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母亲的拐杖

〓 第 1286 期  

文|竺元平  编辑|一笼莜面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拄着拐杖,这当然不是像电影里见的地主老财拄的那种文明拐杖,而是母亲的一条“腿”。母亲从小就残疾,这在我以往的文章中多次提到过的。别看母亲整日拄着拐杖行走,可当我们听到拐杖戳地的“咚”声时,我就知道母亲就在身边,这“咚,咚”的声音就是我们小时候的安全。

儿时就听母亲讲,她十一二岁的那年,忽然有一天觉得腿有点儿不舒服,从此病情逐步恶化,直到不能下地走路。病床几年后,寻医问药成了全家的家常便饭,姥姥姥爷整日愁眉不展,好的是母亲下面又有几个妹妹,家中也有了些活力。

四五十年代的北方农村,贫穷落后,缺医少药,再加上当时封建思想浓厚等多种因素,促成了母亲的终生残疾。母亲刚20岁,就嫁给了父亲,随着全国的解放,贫苦的农民翻了身,国家成立了人民政权,条件渐渐好起来,母亲的腿疾也有了好转,不用卧床,只要借助拐杖,就可以像正常人那样行走。从此,母亲就靠一根拐杖走门串户,操持家务,还一手把我们兄妹几个带大。六十年前的拐扙都得自制。一是没钱买,二是买来的拐杖不结实,不适合母亲用。父亲想了个办法,用农村干农活的木叉改制,“丁”字型木叉柄(叉把带叉脑的那种),经木工修理,用刨子推细,再刨光方便手握,经木工师傅修理后的拐杖,稳稳地握在了母亲的手中,得心应手,不耽误家庭活计。一支拐杖使用几年后,触地的那头就要被磨细,拐杖自然渐渐变短,母亲使用起来有些弯腰费力,父亲就得再找一支新的木叉柄,重新加工,而且在接触地面的一端另外加一层耐磨层。

一支新的拐杖就做成了。母亲用拐杖行走,不是每个健康的人都能模仿的。只见她翘起左残腿,左手拿拐杖着地,右腿正常行走,左右交替向前,走起来路来,节奏明快,“咚咚”有声,走得快,“咚咚”的频率就高,走得慢,“咚咚”也慢。母亲走路“咚咚”的快慢,就可以知道她的心情。所以,“咚咚”声就是母亲,“咚咚”或快或慢,给我们都能带来愉快和欢乐。

母亲一手拄着拐杖,能干所有的家务,喂猪养鸡洗衣做饭,一点都不差健全的人。一手拄拐,一手端盆,平衡掌握的稳稳当当,盆里的水也不向外溅出一点儿。即使有母猪来抢食,母亲也能顺手应付,没有一次因为猪抢食而把猪食撒落地下。当家里秋收紧急时,母亲还能拄拐到附近的地里,帮我们收割庄稼,却是有些困难,又费力,蹲不下,站不稳,只能坐在地下一步步向前挪,那情景让儿女们无不落泪。不过,记忆中仅仅是数次到地里干活,往后便不见母亲下田劳动。只在家里操持一切家务,丝毫不影响我们全家七口人的正常生活秩序。

 八九十年代,儿女们渐渐长大成人,发现拐杖头为什么不套上一个胶状小帽,拐杖不是更结实又有弹性了吗?于是母亲的拐杖,由原来的二年换一支变成了四五年之后才换一支,使用起来比原来舒服多了,开心的母亲,用着既轻便又结实的拐杖,感到儿女们长大了,也聪明了,会心一笑。也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满足。

母亲拄拐杖有五十年的历史,可谓时代漫长。半个世纪不是一个短时间,母亲从刚拄拐到熟练使用拐杖,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水平,难怪全村的人去模仿她,却达不到母亲使拐杖的水平。

母亲的拐杖既当腿,又能作“手”。地下有物要取,拐杖来帮忙,一捅,一点,一提,一拉全部搞定,那娴熟的动作眨眼就能完成,有时大街上的咬人狗也不敢近前,母亲手中常有拐杖。

最让我忘不了的是那拐杖触地的声音,只要“咚咚”节奏一响,母亲就在身边,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回首望一望,这熟悉的声音陪伴着我从小到大渐渐成人,直到母亲离开。即使现在,一听到“咚咚”的类似声音,条件反射般地会想起母亲来,就像母亲活了一样。然而母亲走了,“咚咚”声也停了,我也哭了。

自从母亲去了以后,那熟悉的声音渐渐远去,几次回老家,似乎又能听到远方的呼唤,那声音由远及近,侧耳倾听,才知道这已是不可能的事。母亲临终前还嘱咐过我几句话,其中就有拐杖的事,她说,妈去了以后要把那根拐杖给妈带上,下辈子或许还能用得上。多么让人心酸的话啊!我就照着母亲的话将那支陪了她大半生的“好帮手”塞进了棺材。如今将近20年过去了,母亲及那根似母亲的拐杖仍然是我心中的牵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父亲的“拐杖”
母亲去世追悼词
【专栏特刊】潘丽洋|留一片爱的天空
节气里的父亲
【原创】黄敏:父亲,老了
【智慧背囊】藏在拐杖里的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