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搂柴拾粪留在我心中的记忆

〓 第  1030  期  

文/李占青  编辑/王成海

本平台“老事旧人”为原创文学平台,所发作品均为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转发、分享,谢绝任何媒体在不经过本平台同意的情况下转载和盗用本平台文章,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近几年每次回老家看到庄稼地里满地都是玉米秸秆,枯萎的杂草以及田间地头的蒿草凄凄,心中就会五味杂陈,想起小时候在家搂柴火拾粪的情景,这要是过去,早就被人们抢光了……
    
搂柴拾粪这活儿,五六十岁的人大都干过,目的就是解决冬天取暖。
   
我生长在北方的一个小村庄——小海子村,我爱这里的一草一木,爱这里淳朴的人,却对这寒冷的冬季很无奈,从十月末到来年五月初,严寒就开始伴随我的每一天,冬季漫长且寒冷,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手和脚总是被冻,所以柴米油盐中的柴尤为重要。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时还有一难就是无柴火之炊,遇到天阴下雨天,很多家庭没烧的,做不成饭……

我们北方的生活习惯是住火炕,吃饭烧水都的靠烧火,家家都有一口烧火做饭的大铁锅,灶台连着火炕,饭熟了,炕也热了。漫长的冬季需要大量的柴火,虽然也有煤,但一般人家烧不起,那时穷,没钱,一般人家是买不起煤的。我后来才明白,为什么老一辈人从地里干活回来从来不空手,总是拎一捆随手捡来的柴火。柴火、粪是灶台取暖用的主要燃料,弄柴火是我们北方的方言,那年代柴火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当时生产队给分的不够烧,就的自己想办法。所以,每年立秋一过,家家都忙着搂柴搂树叶拾粪,做这些事情的多以妇女孩子居多,她们成为了当时农村一道特有的风景线……

那年代柴火是人们家生活中的大事,家家都有个大柴火垛,谁家的柴火垛大,就说明在村里是会过日子的人家,有的人家勤快,把柴火垛弄的跟小山似的,因此在村里头也很有面子。
那时候一般人家都不生炉子,都是到了晚上烧干锅,霎时家里角角落落都暖和了,美中不足的是烟屑弥漫整个屋子,但咱这农家的土坏房,谁在乎这些?暖和就行。家家北墙是白白的霜和雪,过年打扫家才往外清理呀,主要是没取暖的,一到冬天家家屋顶上铺上一层厚厚的柴火,人们称作披房,家家挂着厚厚的门帘窗帘……
       
母亲把火就着,抱一筐柴火或粪,我便蹲在灶台前守着帮母亲看火,母亲时不时叮嘱:小心延下火……一顿饭做好了,炕也烧热了,母亲把饭菜端到炕上,一家人围座在一起,粗茶淡饭也吃得很香。
     
十来岁的时候,那时的孩子们也懂事,很自觉地放了学就帮家里干点活,那时我们虽然小,但在大人们引导下已经养成劳动的好习惯,没有人督促,放了学就结伴去剜菜,搂柴,拾粪等,都养成了劳动的好习惯,帮家里做事了。知道心疼大人,分担家里的负担,我姐姐在我们姐弟中最大,记的每当学校放假,星期天就去参加生产队的劳动,自己能挣够自己的口粮工分。
     
那时,我和母亲去西滩拾过粪,和姐姐去搂过树叶,我喜欢树叶的清香,对树叶有一种由衷的亲切感,有时在旧书里还能发现当时夹在书里的珍贵品一书鉴。
 

     
前些日子,有次去农家院玩,看见了一个老物件大筢,既亲切又伤感,勾起了我童年的记忆,时刻提醒自己,别忘了过去的苦,珍惜今日的甜……
      
小时候,我们曾拉着大筢搂柴火,秋天庄稼收割之后,正是搂柴的好时候,在田野来回行走,直到天色将晚,日落西山,等着大人们或姐姐或哥哥帮忙往回运,拖着疲倦的脚步,走向心里的归宿一家。转哏间近六十年过去了,当时的情景还是浮现在眼前……
      
搂柴用的工具很简单,主要是耙子,按制作材料和大小分大拉耙和小竹耙,小竹耙当时在供销社就能买到,大拉耙顶自个做,用八号铁丝弯成钩,有二十多档,一米多宽。具体我还真不好描述,但使用过的人一听就会在大脑中立即有这样的画面。
      
那时我们十四五岁,每到星期天放假了就会结伴出去搂柴。天不亮就早早起来,趁着有露水搂柴好上耙,腰里别上根绳子。昂头撅屁股用劲向前拉,只要一走开,那耙子和地面磨擦,发出唰唰唰的声音,几个人的大耙简直就是一部大合唱,它像一首让人热人热血沸腾的进行曲,划破了寂静的黎明,惊醒了沉睡的昆虫,显的是那么富有节奏,富有情感。拉着耙子没走多远,就会感觉拉不动了,不用回头看也知道是耙子上的柴满了,用手扒拉着卸载,走一段卸一堆,到太阳出来,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不知是谁弄来了几个山药蛋,烧完后的山药蛋虽然烟薰火燎,还带点半生不熟,但真的是太好吃了,饭是给饥人预备的,至今找不回那种感觉。吃饱后躺在柔软的柴草垛上眯着眼想心事,和发小们有一句没一句地唠嗑,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回家了!不知谁喊了一声,于是个个把搂好的一小堆一小堆集中在一起,双手一挟放在绳子上勒紧系好,人半蹲下把两个胳膊各伸进绳子套里,身体前倾用力把后背上的柴背起来了,搂的少时,背走很轻松,回家一路跑不用歇,可搂多时,背起时还要别人来帮忙,从后面给扶一下,自己是背不起来的。人要哈着腰行走,有时回家顶歇好几回,歇时还得找高一点的地方,把后背上的柴火放在上面,目的是为了起身时能借上劲……
搂时不怎么累,可往回背时那是很累很累的,很多时候都是汗流浃背。搂时不费劲,但背柴禾就遭罪了,搂柴的地方大都离家四五里,步行嫌费劲,何况背上还背着百十来斤的物品,用汗流浃背形容一点不过分,什么是苦?真正经历过才能体会到,用语言来描述,感觉词很穷。这就是我们那代人的脊梁精神
     
搂的烦闷了也会唱几句,别的也不会唱,管它调准不准,也就是瞎哼哼哇,反正是空旷的大野地,也不怕几只蹦蹦跳跳觅食的家雀和天空中飞过的乌鸦们笑话。那个时候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吃饱,能穿暖……
     
儿时干过的农活也是种乐趣,发小们比着干,干的好了自然能得到大人们的夸奖,我还记得王占金,这家伙从小就滑头,常在我们面前显摆显摆,和我们搂树叶时老哄他妈,在筐子底下放上些虚零咋虎的树枝,回家那个张扬劲,可一旦被他妈发现他捣鬼,听哇,他那个刀子嘴的妈骂得那个难听:二枪崩,再要是搂不满哄老娘就别回来吃饭了……
     
如今村里,可不是以前我在时的那个样了,不再是冬天两只手总是伸进衣袖里,缩着个脖子冻得鼻涕拉稀的年代了,那时怕冻头套着毛袖袖,鼻涕一抹用铅笔刀往下刮,穿着毛袜毡疙瘩,女人们也不为下顿饭吃什么烧什么着急发愁上火了,取暖用的是土暖气,做饭用的是电饭锅煤气灶,现在也很少有人外出打工了,家里换一瓶煤气就能烧好几个月,价格和城里差不多,冬天烧炕取暖都是买那亮晶的大块煤,土暖烧的和城里的暖气温度也不相上下。如今的年轻人谁还烧柴禾那玩艺,人家都嫌赃家里不干净,烧水有电水壶,做饭有煤气,取暖有暖气……
    
如今人们嫌那柴火碍事,早早就在地里的柴草一把火化作了来年的肥料,这就是时代不同,人们的取舍不同,当年一到秋天弄得地里狼烟四起,这就是时代在改变,人们的观念也在改变。
 

    
如今的孩子们可是享福了,那像我们那时候没有闲着的时候,放了学剜菜搂柴拾粪,再看看现在的孩子学习的空闲时间不是玩电脑就是看手机,也不懂的帮大人干活,也是,现在的大人也舍不得让孩子们做营生。
     
看来搂柴拾粪只能是我们这代人的记忆和回忆了,问问你的孙子,外外子什么是搂柴拾粪,看看他们能不能回答上来?
    
搂柴拾粪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但那温暖的记忆永在心中燃烧,如今进了城住了楼房,散步看到被风吹落的干树枝,还有种想捡起来的冲动……

满满的回忆,小时候搂柴拾粪的记忆已融进了我的血液里……

上文链接:

羊倌二圪旦的故事【一】

羊倌二圪旦的故事【二】

羊倌二圪旦的故事【三】

羊倌二圪旦的故事【四】

羊倌二圪旦的故事【五】

二圪旦种地的故事【一】

二圪旦种地的故事【二】

好书任你读,只需点开链接即可阅读:

01.网络最流行小说:官场红人是如何历练出来的?
02.现代官场现形记:是男人就要活出个人模狗样!
03.平民屌丝的升迁之路
04.波云诡谲官场路
05.一个农村孩子的升官历程
06.权力的背后
07.冥婚鬼妻

08.青云直上:朝中有人好做官
09.官场上那些五花八门的套路
10.官场争锋
11.办公室的女秘书

12.红颜迁升记

13.小城官场

【作者介绍】李占青,网名牧人,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人。现在外地打工,业余时间写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情散文:烧柴禾的那些年
第一次如此神奇的柴火灶台,火力猛,节约柴,这设计太独特
2件有年代记忆的农活,80后妈妈讲给孩子时,他们不信
张选民||娄柴少年
拾草
【中州作家】乐悠悠:难忘拾柴火的辛酸岁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