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儿时老家桑干河畔赵石庄村记忆

〓 第 1140 期  

|于雁军  编辑|王成海



本平台“老事旧人”为原创文学平台,所发作品均为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转发、分享,谢绝任何媒体在不经过本平台同意的情况下转载和盗用本平台文章,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我于1967年农历1015出生于山西省阳高县古城镇赵石庄村,在村里生活了不到6年,于1973年的夏天,举家搬迁到了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后旗石门口公社曹不罕大队后渠村。在我的心中,赵石庄当仁不让是我的第一故乡,后渠村是我的第二故乡。这两个故乡都是我这辈子难以割舍的两个地方,都是我今生今世生命中不可缺的重要部分。


于家山下、桑干河畔的赵石庄村陪伴我度过天真烂漫的童年早期;一望无际的大草滩上、石门口水库河畔的后渠村陪我走完了后期的童年,懵懂的少年。

正如著名作家张爱玲所言:童年的一天天,温暖而迟缓,正像老棉鞋里面,粉红绒里子上晒着的太阳。我的美好童年序幕就这样在这座千年古村落徐徐拉开了。

儿童眼里的世界有时大,而有时又小,随着我对周边环境的观察、感悟,随着我对身边大人、长辈的说教反应,这个新奇的世界忽大忽小,在我幼小、稚嫩的心田不断轮回。

儿时父母常带我走街串巷,从父母与乡里街邻唠嗑的过程中,我耳濡目染对家乡的大概就有了八九分的印象。

在我儿时的眼里,当时赵石庄的大户、富户、做官、有身份地位、有学问的人家,兰家当之无愧。兰氏经过明朝兴旺,清朝兴起,民国兴盛三个时代的滚滚洪流的洗礼,经历了种族谋生存的曲折坎坷磨难,兰氏家族逐渐发展壮大、成熟、名声远扬。仅赵石庄兰氏一支就繁衍了1500多人,形成堡里堡外“ 三大院花匠铺木匠铺等居住群落。其时,最具盛名的是堡里的兰家大院。堡里旧时的兰家家大业大,为了防匪患,筑起了村池堡宅。他们用村堡把杂姓分隔于堡外,兰姓有身份的族人统统住在堡内。堡内的院落错落有致、曲径通幽,规模之大、庭院之深难以形容。在面向正东的堡楼(也称作堡门口)上刻有三个大字“赵石场”,堡楼高大气派,现在还屹立在原址。兰家大院虽比不上乔家大院及王家大院、皇城相府气派、宏大,但它小家碧玉,自成一体,是晋北地区特具代表性的四合院群住宅。在清朝光绪年间,赵石庄宗教盛行一时,寺庙众多。兰家发动本村老百姓及士绅们陆续建起了数座仿唐朝建筑风格的寺庙。象堡门外的观音堂、王爷庙、龙神庙、奶奶庙、马王庙、狐神庙,堡门内的关帝庙、镇王庙等。在一个村里产生了如此多的承担不同功能的寺庙,实属罕见。这些庙规模大小不一,风格独特,尤其镇王庙可称得上雁北地区寺庙的代表。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兰家大院只有几处有人居住,方有点生气,其余年久失修,坍塌破败不堪,只留下残垣断壁;寺庙仅仅存在于老年人及关心村庄发展的有心人的脑海里,一切都荡然无存。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除了许多对家乡的美好记忆以外,饥饿与我的童年如影随形。当时我们小孩和大人一样主食就是高梁面、玉米面、上级救济的红薯干、磨土豆粉的渣,到了冬天把冻土豆当作干粮吃。问题是就这些粮食也是有限的,感觉每天也吃不饱。我们经常饿地前心贴后背,肚子不时饿的咕咕乱叫,所以,小伙伴们个个面黄肌瘦也就不足为怪了。我们小小的年纪本应该享受着衣食无忧、天真烂漫的童年。然而,我们小小的记忆里唯一的念想只想着如何能够吃饱。饥饿困扰着我们的生存、摧残着我们的躯体、影响着我们的成长与健康。饥肠辘辘的感觉,就好像是站在广阔无边的田野,空洞的眼神只能望春秋水;饥肠辘辘的感觉,如同大海的苦水,一直翻腾着,没有停止的意向;饥肠辘辘的感觉,也好像是针刺到手尖,应急性地猛然把手缩回而无法忍受的感觉。天无绝人之路,有时候总是有办法解决一时饥饿的。有一回,我们几个小伙伴在生产队饲养院玩儿的时候,正赶上饲养员给小羊羔往添加刚煮好的黑豆。只见,饲养员端着用柳条编织的一小笸箩料豆,后面十多只小羊羔咩、咩、咩叫唤着,小跑着追赶者饲养员,看上去小羊也是饥饿了。饲养员吆喝着小羊把料豆倒到了地上供小羊吃、饮水的长条形木器皿里。我们立马停止了玩耍,站在原地,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黑亮、黑亮的豆子从饲养员手托的笸箩里缓缓地流进了地上的长条形木器皿里。此时,小羊羔一颠颠地慢跑着一拥而上,把头伸到了木器皿里,在享受着属于他们的美味佳肴。与此同时,我们四个小伙伴(九号儿、晋乐儿、润琴)也都伸长了脖子,探着身子,牙齿咬着手指,不经意间口水流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瞄着器皿里逐渐减少的黑料豆。我们心急如焚,生怕小羊羔把豆子吃光了,但又不敢向那个盛放料豆的木器皿挪动半步,因为饲养员站在一旁看护着小羊羔进食。过了不一会儿,而我们却好像度日如年。饲养员瞅瞅小羊羔吃得差不多了,转身进了饲养房,根本没有注意到我们存在。一刹那,我们四个小伙伴不约而同,如离弦之箭向木器皿冲了过去,把脏脏兮兮的小手伸到了木器皿里,与小羊羔抢起了料豆。小羊羔好像并不清楚我们这四个贸然闯进它们领地与它们争夺食物的小人,咩咩叫着好像不大欢迎我们。我们可不管三七二十一,不断大把大把地往嘴里送着从未品尝过的美食,嘴里塞得满满的。器皿里的黑豆让我们吃了个一干二尽,而且还把掉在地上的豆子,也捡起来吃掉。我们四个小伙伴吃完后,心满意足地用手抹抹嘴头,顺便把头伸到桶里喝了几口清水,拍打着第一次鼓起来的肚子,一路小跑飞也似地从饲养员消失了。

从此以后,我们掌握住了饲养员喂小羊羔的时间规律,我们也就成了生产队饲养院的常客。其实,最后饲养员知道了我们与小羊抢食,也许他看见我们的确很饿,所以也不怎么管,睁一眼闭一眼也就过去了。后来,我们的胆子越来越大,还去饲养院黑洞洞的一长溜的马厩里,小心翼翼、偷偷地潜到马正在吃草的马槽旁与马抢料豆、抢榨油剩下的渣滓做成的料饼。饲养院是我们儿时的乐园,我们利用堆放着许多大草垛子、马牛羊厩捉迷藏,饿了还能吃料豆。但好景不长,饲养员发现我们危险的举动后,怕出危险,把我们哄走了,再也不让我们进去了,还告诉了我们家长。大人也怕我们小孩出事,也就对我们管束严了,再也不让我们去饲养院玩耍了。

他们想出个主意,为我们每个小孩缝个小袋子,在秋天的时候,挂在脖子上、胸脯前,让我们三五成伙,进入村边地头里的青纱帐里去摘生产队套种的黄豆、黑豆、红豆等,拿回家全家煮上吃,充饥。就这样我们既找到了另一个解决饥饿的办法,有有了一个玩耍的乐园。

夏末秋初是我们北方最美的季节,玉米、高梁长起来了,足足有一人多高,这就是令人神往的青纱帐。这无边无际的青纱帐,黑压压、阴森森,风一刮,随风飘荡,发出哗哗的声响。有时吓得我们五、六岁的小孩毛骨悚然,战战兢兢,想着赶快跑出去。然而饥饿驱使着我们又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向前摸索着,一边把摘下的豆子放到袋子里,一边探头探脑地往前迈步,还要环顾周边的小伙伴不要走得太远不至于形单影只,茕茕孑立,踽踽独行。当我们把豆子摘满袋子,相互叫着小名,高兴地结伴涌出青纱帐的时候,如释重负。此时此刻感觉到,这浩瀚的青纱帐,绿的像翡翠,辽阔的像海洋,阳光照耀下,油亮的绿叶熠熠闪光,微风吹过,荡起层层波浪。

我常想,战争年代,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绿色的青纱帐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当年与我们父辈一样,无数游击健儿们在青纱帐里神出鬼没,巧妙迂回,拔据点、打伏击战,打得敌人狼奔豕突、抱头鼠窜。青纱帐让鬼子们闻风丧胆、望而怯步,青纱帐边也成了鬼子们的鬼子们的葬身之地。

如今70多年过去了,在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当年打鬼子、打顽匪的动人故事。有时候我们小伙伴们摘完豆子后,还在青纱帐里戏耍捉迷藏,一玩起来,全然忘记了在青纱帐里的害怕。渴了折两根高粱秸或玉米秸啃一啃,甜滋滋的就像甘蔗棒一样,既解渴又解馋。困了就在玉米地里躺一躺,天当被、地当床,玉米高粱遮阴凉。有次我们睡过头竟忘了回家,引得家长四处吆喝找我们,及至找我们少不了又要挨揍一场。

我的童年尽管充斥着饥饿,但我的童年又充满了快乐,欢乐永远是童年的主旋律。童年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童年是初生的太阳,用明媚的阳光迎接新的一天;旧时生产队饲养院就像那大文豪鲁迅笔下的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赋予我无限的童趣;村里涌现出的兰氏前辈大儒、父辈英雄精神教会为民请命、为家国奉献;于家山宽阔的胸怀、千年古村赵石庄的历史文化底蕴、茫茫无际的青纱帐使我变得坚强;经久不息、缓缓流淌的桑干河给予我无限的力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仙壮阳药酒方
晚凉入衣袂
走过青纱帐
桑干河
清晨我走向桑干河上
小小说看台||王思海:亮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