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的学段融通教学,不是机械的拼接

语文的学段融通教学,不是机械的连接

虽然高研班语文教学学段融通研究年度汇报已经结束,但我还是沉浸在三节课中,三节课试图呈现的是对于同一个作者(汪曾祺)基本相同特点的文本(内容皆有一定的趣味性,语言风格亦有相同),在教学上体现层次和衔接。事实上,三位老师确实作了富有实效的演绎。

第一位老师主要通过朗读让孩子体悟感叹词、副词以及所谓纯方言带来的语言风格的呈现,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以上所谓感叹词、副词也即所谓虚词,虚词往往是对于情态的模拟,因此虚词是最能体现人的情状的,而在方言中,实词(比如名词)有时候与普通话还是比较切近的,但方言的虚词(除名词以及半实的动词、形容词以外)与普通话中的虚词往往有很大差别,所以主要是它们造成了方言之所以是方言的绝大部分差异。因此,若是要体会方言如何表达情意,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通过读来达到目的。而且,有时候还需要通过一种游戏读的形式来做到,因为小学生喜欢把自己藏在游戏中,在游戏中,他们认为自己成为了主人,因为此时的孩子还处于我是谁的模糊认识中,他们要依靠一定的载体表现自己的存在,而这个载体就是游戏。

第二位老师,主要是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让孩子有所得。在这节课上,教师充分表现了主导的作用。教师对教材作了充分地解读,并且通过对话和启发思考的方式,使孩子们理解了他的解读。初中的孩子已经逐渐认识到我是谁,但对于到哪里去,却比较模糊。而教师的作用便是要确立一个目标,告诉孩子要抵达到哪里。如果说,在小学,孩子们还处于对文本进行整体或者模糊的感知的话,那么,到了初中,他们需要知道一些精确的内容及其发出的思想来了。从这方面讲,这位初中老师对孩子的把握是很充分的,对于汪曾祺的《花园》,孩子们也许能体会到童趣”“乐趣,但对于情趣”“雅趣,是需要一番体味的功夫的,而教师给了他们这样一个目标后,他们便能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支架了。

第三位老师,则是通过答疑解惑的方式,让孩子们有所得。教师课前让孩子们就文本提出问题,并且对问题进行梳理,拎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带领孩子们边思考边作交流,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巧妙渗透自己的理解。孩子完成了对自己的问题的思考,同时也接受了教师对文本的观点。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明白了,提问是理解文本的一种好方法。如果说初中语文教学是让孩子知道应该到哪里的话,那么高中语文教学,其实就是让孩子知道如何知道自己到了哪里。

这样一来,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学似乎是有教学目标的差异、教学内容的差异以及教学方法的差异的呢?似乎也不尽然。从小学到初中的语文教学,其实都有一个关于谁在哪里的问题。小学突出的是,然而“在哪里”也是有涉及的,比如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魅力和作者的情感;初中突出的是哪里,然而“谁在”的问题也是有涉及的,就是希望初中生能够善于与教师进行对话,从而确认自己已经在场;到了高中则突出的是的问题。就是高中生需要寻求一种“真理”,一种,并且能够发现这包裹着怎样的形式。因此,高中语文教学时常要突出思辨的作用。而在这个过程中”“哪里已经是不言而喻了。

所以,从这方面讲,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教学其实都在一个整体中,在哪个整体中呢?当然是在言语和意义的整体中。师生、文本的言语对话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言语对话理解意义、生产意义是不可或缺的。只是在言说,“言说什么”“怎样言说”;谁产生意义,产生什么意义,怎样产生意义方面有所侧重而已。

所以,不要轻易将小学、初中、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分成有缝隙的块状,将教学方式形成不同的派别,将教学内容形成不同的圈圈,真的没有必要。

学段融通教学,尤其是语文,可能不是那种机械的拼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初中文言文必考词汇分类汇总!打印一份贴墙上背,至少多拿20分!
初中语文:常见的130个文言实词 6个虚词解释汇编
初中语文文言文6虚词 130实词全解析
为什么古人喜欢用“之”?初中语文虚词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汇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