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汉、东汉、季汉、成汉、后汉,汉国为什么那么多

中国人自古讲究名正言顺,不管是扯旗造反还是建国立业,都会给自己的势力取一个国号。给人取名字重名越少越好,取国名就不一样了,撞车越多越好,这才能显示自己的正统。出镜率最高的国号是哪个呢,答案毫无疑问是“汉”。


所有大大小小政权都算上,汉国足足出现了十五次。而另一让国人引以为傲的“唐”则出现了三四次。汉朝和唐朝无异是中国历史上最光彩夺目的时代,为何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还有这般大的差异呢。

强汉、盛唐,两朝的武功都震古烁今,不用赘述,但要论文,唐朝人可能就要笑傲历史长河了。原因很简单,中国任何一个上过幼儿园的人都会背几首唐诗,几乎是张口就来,而汉朝人的文学成就没那么容易想起来了。

还是那个问题,为什么后世汉国那么多,唐国那么少。

首先让人想到的原因是,汉朝有先发优势。

汉朝是公元前202年立国,而唐是在公元618年,中间差着八百多年,汉国多就不足为奇了。

语曰天汉,其称最美 ----萧何

现在来具体数一数,这八百多年出现过多少个汉国。除了西汉和东汉,最知名的就是刘备的蜀汉,又称季汉。跟前汉、后汉相对应,按西方传统叫法就是第三汉帝国。

东汉和西汉之间其实出现过两个汉字号政权,就是中学历史课本中的绿林军和赤眉军,他们分别推举刘玄和刘盆子为帝,国号都是汉。

这些人到底是不是汉室后裔,无从考证,反正都姓刘,多少会有点血缘关系,还说得过去。可是除了刘姓汉人,匈奴人中姓刘的,建国后也称汉。西晋末年掀起永嘉之乱的南匈奴首领刘渊在山西立国,称汉王,后来直接推翻了西晋帝国的统治。这个汉国可了不得,后来改称赵国,故史称汉赵。

刘渊迁都左国城,胡、晋归之者愈众。渊谓群臣曰:“昔汉有天下久长,恩结于民。吾,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乃建国号曰汉。刘宣等请上尊号,渊曰:“今四方未定,且可依高祖称汉王。”于是即汉王位,大赦,改元曰元熙。追尊安乐公禅为孝怀皇帝,作汉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资治通鉴·晋纪七》)

后来有人见汉这么好使,公元338年,四川的另一少数民族政权成国改称汉国,史称成汉。

南北朝时期,各种牛鬼蛇神纷纷登场,知名度颇高的侯景,都知道他逼死了梁武帝萧衍,却不知道他立国国号也是汉。北魏末年,山东存在过一个短暂的农民起义军政权,国号也是汉。

这就是唐之前的汉字号国家了,不算西汉和东汉,合计7个。蜀汉、汉赵、成汉这都是相当影响力的政权。其他政权存在时间过于短暂,但在历史上也发挥过重要作用。

剩下的6个汉字号都是在唐以及唐朝以后出现的,汉字号国家在时间上基本上分布的很均匀,唐之前八百年有7个,之后八百年有6个。

再来说说唐字号,这就简单明了多了。唐朝灭亡后,沙陀首领李存勖父子建后唐,并奉唐朝皇帝为嗣,此后李昪立南唐,也以李唐后裔自居。这就是所有唐字号国家了。

就算在元朝末年,众多义军蜂拥而起,出现了很多远古国号,比如周、夏、吴、宋和汉等,就是没有唐。

所以,唐国比汉国少,跟诞生早晚关系不大。

真要细究哪个国号出现的更早,其实唐要比汉古老。

宣子曰:“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唐这个最晚在殷商时期就出现了,传说尧的部族前期在陶,后封于唐,号陶唐。后来这个部族成为周人的封国,治地在今山西翼城县一带,这里正是春秋霸主晋国的祖地。未来的唐国公李渊正是以晋地太原起家,正好暗合唐的封号。

唐历史悠久,汉的出现则晚的很多,最早出现在西周金文上。本指汉水河,后来引申有大河的意思,也专指汉中地,这里也正是刘邦的再次创业起家地。

那为何国人还是更偏向汉呢,唐之前的汉国们不管了,线来看看唐朝之后的汉国们是怎么定的国号。

唐朝中后期藩镇作乱,军阀朱泚占据长安,野心甚大,登基称帝,初称秦国,后来战事不顺,遂改名汉,想盖过唐的国运,当然最后还是失败了。

唐朝覆灭后,中原开始了混乱的五代十国。大小政权近二十个,其中汉字号有三个,后汉、北汉和南汉,比唐字号的后唐和南唐还要多。

这几个汉国不像朱泚那么无厘头,他们的国主都姓刘。

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是沙陀族,改姓汉姓刘。北汉刘崇是刘知远的弟弟。南汉刘䶮的祖上似乎也是当地俚僚改的汉姓,具体还没定论。这些刘姓人显然和刘邦没啥血缘关系,但是他们没有更合适的国号可选。

定国号绝不是开国皇帝们拍脑瓜决定,首选看有没有前朝的封爵,以此为国名。比如曹丕在汉为魏王,国号就是魏,李渊是唐国公,国号就是唐,这样才能表示权力的合法传递。

如果没有封爵,像赵匡胤没有王号,这本来很尴尬。但他的幕僚聪明,就拿赵匡胤当过的归德军节度使说事,归德军驻宋州,于是赵匡胤建宋朝。刘知远的部下没赵匡胤的有本事,只想气派点,能盖过前面的后唐和后晋两位前辈的国号只有汉了,恰好他还姓刘,太合适不过了。

后面刘䶮也是同样的状况,目标是在岭南再建一个小中华。

赵匡胤定国号时还可以拿官职说事,那些自主创业的没法可想了,干脆率性而为了。

诏定有天下之号曰宋,因所领节度州名也

金朝末年,郝定发起反金起义,建国汉。元末大名鼎鼎的陈友谅也是称汉王。他们都不姓刘,但都是在反抗北方游牧民族的统治,称汉显然可以最大程度吸聚人心,至于他们正不正统就不管那么多了。

国人潜意识里都认为汉最正统。

汉延续了四百年,除了两汉中间的断档,内陆大体和平稳定,且时不时能在边疆取得战功。然而黄巾起义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三国争霸,紧接着两晋南北朝纷争。汉唐之间的四百年,中原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怀念过去统一和平的日子,完全是出于人类的本能。而汉正代表着过去那段珍贵历史回忆。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相较西方人,中国人对祖先有着近乎偏执的崇敬。

东汉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很关键的历史标签,那就是门阀政治。尤其是在东晋,皇权形同虚设,政务军务都是由各大士族门阀主持。

门阀从何而来,说白了人活久了就成妖,家族存续久了就成门阀。像东晋第一门阀琅琊王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秦国名将王翦,北方第一高族清河崔氏与后来名重一时的赵郡李氏,都是从先秦时代就开始做官了。

这些家族在汉朝显达,累世为官,深厚的历史底蕴都是在汉朝的四百年间攒下的。像陇西李氏最著名的始祖就是西汉飞将军李广,青史留名。还有弘农杨氏始祖杨喜,在乌江畔抢得项羽遗体之一,领功受赏创立了延续千年的大家族。还有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都是在汉朝完成了原始积累。

这些千年士族垄断官场,还盛产大儒权威,按现在话说,他们能操控大众舆论,因此备受世人敬仰。而门阀子弟最敬仰的是他们的祖先,有其是在汉朝完成了原始积累的先人。祖先当然都是对的,父慈子孝,路不拾遗,生活的汉朝自然也就成了他们最向往的时代。

而与之相反的是,门阀在唐朝走向末路。

最有名的例子是李治武则天夫妇,李治禁止氏族大家通婚,并且列了详细的黑名单。

“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浑、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为昏。”(《新唐书·卷九十五·列传第二十》)

武则天重用酷吏,直接在肉体上予以消灭。而且隋唐推行科举,打破了门阀士族对官场的垄断,众多底层文人也得以走上前台。

由此这些士族门阀大多在唐朝断了传承,至少这些门阀后裔是不待见唐朝的。

汉国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刘姓分布甚为广泛,远至塞外。

汉朝与匈奴人的和亲政策对草原影响深远,游牧部落社会发展远比中原落后,还有不少母系氏族习俗遗留。许多匈奴部落子以母姓,嫁过去的汉室公主后裔就以刘为姓,而且这些人多是部落贵族。推翻西晋的匈奴人刘渊父子,其刘姓就是这么来的。

刘氏父子起兵反对司马氏,当然要找个噱头。恢复汉室就成了最好的招牌,而且他们供奉的不是东汉皇帝或者西汉皇帝,而是蜀汉皇帝刘禅。他们不承认晋氏的统治,故意称中原人为汉人,而不是晋人。

匈奴人第一次统一了大草原,后继的少数民族帝国都深受其影响。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把铁杆盟友独孤氏改姓刘,契丹国姓耶律氏的汉姓也是刘。对于草原上的广大民众来说,刘姓是接触最多的中原姓氏,刘背后的汉和中原人从此等同起来。

神武曰:“尔乡里难制,不见葛荣乎?虽百万众,无刑法,终自灰灭。今以吾为主,当与前异,不得欺汉儿,不得犯军令,生死任吾则可,不尔不能为,取笑天下。”(《北齐书·神武帝》)

事实上,汉人这个称呼最早正是被草原上的少数民族叫起来的。后来中原人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这个称呼,成为我们现在的族名。以族名为国名,就成了最自然的做法。

汉比唐历史更久,底蕴更深,在整个东亚文化圈接受度也更高,因此成为我们的名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奴隶之身开局,最终统一中原:石勒是如何成为了一代雄主?
中国历史—(南北朝)〈1〉[1]
历史老师都不敢讲的“五胡乱华”,东晋为何干不过北方胡族?
十六国前赵建国者 刘渊被汉化的贵族后裔建立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东晋北府兵由谁创立,为何称为北府兵,为何具有超强之战力?
十六国“汉”、“赵”国号的取舍与内迁民族的认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