例(2016年高考),当年据我所知的小升初,去市里“重点”初中或“优质”民办初中的有五、六个,当时我女儿全县小升初第一名,众亲朋好友建议凭名次及奥数的两块铜牌,找找关系以,谋求市里一个“好学校”。我冷静思考后,决定留在本地就读。不能为了高中多考一、二十分就让孩子少小离家,是块好材料本地初中误不了你“进京赶考前三名”!
 
试想,每所学校的前三名聚集在一起,这样成绩的孩子三、四百人一起上课学习,每次考试三五分的差距在排名上会差三、五十名。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可想而知,他们是在用跑百米的速度奔跑万米。虽然取得了好名次,然而接下来必然导致之后的厌学,后劲越来越差,越来越不理想。这用方言表达也许就是提前“榨干”了人的精力。
 
三年时光一眨眼就到了,我家孩子在家门口的学校轻松快乐地学习、成长,成绩稳定在全年级前五,初三一模全市100名左右,中考年级前三。中考过后参加市里优质高中选拔,最终选择师大附中“宏志班”。

对比一下,我们也没有被提前送到了市里的“好初中”的孩子拉开,证明选择是对的。再拿另外20多个高中被选拔到市里的学生佐证一下,初中还真不建议小小年纪离家读书去,家门口的学校就有,何必东奔西走,弄得大人小孩都奔波、紧张。
 
当然,如何让优秀的孩子就地读书并获得家长的认可和信任,近年来鄂尔多斯一中现象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借鉴。

二、重点高中来招手,亦可去亦可留
 
中考一结束,成绩突出的学生家长开始忙碌起来,四处打探,或参加考试或求人,使出浑身解数谋求优质高中的一席。

我们这届的孩子连初中带高中走出去到外面“好高中”读书的,我粗略估算了一下有三十几人,分别被市一中、二中、师大附中、二附中、薛家湾世纪中学等选拔走(包头方向不清楚)。这些学生有的一开始就陪读租房,多数高一住校一年高二开始陪读。期间过程不啰嗦,总之一个旗县的学生被初中、高中两次掐尖,

学生、家长忙的不亦乐乎......
 
时光匆匆,高中这三年更是一眨眼高考来临。每年7月22日深夜,大家电话、短信、网上齐上阵。高考生的分数信息被高度关注和传递着,我们这届走出去的30多个高中、初中高分孩子上600分的只有6人,留在本地就读的600分以上的也达3人。

数据面前大家想说什么呢?陪读3年或6年,房租就达6万到12万之多,时间和精力算不算成本呢?……

在此我想说:本地初中、高中没有耽误大家的美好前程,是金子哪里都会闪光!
              
三、陪读很盛行 你做何选择
  
孩子是民族的希望,家庭的未来,也是父母的梦想再实现。众多家长抱着“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思想,倾力围着孩子转,不惜花时间、精力和金钱,将儿女送到路途较远的“好”学校就读,甚至有的家长放弃工作陪读,全身心地陪孩子念书。有许多家长认为,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竞争激烈,决不能让子女输在起跑线上;庄稼只误一年,而人要误一代,实在输不起。鉴于此,陪读风日益盛行。

为何陪读会出现,且有不少人效仿?除家长普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之外,还有社会原因。一是高考一锤定音,二是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让学生疲于应付,并苦了家长。 
   
目前的陪读主要存在着生活陪读、监督陪读、攀比陪读和盲从陪读等四种现象,这其中就包含着“辞职全陪”。无论是什么现象的陪读,共性只有一个,围绕孩子的学习。“陪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道风景线。 
          
陪读现象说明,通过让子女接受良好学校教育而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是中国文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正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可以说,督促子女接受教育,是对子女、家庭、国家、社会都有利的事情,这也说明,家长主动参与教育的愿望是多么的迫切。其次,子女读书有人陪,说明当今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变革,一部分人不仅有钱又有闲,如何合理用钱和空闲支配子女的教育,这需要全社会思考。再者,陪读现象也说明当今孩子的脆弱。
    
父母陪读的理由不外乎两种,一是认为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离开了父母的照料,也许会衣食无着;二是认为子女的自控能力差,父母不在身边监督,可能会行为失控,甚至走向社会的对立面。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表示,有些父母陪读甚至不惜举家搬迁,就是为了能继续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殊不知,他们的这种做法正在把孩子们变成一种残废,一种思想、精神和人格上的终身残废。一般认为,进入高三,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是否陪读要因人而异。如果学生身体素质不太好,或从小到大还没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作为家长,的确需要照顾孩子,尤其是要与孩子加强沟通,但有些学生完全是出于依赖心理。因此,家长在打算陪读前最好能与老师和孩子进行充分沟通,摸清楚孩子的思想学习状况后再决定是否陪读。
     
身边一位培养出两个985名校毕业的家长曾经对人说,其孩子读书时,他与爱人从来不陪读。每晚,当孩子读书、做作业时,他和太太忙完家务,携手出去散步,回来后,他看书,太太织毛衣等。家庭长期和睦以及父母勤劳影响了孩子,两子自幼养成不少好习惯,并喜欢读书看报和与人交流。相反,有的家长,两口子俩闲下来爱搓麻将,麻将呼啦啦,输赢呜啦啦,虽然也是呆在家里陪读,可孩子就是静不下心读书,结果就可想而知了。父母应该是孩子的最好榜样。 
    
我们能陪一段,陪不了一辈子,路还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走,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责任感、自立自强自律。陪只是一种形式,关心和交流才是最重要的,而且安全教育、生命危害教育要贯穿始终,一个在美国求学章莹颖事件、一个在国内传销李文星事件,应当引起所有家长重视,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对于辞职“全陪”更是过头了,家长要有自己的生活,不能一切都围着孩子转,失去自我。当失去自我时,一旦孩子长大远走高飞时,便失去围绕的中心,在情感上会觉得失落和难以适应,到时再想改变就非常难了。应该说,孩子是我们的朋友,不是我们的附属品。在做陪读时,一定要深思熟虑,你是否能够把控好各种局面。陪读也像把双刃剑,处理不好,就会惯养出孩子种种毛病(如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享受中国父母的照顾索要外国孩子的自由......),你所有的付出,得到的可能是高分低能而已。低情商,高智商,一不小心培养出个白眼狼,这不是所有父母的初衷吧。
               
四、放在人生路上看学校教育
     
在校教育的目标最终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实现个人价值和梦想。高考是人生重要的一环,但不是人生的终极结果。现实社会中各行各业行行出状元,学历未必是能力,身边的好多专科生在北京等一线城市“混”地风生水起......

记得当年我县一个中考前三名的孩子就读本地高中,并得到学校奖励,其他孩子到了市里“好高中”就读,三年后有几个好孩子640分以上考到了全国前十名的名校里,那个孩子高考失常少考了几十分,去了南京邮电大学。这个结果引起一片感叹,责怪父母短视,舍不得花钱云云。四年过后一些名校的孩子止步于本科教育,而那个孩子顺利考上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生,目前快毕业了,华为、腾讯、微软伸出了橄榄枝。

假如你还为高考的不理想耿耿于怀,那么是不是可以向上面的特例借鉴一下呢?
无论你在什么学校学习,最后都要踏入社会这所大学。家长们,如果把每一个孩子比作种子,每个人花期不同,有的在学习领域绚丽绽放,有的在工作领域大放异彩;而有的花却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老盯着别人的花,不要觉得别人家的永远都是红、艳、浓,相信每种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用心呵护,期许地看着他一天天地成长.....

请放下过多的企盼、攀比,岁月奔流,静等花开。

也许你的种子永远都不开花,因为漫漫人生路上他就是一棵参天大树。

好书任你选,只需点开链接即可购买,货到付款!

1.杨振宁读了非常痛心,柳传志读了欲哭无泪:大师远去,再无大师
2.曾经影响一代人的《三国演义》连环画,终于又出山了!
3.一套绝版连环画50册,重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列国纷争的伟大时代
4.重视国学,先让您的孩子从祖国的历史读起,《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书到手,中华历史一览无余!
 
5.
英雄情结的培养,从看《岳飞传》与《杨家将》连环画抓起!
6.限量再版丨连环画之世界瑰宝,30册《水浒传》连环画重出江湖
7.5000年传统经典,3000个国学知识,看完这本书的孩子都不用父母操心
8.好书推荐||《红楼梦》连环画让你的孩子轻松读懂古典名著
9.想了解中国近代100年,两盒烟钱价钱的这套书让你大开眼界,货到付款!

猜您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将来能走多远,取决于父母的心气
高一新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对策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家长
为女儿擎起一片蓝天——(一个成功女孩父母的家教笔记)
这些不知不觉的行为都会让你的子女严重不孝
孩子成长的5个关键节点,家长要做好准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