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黄河数字化治理,看TECH4ALL的技术平权主义
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距雅拉达泽山约3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面积为3-4平方米的泉眼,清冽的泉水汩汩流出,这里是黄河源。
 
黄河,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地,从古流淌到今,随着黄河流淌的脉络,时代也在悄然更替。


“母亲河”一直以来都面临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洪水威胁、水沙调控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随着近年来以5G、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ICT技术的成熟,黄河的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也开始向新技术手段靠拢,这些新兴技术为守护黄河的源远流长开辟了一条新路。 
 
信息技术应用于黄河生态保护与管理

在今天,由IUCN、新华社、华为联合举办的“让科技与自然共生”在线论坛上,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安新代介绍,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黄河流域还面临四大挑战:
 
第一是水资源短缺——黄河占全国2%的水资源量,承担了全国12%的人口,15%的耕地,14%的经济总量供水任务,现在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已经超过80%。
 


第二是生态环境脆弱——黄河流域是我国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生态脆弱类型最多、脆弱表现最明显的地区,近些年来,黄河上游水资源的涵养能力有所提升,但还没有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黄土高原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治理,但是现在每年平均出沙量还有6-8吨。
 
第三是洪水威胁——由于黄河下游是地上悬河,黄河下游河道一旦决口,泛滥影响面积最大达到25万平方公里,北抵天津,南达江淮,黄河防汛问题也是国家心腹之患。
 
第四是水沙调控体系不完善——水沙关系不协调的局面将长期存在,水少、沙多,水沙异源, 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是黄河水沙的根本特性。
 
据介绍,黄河治理开发一直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技术更新迭代,无人机、无人船巡检等高效的新工作方式成为可能,让治理黄河需要的信息得以通过天空地水立体化采集,水务数据高效共享,方便管理,水质更好。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采用华为等企业的视频摄像设备,昼夜对黄河周边工程进行监测,通过对工程边坡变形、坍塌图像的机器学习,计算机自动智能的判断工程的变形程度,目前分辨率可以做到20×20厘米,实现了利用摄像系统对重要的工程、重要的险工日夜无人值守。
 
传统方法只能做到监控,却不能发挥数据价值,做到实时反馈,提前预警,基于人工智能的视频监控设备,不仅仅是对于自然环境保护传统监控手段的数字化,更是在数据采集、整理、分析、预测等方面的全方位智能融合,做到了堤防险工风险可控,洪水预警防患于未然。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将地理信息、遥感遥测、通信物联、智能智慧综合运用,成为技术用于保护自然的典范。

正在发生的水利技术革命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云大物移智”等新技术纷至沓来,水利建设进入数智化时代。
 
古有大禹治水、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今有数字技术驱动,传统水利技术与新技术的结合,不仅能提高水利事业的数字化水平,更关乎国计民生。
 
通过构建感知终端、融合网络、数字平台、智慧应用、综合决策指挥中心等内容,集成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ICT技术新能力,必将成为水利行业的新态势。实现水务"可视、可知、可控、可预测",将推动水务业务管理实现监管更高效、管理更精准、调度运行更科学的目标。
 
例如在河流高清视频监控系统中,高清摄像头获取视频图像后,通过网络把视频数据回传,经过人工智能分析和云计算技术,分析出违法违规行为,将结果上报并进行警示,通知工作人员处理。一系列流程不仅实现了数据无缝衔接,而且让治水真正具备了感知、决策、预警、调度与控制能力。
 


可见,一场水利技术革命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
 
TECH4ALL,一场“技术平权运动”

 
新技术愈加发达和无处不在的今天,如何通过技术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享受“公平”,俨然技术成了一场“平权运动”的新希望。
 
“科技从来不是为了扩大世界的差距,而是要竭尽所能包容彼此的差异。”因此,华为发起了TECH4ALL倡议——希望通过技术、应用和技能,实现数字包容,共同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而TECH4ALL行动不仅仅是华为的独角戏,而是聚合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组织、伙伴和专家,通过ICT技术共同为这个世界变的更好而努力。
 
除了环保领域之外,教育、医疗等领域,华为也在践行TECH4ALL的数字包容理念。通过华为搭建的全光网云数据中心的“云平台”,偏远地区四川蓬安的小学生第一次用上了远程录播互动系统;新冠疫情防治期间,华为联合国家远程医疗中心建设了远程会诊系统,河南2000多例县乡偏远地区的新冠肺炎患者得到了及时远程诊疗和救治。ICT技术经过一根根网线、一台台服务器、一张张屏幕,穿过千难万阻,正在赶赴最需要它的地方。
 
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从来不是同步的,过去多年,ICT等新技术在商业领域跑的飞快,已经帮我们实现了在生活和生产方面的变革,接下来这些新技术将填补非商业领域的空白,在降低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需求和负面影响大放异彩。
 
风物长宜放眼量,对于技术和技术应当扮演的历史角色,我们也应审视地看,我们依然需要自然提供给我们必要的产品和服务,我们需要农田、森林、河流、湿地、草原、海洋来满足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帮助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帮助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技术回归现实,是TECH4ALL的推动的技术公平。
 
正如今天在线论坛的主题:“让科技与自然共生”。科技与自然不是竞争,而是共生,科技不但可以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将开创更多环境保护的可能性。
 
天更蓝、水更清、生态更多样。科技让自然环境的改变有目共睹,同时也让自然环境改善充满希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实施方案》
保护黄河,科技部出招!
年均向黄河输沙2700万吨,“十大孔兑”该治了!
2022最美科技工作者丨中国水利学会推荐候选人——江恩慧
知名专家学者聚郑 献策黄河国家战略-郑州日报数字报
破解黄河流域复杂水问题的基本思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