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清漆器分为14类

明清漆器         分为14类,有一色漆器、罩漆、描漆、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钿、犀皮、剔红、剔犀、款彩、炝金、百宝嵌等。

  一色漆是不加任何纹饰的漆器,宫廷用具常用此法。

  罩漆是在一色漆器或有纹饰的漆器上罩一层透明漆。明清宫殿中的宝座、屏风多用罩金髹。

  描漆包括用漆调色描绘及用油调色描绘的漆器。

  描金中最常见的是黑漆描金,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万历龙纹药柜。

  堆漆以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黑漆云龙纹大柜为代表。

  填漆是用填陷的色漆,干后磨平的方法来装饰漆器。

  雕填是自明代以来即广泛使用,指用彩色花纹装饰漆面,花纹之上还加炝金,是一种绚丽华美的漆器。它是明清漆器中数量较多的一种。

  明清的螺钿器厚、薄并存。憹螺钿至17世纪时有了进一步发展,镶嵌更加细密如画,还采用了金、银片,如故宫博物院藏的婴戏图黑漆箱 、黑漆书甲及鱼龙海水长方盒等。

  犀皮是在漆面做出高低不平的地子,上面逐层刷不用色漆,最后磨平,形成一圈圈的色漆层次。

  剔红是明清漆器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其做法是在胎骨上用多层朱漆积累到需要的厚度,再施雕刻。明初承元代肥硕圆润的风格,宣德以后,堆漆渐薄,花纹渐蔬,至嘉靖时磨工少而棱角见,至万历时刻工细谨而拘敛。入清以后,日趋纤巧繁琐。

  剔犀通称“云雕”是在胎骨上用两三种色彩有规律的逐层积累,然后剔刻几何花纹。

  款彩是在漆面上刻花减地,而后着色,用来装饰大而平的漆面,常见的实物是屏风和立柜。

  宫廷用具多用炝金,明鲁王墓中发现的盖顶云龙纹方箱是明初炝金的标准实例。

  百宝嵌是用各种珍贵材料如珊瑚、玛瑙、琥珀、玉石等做成嵌件,镶成五光十色的凸起花纹图案,明代开始流行,清初达到高峰。

  据《韩非子·十过篇》记载,我国是虞舜时开始使用漆器的:“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为食器……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朱画其内。”从现有材料看,漆器手工业形成一定规模,出现有较高工艺美术价值的制作器是在商代,当时,工匠们已经用色漆和雕刻来装饰器物,并以松石、螺钿、蚌泡等作为镶嵌花纹。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出土的一批漆器残片,制作精致,达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就是明证。
  战国时代,漆器工艺更加蓬勃发展。从湖北江陵和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大批精美的漆器看,这些漆器的制作技法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两汉时期,漆器工艺可以说达到了高峰。西汉漆器上承战国而又有所开拓,有些器物十分相似,有的则无论形制、技法都为战国所未见。漆画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唐宋时期的漆器,其装饰技法向更加多样化发展。
  元代漆器,名匠辈出,艺臻绝境。这时期的作品类别繁多,其中以雕漆发展最为显著,特别是元末明初的嘉兴西塘的名漆工张成和杨茂,将雕漆工艺推向了历史的顶峰。他们的这些风格,对明初的雕漆工艺影响极大。
  明清时期,我国漆器工艺更趋于繁盛,品目繁多,而且其制作工艺也有所发展,尤其在描金、螺钿、款彩、镶嵌等方面,其成功的作品,谨严细致,精美绝伦,有很高的工艺美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为了叙述方便,下面对明清漆器进行分类叙述。
  一色漆器:传世的明清一色漆器,以黑者为多,朱、紫次之,黄、绿、褐等又次之。此外,金髹也属一色漆器范围,它又名浑金漆,其金色外露,上面不再罩漆。
  罩漆漆器:罩漆是在色漆或描绘竣工后,上面再罩一层透明漆,这种工艺早在南宋时期便已流行。其中的罩金髹,是用金箔或金粉粘着到打了金胶漆的漆面上,再罩透明漆,其优点是金色受到罩漆的保护,不会磨残。此外还有一种洒金漆器,即漆地上洒金片或金点,上面再罩透明漆,金点或金片有大有小,有疏有密,起到装饰作用。
  描漆漆器:描漆包括描漆、漆画、描油三种。顾名思义,即将漆或油彩等描绘于漆器上以作修饰,战国、西汉的彩绘漆器皆可归入此类。但由于雕漆漆器的流行,此类漆器在明清漆器中所占的比重也较小了。
  描金漆器:描金漆器的制法,系在漆地上先用金胶漆描绘花纹,趁它尚未完全干透时把金箔或金粉粘着上去。这样可令漆器金碧辉煌,更富于装饰效果。
  堆漆漆器:堆漆漆器,即在漆器面上以漆灰堆出花纹,经雕刻后上漆,或用模子在堆起的漆灰上印出花纹,然后上漆。这种技法颇有假雕漆的效果。
  填漆漆器:填漆就是在漆器上做出凹下去的花纹,把不同色漆填进去,待其干后磨平,使它像一幅设色画。还有一种填漆是把彩漆填入细而浅的划纹中。这种漆器常用皮胎、黑漆作地。
  雕填漆器:雕填漆器是明清的一个大类,数量之多仅次于剔红,以色彩斑斓而著称。它用彩色作花纹,阴文金线勾轮廓及纹理,有的还做锦纹地,艺术效果绚丽华美。这些花纹有的是雕后用彩漆填成的,有的是用彩漆或彩油描绘成的,也的既填又描,两法兼施。
  螺钿漆器:螺钿漆器历史悠久,早在商代就出现以蚌泡等镶嵌的漆器。《髹饰录》称“螺钿古者厚而今者薄”。从实物看,唐代、五代、宋初等厚壳片的螺钿镶嵌较流行,南宋、元代起开始流行薄螺钿。明清时期,既有厚者,也有薄者,以后者为主流。在明代中叶,开始盛行螺钿加金银片器,清代初期发展到高峰,而且钿片剥离更薄,裁切更小,拼合更精巧,刻画也更细腻。江千里、吴伯祥、吴岳桢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巨匠,其中以江千里声誉最高。这些螺钿器的钿片同漆面都是平整的。另有一种取材厚贝壳,施加雕刻,嵌入漆器,使花纹高出漆面,成为浮雕或高浮雕,其技法称之为“镌甸”。清中期以后扬州名漆工卢映之、卢葵生皆镌甸巨匠。
  犀牛漆器:《髹饰录》为犀皮漆器下的定义是:“文有片云、圆花、松鳞诸斑,近有红面者,以光滑为美。”这里尤其强调光滑,可见它是不带任何剔刻、镶嵌、堆砌痕迹的一种光滑、圆润的漆器。其色漆层次多,花纹天然宛转,有如行云流水,十分美观。清代晚期,南方漆工常把犀皮用到红木家具上。
  剔犀漆器:严格地说,剔犀应属于雕漆的一种,但由于它的花纹离不开几何纹,色彩于刀口内见层次,与其它雕漆有所不同,因此这里单独归为一类。剔犀漆器在元末明初达到了历史的高峰,以表面漆色看,不外乎黑、紫、朱三色。其雕刻的纹饰,虽有剑环、绦环、重圈、回文、云勾等名色,但实以云纹及其变体为主,故北京文物业又称之为“云雕”。
  款彩漆器:款彩,是在水板上以漆灰做地子,上黑漆或其它色漆,用近似白描的方法在漆面上勾花纹,保留花纹轮廓而将轮廓内的漆灰都剔去,使花纹低陷。然后用各种色漆或色油填入轮廓,成为彩色图画。由于花纹轮廓高起,看上去很像印线装书的木版。款彩花纹比较粗,可以装饰大面积的空间,宜于远观,故用在围屏上很适宜。
  刨金漆器:刨金漆器,源远流长,用于装饰漆器,金光灿烂,富丽堂皇。它在日本被称作“沉金”,而且发展为他们的主要髹饰品类。然而至明代宣德以后,刨金漆器数量仍很稀少,这可能与雕填漆器的盛行有关。因为雕填是在彩漆填嵌的花纹上加刨金轮廓或纹理,自然比只有划纹填金的刨金更华丽绚美。
  百宝嵌漆器:百宝嵌,是用珊瑚、玛瑙、琥珀、玳瑁、螺钿、象牙、犀角、玉石等各种珍贵材料做嵌件而镶成的绚丽华美的浮雕画面,珠光宝气,相映生辉。它是各种髹饰技法中最为富丽的一种漆器。它开始流行于明代,至清初达到高峰,其生产中心在扬州。周翥便是明末扬州的一个百宝嵌漆器巨匠。
  雕漆漆器:雕漆是漆器工艺中一个最重要的品种,从流传的实物看,它的数量最多。其制作方法是在漆胎上层层髹漆,多者达一、二百层,髹到一定厚度,始雕刻花纹。雕漆漆器据漆色的不同,分为剔红、剔黄、剔黑、剔绿、剔彩、剔犀等。雕漆在元末明初,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明代永乐的雕漆,仍承袭了元末的风格,刀法圆熟光润,藏锋清晰,雕出的花纹肥厚圆润,饱满丰硕,其器下的款识多以针划刻成。宣德时,用漆由厚而渐薄,花纹由密而渐疏,款识多改用刀刻填金。雕漆工艺发展到嘉靖,刀法已不复藏锋,纤巧快利,剔彩器明显增多。装饰图案,吉祥文字及道教仙物等内容被广泛用于雕漆题材。到了万历,刀法愈加繁密,作风更为谨严,而且多在款识中加上干支,使之成为八字。雕漆到了清代乾隆而大盛,刀工锋棱毕露,更加追求精细纤巧的效果,有的甚至过于繁琐细密。器物种类除了常见的盘、碗、盒、匣等外,还出现了采用雕漆技法的小型建筑、车辇、舟船,以至巨大的宝座、桌案、床几等。、清两朝十分重视御用漆器的生产,均设立了专门的部门管理宫廷的髹饰事务。明王朝建立伊始,为了满足皇家各方面的需求,设立了内府二十四衙门。其中御前作、内官监、御前监负责完成皇家有关的髹漆事务。据史载,御前作主要制作龙床、龙桌、箱、柜等家具类漆器;内官监所设的油漆作负责宫殿建筑的髹饰之务;而御用监则主要制作皇家所需的品种繁多、工艺精良的日用器皿。由此可见,明初御用漆器作坊的分工非常细致。

  成祖永乐时期,明朝迁都北京。随之御用监便在北京城内的果园厂建立了皇家御用漆器生产作坊,并从南方和全国别的地方集聚一批能工巧匠于皇城内。据说,当时有人购得元末名匠张成制作的剔红漆器,献于宫廷。成祖见后十分喜爱,下诏令张成进京。当时,张成已经去世,其子张德刚继承父业,领旨进京,后被授予职务,负责管理果园厂的漆器厂。明 代南匠北调的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皇家御用漆器的生产质量,漆器佳品、尤其是雕漆制品层出不穷,使北京也逐渐成为当时漆器生产的中心。据有关专家考证,当年享誉京城内外的果园厂漆器生产作坊就在现北京城内的灵境胡同附近。

  清朝也有专门为皇家制作各类器物的机构。康熙年间在宫内养心殿设立了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下设许多部门,分别制作家具、服饰、各种地质的日用器皿和陈设品,其中的“油漆作”即是制作漆器的部门。

  明、清两朝帝王都十分喜爱漆器。明成祖朱棣尤其偏好雕漆制品,还将其作为贵重礼品赠送至域外。他曾于永乐元年、永乐四年和永乐五年三次将剔红和戗金漆器赠赐日本国王和王妃。其中一次就赠剔红盘、盒九十余件。可见,为了满足朝廷所需,明朝御用漆器作坊具有相当的规模。
  与明朝相比,清朝的帝王对漆器的喜好更有过之,他们甚至亲自督选漆器。据说,秉性尚俭的雍正对漆器情有独钟。继位之初,他曾委托怡亲王督造漆器,后来干脆亲自指导漆器的制作。清朝内务府造办处制作各种器物都有详细记录,其中记有雍正四年九月皇帝督制漆桌的事情。从漆桌的选料、尺寸,到造型和彩饰纹样等各个方面,雍正都作了详细的规定。不久,当造办处将做好的漆桌呈给雍正御览时,他十分满意。
传世的雍正时期的漆器品种较多,唯少见雕漆制品。当时的雕漆中心在江南一带,乾隆喜爱雕漆,当时御用的这类制品便是在苏州制作的。从清宫档案记载来看,乾隆时期,造办处在苏州设立官办作坊,不仅为朝廷生产丝织品和玉器,而且也制作雕漆。乾隆还常常亲自设计,提出有关器形、花纹等方面的要求。
漆器工艺经历数千年的演变,在宋、元时期发展至高峰,据《髹饰录》记载,约有180余种制作装饰手法。不同时代漆器的款式,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内容。年代久远的漆器漆表有润光,漆色发暗,如宋代的漆色多像木炭,黑色无光;明代剔红色红发紫;清代漆色较前鲜亮,红色也不再发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漆器的分类与制作方法
中国古代绘画简介(七):漆画 ----3
宋代漆器
悠悠中华 漆色流光
中国漆器,震撼世界的美!
中华风物丨传统漆器之典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