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懂视角之外的IBM,云和认知之外的另一个支点

AlphaGo对战柯洁,刚刚开始的故事,我们就猜到了结局。在中国版人机大战首日,我就在微博上说,这是一场只剩下公关价值的比赛,对人工智能发展本身毫无价值。

一年前就胜过李世石的AlphaGo,经过一整年的训练,能够轻易战胜柯洁,这根本不算新闻,因为包括柯洁也意识到这是一场不可能赢的比赛。即便今天赢了又如何呢?工业革命初期,也曾有过马车与火车的竞速,今天的比赛放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回望,也许给我们也会是同样的感受。

所以,我们应该用更长的时间跨度来衡量这场比赛,一场秀永远是娱乐版的头条,而真正的人工智能应该在商业领域释放光彩。当AlphaGo还在秀棋艺,Watson已经在医疗行业踏踏实实地落地了,对于IBM向云和认知的转型,业界总是多了一些误解,少了一些深度的理解。

是时候,还原一个真正的IBM了。

视角之外的IBM

很多人对IBM其实并没有直观的理解,一方面是基于数字,例如最近一些季度的财报,IBM确实在转型路上有些步履维艰。另一方面,则是媒体报道,这些分析实际上也是建立在数字上。

我常说,对一家企业的判断不要轻易地下结论,任何一家世界500强企业都是一只大象,通过某些细节进行判定,很容易以偏概全,导致盲人摸象。很多IMBer都不懂IBM,何况路人?

今年很凑巧的在一些场合,接触到了IBM。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感受一下日常视角之外的IBM。

第一幕是今年的汉诺威,在全球最著名的企业级科技cebit展会上,IBM的展区吸引了很多路人的目光,包括我在内。现场有很多不同国家的科技公司,他们对IBM的评价都是很积极的。

我们会感受到,在真正有商用价值的人工智能的维度上,waston实际上要比AlphaGo影响力大得多。作为一个坚定的反人工智能作秀的人来说,AlphaGo通过每年一盘棋聚集的人气,远没有waston在医疗行业的落地应用那么靠谱。

第二幕是在硅谷,GTC2017的现场。作为人工智能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大会,IBM并没有用很恢弘的展台吸引参会者的注意力,简简单单的一个橱窗里陈列着认知裙子。这对于IBM来说就已经足够了。虽然,这条裙子在环绕四周的各种无人驾驶卡车,货车,拖拉机显得非常另类。

这条在纽约大都市时装庆典(Met Gala)上被模特儿卡卡罗莱娜·科库娃(Karolina Kurkova)穿着的裙子,展示的是对海量的图像、视频、文章和社交数据的分析和学习,也许它没有无人驾驶汽车那么显眼,可是它鲜活的呈现了社交数据与生活的联接,让“认知”看起来并不那么商业,离我们距离并不远。

从这些特别的视角,我们不难发现IBM确实在发生改变,IBM的布局早已经放在了人工智能上,同时IBM也愿意离用户更近,愿意与行业和生活贴得更近。在很多人的理解中,IBM的转型过于缓慢,最大的原因还是IBM的体量巨大

大象转身确实很难,但一旦转过身来,也将是压倒性的优势重现。

IBM没有错过云,只是思考的时间有点长

受到AWS的刺激,整个科技界都是一番向云转型的态势,相对而言IBM要比微软和甲骨文等公司转型的节奏慢一些。

必须要承认,不同的公司对云的切入点也是不同的。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IBM的业务组成中硬件的占比较高,相比于微软和甲骨文等公司的软件核心业务来说,向云转型的效率固然要打一些折扣。

但是,我们分析整个云计算市场的走向,无论是AWS,微软还是国内的阿里云,他们以互联网公司为基础,打开了新型企业的市场,取得了第一阶段的领先。但从调研数据看,目前仅有5%的工作负载跑在云端。这说明全球范围内,企业上云的脚步才刚刚开始。真正的决战还未展开,说IBM已经错失了云计算的机会,也有些为时尚早。

实际上,在2013年IBM收购SoftLayer之后,IBM在云计算业务上的进展就比较明显。只是传统业务的下滑掩盖了这一事实。根据IBM财报披露,2013年的云计算收入为44亿美元;2014年云计算收入70亿美金;2015年云计算收入则已经超过100亿美金。当然相比于云计算公司,每年超过一倍的增长率来说,这个增长数字也算得上是中规中矩。

当然,转型一方面是速度,另一方面则是效率。单纯的云计算已经不能让IBM实现逆袭,但如果加上人工智能,故事就有可能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开始。

IBM赶上了AI的风口,认知已经在落地行业

谷歌AIphaGo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掩盖了IBM在人工智能方向上所付出的努力。但是,我们更需要知道的是,AlphaGo还在下棋,而IBM Watson已经在医疗等行业落地。

去年CES上,作为第一个在这种消费电子展会上演讲的IBM全球CEO,罗睿兰说,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对数据的理解不同,这就是认知时代。而云和人工智能,可以共同定义认知。

对“认知”这个理念的营造,我当初也是心存疑虑。因为相对于人工智能的清晰度,谈认知等于另造了一个新的概念,那么IBM为什么不直接将战略定义为人工智能呢?

事实上,我们梳理IBM过去的成长史,会发现在百年的历史当中,产品形态和战略发生过无数次的改变,但唯有一样东西没有变,就是:行业思维。

换句话说,所谓的认知商业,就是建立在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上,用行业客户的需求作为支点而形成的新体系。这是人工智能在商业领域,在行业中的表现形式。IBM认为,目前商业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不能发掘数据的价值,数据如何在商业中运用,仍需要人来进行判断。商业不仅仅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还需要考虑法律、伦理、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因素。而这些有温度的判断,很难由计算机来完成。因此IBM认为当前人工智能要做的是“认知”数据的价值。

以著名的Watson为例,首先它是基于云的,Watson通过提供API使企业接入Watson平台,这是标准的云服务。其次,这些API包括了语义分析、情感分析、关系抽取、深度学习、知识提取注解、递归神经网络、问答验证等这些非常明显的人工智能应用,这类人工智能的能力,就是满足理解、推理、学习、交互,这构成了IBM所称“认知”的核心。

那么,云和这样的人工智能的结合,加上行业的支点,就成为了IBM对行业提供的认知解决方案。比如,Watson+医疗,形成IBM Watson for oncology辅助癌症诊断解决方案。Watson+金融,就变成了Watson金融行业的解决方案。

很多人习惯于用谷歌AIphaGo来对比IBM的Watson,而我认为,IBM最大的成功都是源于商业,源于行业。Watson早在2011年就已经战胜过人类,深蓝20多年前就已经对战过卡斯帕罗夫,而随后的多年,IBM都是努力将这些能力结合行业的需求,慢慢谋求真正的落地。所以,行业的支点,必不可少。

没有失去机会 新的目标是下一个100年

是的,任何当得起伟大这个形容词的企业,都有能力在沉浮中寻找下一个风口。尤其对IBM这样一家已经走过百年的巨头来说,今天已经是它的最低点。换句话说,任何一个百年老店,在开启下一个百年战略的时候,有几年的过渡期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反而一个足够体量的公司,如果能够踩中下一个时代,也会很快翻身。IBM现在踩中的就是:在行业上推动云加认知。

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了,也颠覆了其中的一些行业,但是绝大多数行业的主体是没有被颠覆的,银行还是在做银行的事,电信还是在做电信的事,互联网重构后的新兴行业,慢慢变成了传统行业的补充而不是颠覆。

所以,IBM一直在串着行业那条线往前走。而当行业开始思考云,当行业开始思考大数据,当行业开始思考人工智能的时候,其实IBM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以及思考方式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互联网改造了很多行业,更多的还是局限于支付和CRM等有限应用,相对而言这对行业来说,仅仅是边缘。但IBM要做的必然是行业的深度需求,比如电信,IBM讲的是电信里面网络的设计、网络的搭建、网络的运营、网络的支撑,后台流程是供应链到系统网络的搭建,里面的库存管理以及合规性管理。这是互联网很难改变的,行业的根本性需求。而这才是IBM最为擅长的东西。

实际上,以Watson在当今世界上的影响力,如果IBM能够接受分拆,它一定会是一家很高估值的独角兽,但IBM不会轻易分拆,因为行业的理解没办法分拆。所以,我们不难发现,任何技术走向成功,都离不开行业的支点,AlphaGo最大的盲区就是缺乏行业应用,所以注定了只能是一场秀,而以Watson为代表的IBM,有机会在新的风口上重现蓝色巨人的光辉。

文/郑凯

科技正能量,推动新科技

合作请联系

微信:zhengkai9979;QQ:24401313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懂IBM Watson,才算真正理解人工智能
IBM第四次转型,Watson担纲
人工智能真的能代替人类?
不输 AlphaGo? IBM 准备用这台“超级电脑”革新自适应学习
洗牌加速,程序化购买将步入人工智能时代
七年狂砸420亿美金,“新IBM”正在打造一个怎样的平台战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