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对当年和土牧尔台中学有关的那些人和事的记忆【三】

〓 第 1113 期  

|渠荣安  编辑|王成 



本平台“老事旧人”为原创文学平台,所发作品均为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转发、分享,谢绝任何媒体在不经过本平台同意的情况下转载和盗用本平台文章,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土牧尔台中学与土牧尔台镇几乎是前后脚建成的。

据资料记载,土牧尔台原本指的是新建村(人们也称其为老土牧尔台)的那个村子,19543月设立察右右旗,并在原黄家村北面开始建镇,至19559月旗委、人委及行政职能部门正式入住新建成的土牧尔台镇,同时也筹建土牧尔台中学,于第二年也即19569月正式成立,并招生四个班。说它与察右后旗一起诞生也不为过。它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自治区内国家建起的最早的一批中学之一。

经过内战、外战的战火蹂躏,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当时人们最大的事情就是能吃饱饭,有衣穿,读书属于奢侈的事情。大部分的适龄儿童无书可读,也无条件读书,为了生活基本上都是家庭中的童工。国家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还是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一方面办扫盲班使超学龄青少年能识得一些字,不再像父母辈那样做睁眼瞎。扫盲运动可以说是当时国家最了不起的一项伟大工程,使当时的绝大多数青少年乃至成年人受益匪浅。使他们后来能简单写一些信函、读书看报,甚至有人通过查字典把识字坚持下去开始自己的写作之路,最终也小有成就。当然重要的是大多数人有了文字交流生活,出门在外也不再是两眼一抹黑,变成了当初的文化人。另一方面就是在紧缺的经济条件下积极筹措财力、物力、人力兴办学校。本来财力、物力已经够紧缺了,但人才更加紧缺,当时文化人是稀缺资源。所以办学校师资短缺就成了最大的困难。尤其是办一所中学,其中的教师那在当时绝对是高级知识分子,土牧尔台中学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成立起来的。 

从它建成之日起,厚实高大的土围墙,围起的院落和出出进进不同凡响的人们,尤其是戴着眼镜、梳着很洋气发型的人给人一种神秘感。校园像紫京城一样让人们平添一种庄严的敬畏。

我姥姥家住在土中的北面,离北院墙约有二百多米,我小的时候从外面只能看到校园内高大的烟囱,问大人们为什么学校里面的烟囱那么高大?大人们告诉我说那是学校食堂的烟囱,因为要做几百号人的饭,所以不仅烟囱高大而且锅灶都很大,一口锅里能坐下五六个人,灶膛里烧煤都是用铁锹往进铲,食堂的厨师都有十几人,这一切都让我非常地好奇。

碰巧,六四年我舅舅结婚,他的岳父正好就是土中食堂的马大厨,因此,我对土中食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使我知道了食堂的厨师们都是个顶个的好手艺,尤其是马大厨、景大厨,那在现在的高级饭店里也是主厨。可惜当时的师生伙食情况也只能是让他们英雄无用武之地。我有幸吃过姨姥爷(马大厨)做的擦酥糖饼,在日后我再没有吃到过如此色泽金黄、层层叠叠酥绵可口的糖饼。还有他做的肥而不腻的扒肉条,红红的有些细皱的皮、绵软的白肉蘸着醋吃,没感觉就已经流到肚里了,就像人们说的猪八戒吃人参果。我还有幸目睹了景大厨做炒饼的烙饼过程,两块儿面中间刷些胡油,擀得很薄,小火在锅里烙熟后放在面板上晾一会儿,放在手里两掌一拍,啪啪,从边儿上就撕成了两张比纸都薄的饼。做出的炒饼绵软的像绸缎一般。

 图为当年土牧尔台三·三部队驻地

从我所了解的一星半点,可知当时的土中院里就是一个大师云集的殿堂,就连食堂里的厨师都是人才济济。

在没有踏进土中校园之前,我还曾经和几个小伙伴趴在土中的北院墙上看过学校运动会的片段。因为跳高跳远场地在操场的西北角处,距我们观看的位置较近,所以,跳高和跳远比赛印象比较深刻。尤其是跳高,高高的横杆一位选手一跃而过,他用的是当时比较先进的俯卧式跳跃动作。他的身体横飞在横杆上的瞬间形象永远地定格在我的脑海中。后来我成为一名旗级水平的运动员也许或多或少与此瞬间在脑海中的定格有一定关系。在这届运动会中我还知道了一个比赛项目叫竞走比赛,而且还知道土中有一位老师叫杨启,他好像在那届运动会上拿了竞走第一名。

提起杨启老师还有一件事令我记忆犹新,1969年中苏关系紧张,全国都在备战备荒深挖洞广积粮。尤其乌兰察布北部地区,各单位甚至家庭都在挖地洞。备战那段时间我们常看《地道战》、《地雷战》,其中《地雷战》中自制土炸药有一句台词:一硝二磺三木炭。我们也曾按此比例做过炸药,可惜都没有成功。那时有条件做这种试验的也只有土中了。有一次我听说土中制出了地雷,要做爆炸试验,我们几个十几岁的男孩子赶到土中东北上的田野里去观看,看见有俩人在一块开阔地上蹲下做着什么,不一会儿两人撒腿向我们这边跑来,跑出约有几十米,也趴在了一个莲针墩子的后面,不久紧跟着一声闷响那块儿地方上炸起一股尘土和烟气。当时看到也并不壮观,也许离得远一点,感觉还不及二提脚第一声的响声大,多少让我们有些失望。当时做实验的两位老师就是杨启和陈文翰老师。他俩飞奔的身影至今留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我上土中时杨老师还在土中,听说他为乌兰哈达水泥厂(后旗自办的水泥厂)生产水泥做高标号试验。之后就再没见到他。后来才听人说他和爱人赵竞珍老师一块儿调到了白中,再后来就听说两口子调到了呼市教育学院成了大学的老师。杨老师教物理,赵老师教数学。当时就是土中众多大师级的老师中的一对儿娇娇者。尤其赵竞珍老师这位天津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毕业后曾留在天津大学做讲师,后支边和杨老师一块儿来到土牧尔台中学。

老师讲课抑扬顿挫,手舞足蹈(恰到好处)声情并茂,学生们听得如醉如痴以至于终身难忘。

因为从土中校园里走出来的都是大孩子和带着眼镜、梳着很洋气发型穿着或气质和普通人很不一般的老师。再加上感觉很大很大的校院和里面的蓝砖墙红瓦顶的大房子。在我心目中它就是一座神圣的殿堂,所以我在六九年冬季之前一直都没有走进这所校园的前院(只去过后操场西边的家属院)。关于土中的人和事,只是在校园的外边看到和听人们传说的点滴信息。【未完待续】



平台其它文章链接点开即看:

官场争锋

问鼎官路

我对当年和土牧尔台中学有关的那些人和事的记忆【一】

我对当年和土牧尔台中学有关的那些人和事的记忆【二】

仕途无悔

乌兰察布方言版:我的白音察干

愣大喜正传【011】

愣大喜正传【010】

愣大喜正传【009】

愣大喜正传【008】

愣大喜正传【007】

愣大喜正传【006】

愣大喜正传【005】

愣大喜正传【004】

愣大喜正传【003】

愣大喜正传【002】

愣大喜正传【001】


【作者介绍】渠荣安,网名树人,五零后,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已退休。“草根涂鸦群”成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你只管努力,其他的交给天意:我赴宁晋六中(北校区)举办励志演讲
《爱上土牧尔台》
毕业近五十载,听七二届黄㛚学子深情讲述50年前的母校!
金霞:“后花园”里故事多——中沙中学记趣
中学“最严校规”:禁止男女生共同进出食堂
昨日记||开学第一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