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统文化是古诗教学的“眼”

传统文化是古诗教学的“眼”

无疑,教古诗,就是要希望孩子们能够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语文生活中所需要的元素。也只有传统文化才能使孩子们宁静下来,而感到某种惊奇和学习的满足。或者说“传统文化”应该成为古诗教学的“眼”,让孩子们通过这眼联接过去和现在并指向未来。

今天到三年级执教《咏柳》。我出示诗歌,发现孩子们已经会背了,于是我随机请一个小朋友先读一读,准备读了之后再让孩子们背,但没想到这个小朋友把“贺知章”读成了“贺章知”,这倒给了我教学的契机。于是,我开玩笑说,“贺知章”的名字指的是他和文章是知音,他的文章写得好。接着我便介绍贺知章是何许人也,并重点介绍了他是一个率性自由、热爱生活的人。也正因为这样,他才会关注大自然,看到大自然的美,才会写下这首诗。

接着我请孩子们看诗题,提问什么是“咏柳”,有的孩子说是“诗的题目”,有的说是“看柳”,我提醒说有“口字旁”呢,孩子们有点明白了,猜到了“赞美”等意思,还举了“咏鹅”的例子。我告诉孩子们, “咏”是歌唱的意思。歌唱某个事物,自然就有赞美的意思,接下来,我还告诉孩子们,这个“咏”其实也能说明古诗很多时候是唱出来的。孩子们表示惊讶。

我巧妙过渡,既然是唱出来的诗,自然就要读出节奏和美感来啊!大家先练习练习。

接着我找几个孩子“咏”,但都没什么感觉。

看起来,只有我来了。我说:“听老师读,如果老师读得让你觉得美了,你们就直接谈感受。”

我读了第一遍,一个孩子举手,他说他仿佛看到了柳条很多。

我点头。我说看来:“我还得再读一遍。”于是,我又读了一遍。

这次一个孩子说:“我觉得你第三四行读得有点唱歌的味道。”

我说:“干脆你们来读吧,你看到哪里美了,哪里有唱歌的意思了,就直接说出来。”

结果没想到我们总结出了这首诗里有“像玉一样的绿”,有像“小姑娘的编制垂下来的绿”,有像“丝带一样的绿”,有“很多很多的绿”,有“像一棵树一样高的绿”……

这首诗前两行已经足够美了。

我锦上添花,我说“这个‘碧玉’在古代还指小姑娘!古代有‘小家碧玉’的说法呢!”

我问:“将柳树比作小姑娘,你们感觉怎样?”

孩子们居然“哇”了一声,表示真有“获得感”。

然后,我让孩子们思考:“你能把春风比作什么呢?”孩子们低头不语,一下子想不起来,我说:“那你们有没有想到过春风可以被比作‘剪刀’?”

孩子眼睛亮了,说:“没想到!”我说:“这也是这首诗的神奇之处呢!”

我接着问:“为什么把‘春风’比作‘剪刀’呢?”

孩子们开始思考,有的孩子说:“春风善于理发!”有的孩子说:“柳树的叶子像剪刀!”

最后终于有孩子悟出来:“柳树的细叶像被剪刀剪出来一样!”

我问:“这把剪刀剪得怎样?”

“细密!”

“柔软!”

“细心”

我说,这把剪刀的主人真是细心啊,她可能也像一位……

“小姑娘!”

我笑:“哈,整首诗里都藏着美丽的小姑娘!怪不得贺知章也咏唱这柳树呢!我们试着用咏唱咏唱这首诗?”

这次孩子们诵读得还真不一样了,真的很好,很入情!

我接着说:“还记得老师说,很多古诗都是唱出来的吗?”

接下来,我试着按“平长仄短”“一三五不论,二十六分明”的大致原则吟唱了一遍,然后请孩子们跟着我的手势也吟唱了一遍。原本有点久远的吟唱,孩子们居然也融入了。

最后,我问孩子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孩子们的回答中“古诗是唱出来的!”“在古代用‘碧玉’指小姑娘!”“整首诗里都有一个小姑娘!”这三个回答最多。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其实是有区别的。传统文化一般指的是某一种具体的文化手段,比如古诗的吟唱,比如古诗中的用典,比如古诗的意境创造,比如古诗常常用“借柳”“咏柳”等等。而文化传统,指的是一种约定俗成类似于民风之类的东西了,比如中秋思念亲人,比如重阳登高等。

但可以想见,在古诗中我们需要理解和传承更多的自然是传统文化。然而,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文化传统,都是过去的东西,因此,在这方面,教师的“教”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如何“教”什么时候“教”是一个问题。

我以为以上问题不是问题,我们要做的也许就是将“传统文化”或者“文化传统”当做古诗教学的眼睛,送给学生,让他们看到和感受,获得一种整体的古诗的“古”味。从而,产生对古诗“古”的魅力的向往。

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先通过自己的示范读,让孩子感受诗歌之美,然后让孩子们自己体验美,孩子们体验得很成功,然而这些都是用孩子用当下的知识理解诗歌,理解的其实是“现代的诗歌”,于是,我点出一个“用典”,告诉孩子们很多“古诗”是存在“用典”的现象的。而“柳树姑娘”“春姑娘”的点明,其实也是告诉孩子们,古诗是讲究意境的营造的,这与现代诗用情感或者心灵营造某种意境是不一样的。

最后,我尝试吟唱这首诗,也真正让孩子们感到了古诗的某种传统文化。

这样,孩子们从对“现代诗”的理解过程中仿佛获得了一双看向“古诗”的眼睛,于是“古诗”复为“古”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传统文化教学案例
古 诗 教 学 所 思
初中古诗词教学,或许可以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
随典潜入课,润人细无声
这个春天,需要力量
早教古诗儿歌《咏柳》,带着孩子一起来学习吧!看看柳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