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忆中的供销社

第 1606 期    

文|周胜利  编辑|王成海

“老事旧人”网上小店,保证货物品质,需要再买,可加微信


供销社,対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几乎没什么印象。而我们50
、60后出生的这一代人,提起当年的供销社,那是多么的熟悉啊。

那些年,在广袤的农村,自然村没有小卖部,只有行政村才有供销合作社,人们简称为
供销社。

我们村的供销社,位于大队部的西南角,是沿村道坐北向南的一溜砖瓦房,从东往西大约有五、六间房的长度。供销社门前是一条比较宽敞的泥土路,视野比较开阔。跨过土路,是村里常年积水的
“茹家大池塘”,池塘春夏秋三季,碧水悠悠,清澈得如一面镜子。每天早晚,池中鸟鸣声声,蒲苇摇曳,凉风习习,鱼跃欢歌。故而,供销社建于此,也称得上是村中的“风水宝地”。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实行计划经济的体制,物资供应相当的匮乏,紧俏商品实行凭票购买制,而供销社成为百姓们唯一的购货渠道。部分短缺商品实行买一带一滞销品,如买袋洗衣粉,必须再购包火柴等。倘若哪家娶媳妇、娉闺女,想买点大宗商品,像自行车、缝纫机等
只有提前到供销社,给售货员陪一副笑脸,献百般的殷勤去“走后门”排队才能买到手。至于日用百货,如东家缺个针头线脑,西户没了酱醋盐茶,大姑娘小伙子结婚买块布料缝制新衣,都得来供销社购买。尤其是逢年过节,大人孩子来供销社购买节日用品,开门便是人扛人,人挤人,吆喝声,嘈杂声,小孩儿的哭闹声,汇成一曲热闹非凡的购货交响乐。


村里的农人们对待供销社的感情,真不亚于首都人民对待北京王府井大街。特别是冰冻三尺的冬天,日头好的时候,村中那些上了年岁的老头、老太们,齐聚在供销社门口两侧晒太阳,抽上一袋旱烟,天南地北,古今中外,奇闻趣事,开始漫天拉家常,村中许多闲话,多数从这里传播出去。尤其是李老光棍摸黑上了张家媳妇的床,楊姓楞头青小伙子亲了王寡妇的嘴等小道消息,一经这里加工炒作复制后,便会传遍全村的角角落落。
我们小孩子,当然不关心这些流言蜚语,我们只关心如何能吃上一块糖果,怎么样才能玩得更欢畅点。

供销社前门面中间位置,都开着一个很宽敞的大门,左右各有一至两个大窗户,门窗都装有透明的大玻璃,外面还加装了防盗门板,最上面用水泥抹就的几个红漆大字
“发展农村经济,保障社会供济”,看起来,既威严又温馨。

走进供销社的门,那烟酒的香味一下子就涌满了人们的鼻腔。
一长溜髙约一米多的半工型柜台把房间划分为两部分,北部和东西两头是商品摆放区,也是售货员的每天坚守的阵地。南部是顾客观看和选购区。从我记事起,大姑夫就是村里当了一辈子的售货员。


undefined
售货员们每天上班后,首先将柜台用湿布擦干净,然后在地面上洒点水清扫干净,最后将所有货物摆放的整整齐齐。

我始终忘不掉的是,供销社的屋内空地中间,安放着一个大火炉子。冬天,附近或左邻右舍的孩子们,从家里偷出土豆,切成片片,在炉盖子上烤熟吃。还有村中的懒汉和酒鬼们,倒上一两散装老白干,就爬在柜台上,在没有任何下酒菜,一边闲拉呱,一边喝小酒,不知不觉就把一两酒喝下肚子了
……

在那个最艰难的年代,能当个售货员,那可是一份让人很值得骄傲的工作。谁家吃杀猪菜,喝羊杂碎或者偶尔吃一顿油炸糕,人们首先想到的绝不是大队干部,而是供销社的售货员。农人们秉持着传统的观念,如若能叫上售货员吃一顿饭,再喝点小酒,那也是一种荣耀。他们图的就是和售货员们拉近关系,以后说不定在啥时,就能享受到
“走后门”购物的优厚代遇。因为,做一名民办教师是“臭老九”,人们嘴上说的是尊师重教,其实心里很不待见他们。而对待售货员,骨子里就潜藏着敬畏和高看。所以售货员是香饽饽,虽然说不上是土皇帝,那也是人上人!

我记得很真切,
我们村的供销社,北墙的货架上,排放着红的、黑的、白的、灰的各色大布卷,每逢顾客来买布,售货员总是费力地搬下大布卷,平放在柜台上,用尺子量好后,拿起小剪刀,剪一个小口子,然后双手揪住剪开布豁口的两边,用力一撕,只听“嗤啦”一声响,量好的布便于商品布分离,而后左叠右折就好了,交给顾客,收了款,最后还要将大布卷费力地放回原处。


那东西两头的柜台里、货贺上,多数是日用五金、学生文具、糖茶烟酒、酱油、醋和苏打之类的小百货。这两节柜台,也是我们小孩童最愿意浏览的地方,那糖果、月饼、饼干和白酒散发出的馋人的香味,香得我们口水直往肚子里咽!

那年月,我们国家并不富裕。村里的乡亲们土里扒食,挣钱的机会不多。一年四季的零花钱,绝大多数人家靠鸡屁眼里扣鸡蛋。攒上十天半月,够三、二十颗鸡蛋,端在供销社换成钱。舍不得花,细水长流,支应着一年四季的零碎花销。供销社收下农人们卖的鸡蛋,隔三差五顾上村里脚力好的壮汉(白钱贵),肩挑着两篓鲜鸡蛋,颤悠悠地踏上去总社的路程。到了秋冬季,供销社开始收猪羊。农人们养的猪,多数是菜猪,毛重只要够了
120斤就卖了。供销社同样是收下几只猪羊,顾人慢腾腾地赶着送交到总社。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物资充裕不说,每个村都有百货连锁店,就连农资、化肥、五金、交电都出售。而当年的供销社,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早已被冲淡了。况且不存在任何紧俏商品,更不存在走
“后门”而购物。


undefined哈哈,渐行渐远的那个年代,全国有多少个让人羡慕的供销社,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

中滩供销社,是我童年生活缩影的一部分,它永远珍藏在我记忆的最深处……

好看小说阅读平台,点开即看:

官场红人

权力的较量

她爱了他二十年,可现在,她就要撑不下去了

 

【作者介绍】周胜利,托克托县退休教师,喜爱文学,笔耕不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忆深处的大联社
记忆河流之3 左云城关供销社 I 郭宏旺
钟玉武:供销社—— 甜蜜的记忆
供销社
擦肩而过的爱情
红砖红瓦的房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