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锡勒夏歌●知青灰腾梁上夜里放牧的骇人经历【二】

文/高存刚  校对 修改 编辑/王成海

二马倌达赖要去中旗的一个牧区相媳妇儿,顺便走走亲戚,和队上请假,大队副主任找到我,让我替他顶工去马群给杨跟心当个阶段助手,马群就在华子沟。接受任务后,下午达赖骑着大白马手提套马杆来到我们知青宿舍前。下马后把缰绳拴到晾晒被褥衣物的铁丝上,将套马杆靠在墙头进屋和我握手,然后坐在炕上向我交代牧马的注意事项。他指着大白马鞍上搭着的皮褥子样的东西强调:“那是褟胡,黑夜需要披的,千万带好,不然半夜五更冷得受不了。套马杆就立在墙头,马鞭在鞍子上挂着,队里叫大马倌有点儿事,得迟去一会儿,你先吃口饭就去华子沟接张财源他们的班儿哇。”


送走达赖,我匆匆吃了口剩饭,换穿上球鞋来到大白马前。抚摸了一番它的脖项,捋一捋鬃毛,拍了拍它的头顶,大白马“咴咴”嘶鸣,似在催促我去招呼马群。它是匹陈马,不尥蹶子不小躲便于骑乘。我重新检查了鞍具捆牢褟胡勒紧滚肚。然后解开缰绳,拉它到墙下操起套马杆杵在地上,踩镫翻身跨鞍上马。大白马随套马杆指示的方向奋蹄疾驰,人贴马背,但觉耳畔呼呼生风,人马瞬间如脱弦利箭驶离牧村直奔桦子沟而去。

在牧区能当马倌的人,都是身强力壮的男子汉。不但会骑马,还能套马驯马。马倌骑在高高的马背上,手持长长的套马杆显得特别神气威武,被视为草原上的英雄。但工作危险,担责任,不管刮风下雨无论冰天雪地,都要出去放马,常年在野外,自比别人辛苦万分,因此在牧民中的地位最高,是马背民族最骄傲的职业。

千百年来牧马人一代代传承祖先放马的技术与本领,把一个古老马背民族的历史歌谣传唱至今:三岁时就爬上了光溜溜的马背          磨难中练就了从容果断,阿爸说祖先就是在马背上诞生,用七十张牛皮做风箱化铁熔山,儿时的我不知道什么叫恐惧,骑上马背就敢冲向天边,牧人的理想就是骑马闯世界,马背摇篮摇过了朦胧的童年         牧马人驱赶着珍珠似的牛羊,迁徙在地毯般翠绿的草滩,寂寞时用马头琴拉一曲歌谣,把心中的烦恼慢慢冲淡,铁骑下踏出一个古老的故事,驰骋荒野的骑士把天下探看,天南地北都没有家乡的水草肥美         蒙古高原就是天生的家园,喝奶茶长大的我虽然是个马倌         牧马人的心胸却能容得下百川,帖木真是我的先祖和老师,要是早生一千年我也是可汗……

马群在儿马的护控下,三五成群散布于沟内,悠闲地吃草。梁头坡畔草青花艳,辣喷喷的野香扑鼻而来,令人顿觉心旷神怡、气畅身爽。张财源牵着他的玉点儿,二虎拽着一匹白蹄黑马迎面走来。我忙勒缰绳,杵杆下马,同他二人握手互致问候。张财源嘱咐我几句,算是进行了简单交接,随后和二虎跃马扬鞭离群而去。牧原敞阔任我放浪,择石而坐举目八荒,分享天地对牧人的恩赐,品味草原给马倌的奖赏。太阳瞪山时,杨跟心策马来到桦子沟。他从怀里掏出一块厚厚的起面饼和一小布袋奶食递给我:“你嫂子刚烙好的酸奶饼子,就上奶食吃哇,估计跟群前着急忙慌的你也没吃好。咱们是要值一夜班儿的,肚里没食非受冷冻不可。”说罢他又把身背的军用水壶摘下来递给我,“喝点儿水,别噎着。”“谢谢跟心哥,谢谢嫂子。”“咳,咱们弟兄还说啥谢谢。”跟心边看我满嘴嚼食大口喝水,边给我传授牧马经验。“根据先辈们指拨和我个人的总结,这牧人放马是有一定技巧的。春季吧要选择冬雪融化的地方让马多吃草少跑路。夏季要多给马饮水,看到快要下雨时,要将马群赶到不会遭受雷击的地方以保证人和马的安全。秋季要让马慢走多吃,延长放马时间,让它们增膘。冬季如果积雪较厚就要让马到草高的枳芨滩去。马如果吃饱了喝足了最好不要去骑,更不能让它们狂跑,以免崩着,或造成孕畜落驹。虽然现在没有了狼群,但零星的孤狼偶尔在灰腾粱上也是会遇到的,我就碰到过两次狼。咱们要时刻警惕饿狼的袭击,套马杆要常在手跟前,狼最怕这套马杆啦。”


我和跟心又唠了一会儿别的事,天渐渐黑下来,气温也开始下降。跟心安顿我
:“你就在沟口守着,我去坡上盯看。给你把手电筒,我也有一把,遇事吆喝,听不见就站在高处向我晃手电。记住夜深了想眯瞪一会儿时,一定要找个窝风的地方,披好禤胡,不然会冻感冒的。那我就先去沟顶了,你在这儿搭料哇。”“好的跟心哥,你也要注意安全呀!”跟心上马很快隐没在夜幕中。除了河鸡的不时啾呜,就是些活动于夜间的小动物争食或求偶发出的打斗叫声,其他也没什么奇特的响动。又观看了一番马群不见异样。抬头仰望星空,北斗已呈拱天之势,既到夜阑没什么情况,我便绊好大白马,寻得一处高土堆,披上禤胡抱定套马杆,圪窝其侧。睡梦中,有人往身上倒凉水,猛不丁打了个寒战,却被冷冻逼醒。站起身来抖落褟胡上的露水,又赶紧披上。见东方已露曙色,跺了跺脚,再无睡意。大白马离我不远,马群朦胧可见,马们有的“噌噌”吃草,有的喷着响鼻。夏日灰腾粱的凌晨确实不敢恭维,真应了那句俗语:早穿皮袄晚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了.....

天亮啦,我才发现昨晚我所倚躺的土堆竟是一丘荒冢。半前晌时,气温逐渐升高,我把禤胡又重新系绑在马鞍上。跟心策马从梁顶下来,“夜里还好吧,吓不吓?”“吓倒是不吓,就是有点儿冷。”“这就是灰腾粱的脾气,惯了就好了。李主任让我今天上午去趟庙里(知青搬迁后,大队部设在红旗庙内),说是后旗评定成份工作队又要找我了解杨登(被化为牧主)的财产情况。”此时旗革委会正在复审牧区社员成份,红旗庙牧业大队由智培义带队评定。杨跟心过去给牧主杨登当长工并被认作干儿子,所以工作队多次找他核实情况。“中午你把马群赶到河边饮饮水,顺便回知青点做口饭吃。”“行,行你放心去哇。”跟心又吩咐了几句提杆勒马朝红旗庙方向驰去。我跨上大白马将马群赶入察汗淖尔村前的枳芨滩河边,随即回到知青点儿。白春友迎上来,“存刚给我骑骑大白马哇。”我踢镫下马,把缰绳递给他:“注意安全,别往远跑。”

这几天张振平刘翠梅回旗里与大人们商定他们的婚期准备新婚用品去了。孙成亮到长胜沟去当临时炊事员。张五珍和郭维屏老师回旗安置办公室报帐并办理接交手续(郭维屏老师带队即将一年期满)。段贵明代课早晨九点上课下午四点下课。回家没现成饭,一看水缸也见了底,忙操起扁担水桶先到井上担了一担水。然后点着灶火,往锅里添了瓢水,将一碗小米淘了淘下到锅里,把段贵明泡在盆里的红薯干抓了两把放入蒸笼稳在锅上,盖好锅盖猛拉风箱。“呼哒哒!呼哒哒!”,煮沸后,灶里压了点儿面煤,让小米在锅中慢慢咕嘟,红薯在笼里渐渐蒸软。


此月供应除了小米就是按三比一折成粮食的红薯干儿。趁着没事上炕从小木箱里拿出纸和笔发起感慨来,拟题为:无面之炊,陈米下锅,小火慢煮,水浸盆泡,笼蒸白薯,少油没菜,握眉干杵,强吞硬咽,烧心肚鼓,昼夜不宁,谷道拥堵,辗转反侧,发力狠努,气冲肛眼,声壮如虎,一日三餐,顿顿忆苦
……

蒸煮了约一个小时,小米粥虽然咕都成了半干状,但红薯干儿仍带些硬夹心。饥饿所驱况尚有马群在滩,也就顾不得夹生了。刚盛了一碗小米粥晾着,拿起片薯干儿嚼食。窗台上方的有线小喇叭响起来了:“知识青年同志们!谁搭料的马群啦,兜()进甲(人家)()业队东头前的青苗地啦,快欢欢给人儿赶走!”李世德主任操着他那地道的阳高话大声喊叫着。我也顾不得饿了,赶紧出门,正碰白春友骑马返回,忙和他要过缰绳,提杆跃马朝东山角下狂奔。只见李主任正从地里往出轰马。见我赶来,放低声音说: “这还了得,要让龙()业队人知当()了,不跟你拚命呀。”“谢谢李主任,我把马群赶到河边,回家做饭,咋一会儿就跑青苗地啦!”“甚也甭说了,把大白马和套马杆留下,我替你搭照一会儿,你先吃饭其()哇。”


夕阳西下时,大马倌张财源和二虎接了我们的班儿。不久,马群移牧到小城路沟一带,这里有沟有滩,有窝风的锅底坑小盆地,便于孕畜产仔。已有母马开始下驹了。一般顺产骒马不需要人怎么照雇,产下马驹即能行动自如。马驹出生后靠自然风干胎毛,并逐渐站立起来,去寻找母亲的奶头。遇到难产的情况
(极少遇到),大马倌张财源、杨跟心会想方没法接生助产。我们这俩二马倌就负责看好马群,不让个别儿马把部分临产骒马带到远处,以防意外流产或遇难产无人照应。年轻的母马也到了起骒发情的季节。为争交配权,几匹儿马相互嘶咬.刨蹄、狂踢、追奔、驱逐,一旦决出高下,弱者自行退出,强者占妻霸妾,被强者遗弃的母马,弱者勉强能收留几匹。一天,办完事的达赖回到马群。他说:“中旗宏盘公社的几个天津知识青年打听到红旗庙牧业大队有北京知青,便专程来找到李柱和白春善兄弟。恰好李柱和白春善的羊群都回红旗庙剪羊毛,二人正在家里。这几个天津知青已经住了好几天,估计把白春善他们刚买回的那点儿九零粉和麻油也快吃完了。”达赖接班后我便返回红旗庙。

【未完待续......】


上文链接: 高原之春●乌盟知青灰腾梁搂草放羊
         
  高原之春●土牧尔台知青相聚拜大年
          高原之春●乌盟知青看望病友和打井种地往事
          高原之春●乌兰察布知青打战备洞、学习种地,和牧民一块套马、打马鬃、骟马蛋等
          高原之春●乌盟知青在灰腾梁和牧民们结下的深情厚谊
          锡勒夏歌●当年察右后旗知青生活【一】

 完

好书随便读,点开链接即可阅读:

01.办公室的女秘书
02.一个官员秘书的升迁之路
03.2019年最流行官场小说:官途风流
04.一号首长

05.一个平民子弟的艰难成才路
06.权力的较量
07.好看的小说:大红人
08.新官上任
09.烧尸匠

10.青云官路
11.阴间调查局

【作者介绍】高存刚,男,与共和国同龄,1949年10月出生。1966年于察右后旗土牧尔台中学毕业,68年8月上山下乡插队到察右后旗锡勒公社红旗庙牧业大队。之后在察右后旗当过工人、文书、小领导、文物管理所副所长等。1998年提前办理退休手续。曾在各种报刊发过多篇文章, 2013年应旗政协文史办之邀,参加了《察右后旗文物志》编撰工作,担任主笔。现在闲暇之余整理上山下乡期间的人生历练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栏】民族驯马:传统蒙古之套马与驯马详解
知青马群
小说百练:杆子马(申平)
草原的爱
百年百篇经典短篇小说:谢友鄞=《马嘶》
我在中旗下乡的日子(十五):马倌甫卜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