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上第18课拓展阅读《婚礼和父亲》原文与赏读

婚礼和父亲

吴冠中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最高的奢望,我有幸品尝过这种欢乐。往事如烟,我和妻已是白头老伴,但当年婚礼中的父亲形象却永不消逝。

父亲是农村小学教员,兼种田,因子女众多,家庭生计艰难,考虑到田地少,子女长大分家后更无立锥之地,因此竭力设法让子女读书,将来出外谋生,免得留在家里没有活路。为了子女上学,他一生勤俭、节省到了极点,乡里人说他连尿也要憋回家尿在自家粪坑里。我是长子,最先实现他的意愿,努力读书,考进不要钱的师范学校,年年争得奖学金,靠考,一直到考取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的公费留学生,中了状元了!农村通信不便,当父亲得知消息时不知他和母亲是怎样的欣喜,而且,此后不久,又通知他我们将在南京结婚。

婚期前他赶到南京,内衣口袋里藏着100块钱,口袋用针线缝住。他没有告诉我如何筹措到这笔“巨款”,无非是粜稻、卖猪、卖鸡蛋、向亲友借贷……其实我事先并未向他要钱,当他摸出那一叠厚厚的钞票,我似乎看到鲁迅《药》中的华老栓,一清早出门时又按一遍腰里硬硬的银子,赶去换人血馒头来为儿子治病。为了省钱,父亲是坐慢车到南京的,车又误点,抵我们宿舍已是深夜。未婚妻拿出饼干请他吃,我知道他的习惯是不肯吃的,但这回真的吃了,吃了一些,未婚妻又请他再吃,我想这是多余的客气,但他居然又吃了,这样几次推让,他确乎吃了不少。事后,我们才知他从早晨离家,搭轮船,换火车,一整天没舍得在路上吃饭,而我们自己因无开伙条件,只在大食堂搭伙,就未考虑到给他做点什么吃的。我们的简单婚礼在励志社举行,因社内有老同学,费用给优惠,但没中餐,只是西餐,西餐就西餐吧。父亲生平第一次见西餐,我傍他坐,时刻照顾他。当服务员捧上一盘整条大鱼,轮流让客人各取所需,首先送到父亲面前,这当儿,正有人同我说话,未顾及父亲,他惊讶了,一面摇手:我吃不掉那么大鱼。我连忙用刀叉帮他分取一小块,他因不懂规矩感到难为情,其实,看他那土老头模样,别人早都谅解的。而我既中了状元,作为土老头的儿子,已毫无愧色。倒是回忆初到无锡城里上学时,真怕同学们讥笑父亲的土气。

在南京举行婚礼后,我们一同回农村老家去,父亲连人家送的鲜花,虽已开始萎谢,也要带回家,并一路向不相识的旅客炫耀:这是在南京结婚人家送的。母亲和家人早在老家门前等候,我们一到便放起鞭炮来,引来众多围观的乡邻和孩子们,父亲似乎显得比平时高昂起来。妻初次到我这农村老家,名副其实的寒舍,我虽曾真实对她谈过我家的情况,但仍不免暗暗担心她的失望与不满。但意外地看到我们的临时新房刷得雪白明亮,处处很整洁,父亲和母亲为此曾付出多大劳动!

半个世纪流失了,老屋早已拆除,父亲的坟早淹没于荒草或庄稼丛中,他的儿女天各一方,有时会怀念他。他的孙子,孙子的孩子们不再知道他!乡里的孩子们也不再知道他。但,就是他,受吴氏宗祠的委托,在村里首创私立吴氏小学。最初的私立吴氏小学今天已发展成一千余师生规模的中心小学,我用他的名义在小学里设立了教学奖励基金,作为纪念,忘却的纪念或永远的纪念! 

 作者简介

吴冠中(1919年8月29日-2010年6月25日),江苏宜兴人,毕业于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法国文艺最高勋位”和“巴黎市金勋章”得主,二十世纪现代中国艺术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终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及中国画现代化之探索,独创的“彩墨画”独树一帜,与朱德群赵无极被誉为“留法三剑客”。其著有油画作品《长江三峡》《北国风光》《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

阅读赏析

《婚礼和父亲》是现代作家吴冠中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的父亲到南京参加作者婚礼以及作者随父亲回老家的一幕幕往事。一位极度节俭而又以儿子为傲的父亲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久久挥之不去。结合父爱之舟》一文,读者不仅能从追忆的一字一句中,感受到父爱的细腻深沉,更能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深爱,哀伤与思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嫁女,父亲婚礼讲话听哭了!
女儿被嫁到了农村,父亲婚礼讲话听哭了
子女台上十分钟,父母台下十年功:烟台农村婚礼实景
《回眸人生》我的家(一)
女儿被嫁到了农村,父亲婚礼讲话听哭了所有人
农村女儿的婚礼上,父亲的一席话听哭了所有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