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应只关注一个“冰花男孩”

最近,看了“冰花男孩”的诸多报道,对冰花男孩深表同情,也对冰花男孩在寒冬中表现出来的勇敢和乐观深表敬佩。按孩子的话说,那是一个小小的对天气的误判。于是这让他成了类似于明星一样的人物。

我不知道,这个九岁的男孩能不能理解目前这个世界为他而发生的一切。捐款、爸爸调整了工作、还一起到自己梦想的大城市北京,体验还未实现的梦——当了一会警察。

这些真正体现了我们中国社会的优良风格,同情贫弱,尊敬强者,爱心接力……这些经历,可能会让这个孩子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也因而会使他在接下来人生中,以此为动力,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改善了自己和一家人的生活。

但,不知道怎么回事,在心里暖融融的同时,也感到了某种别样的情绪: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个冰花男孩?是以媒体的大肆报道吗?是让这个孩子一下子实现诸多梦想吗?是让孩子说一些“等我长大了会回报大家”这样按其年龄和心理特征目前还不能说出的话来吗?(我不敢说这样的话可能是有人教的)

当然,所有的这些,这个孩子可能并不会有沉重的心理负担,因为他这个时候还不懂什么叫心理负担。但,如果我们还继续这样大肆报道,或者还那样招摇着向他献爱心,当他发现他已经成了某种形象代言人的时候,他若是还没有心理变化,仿佛也有些不可能。他或许会自我探讨:我难道真的与众不同?

其实,假如这个班或者这个学校的另一个孩子对天气发生误判而不是这个男孩,或许冰花的殊荣也就落到另一个孩子身上了。也就是说,除了妈妈不在身边以外,这个孩子与其他孩子并没有什么两样,而其他孩子或许也有另外的困难。

那,我们为什么还如此热闹地表达我们的爱心呢?我们能够低调一点吗?当我们的爱心显得如此强大时,我们是不是在人为的制造弱者呢?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弱者文化的现象,当发现自己被当成了弱者之后,他可能会显得更加弱小,以获得更多的同情,而获得自己的存在感。当然,或者因为冰花男孩有强大的梦,而不会把自己变成弱者,但是,或许一个孩子的成长更需要的是不知不觉的,不着痕迹的爱,这样,强者可能会更强。

很难猜测,多年之后,这个孩子是不是能够如愿。我想,这个时候,我们或许可以把目光从冰花男孩,转移到冰花上。我们的社会还有太多的冰花,我们的教育也还有很多的冰花,我们要思考的,可能并不仅仅是一夜之间改变一个原本应该慢慢成长的孩子的人生,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或许是如何真正发现贫困和精准扶贫,如何实现真正改善孩子的教育环境,如何给每一个祖国的花朵尽可能一样的成长所需要的基础……

作者简介:陈林,江苏省宝应县城南小学校长,扬州市特级教师。长期致力于教育现象研究,曾获得“七彩语文杯”苏教版教材全国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主持省级课题,多篇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捐赠30多万,冰花男孩只得500?剩下的钱去哪了?
冰花男孩的走红,属于教育的幸运,还是时代的悲哀?
30万捐款只拿500元,合适吗?
“冰花”男孩火了!我却更关注他的身份
把关爱“冰花男孩”扩展到更多孩子
不做这7种父母,才能养出孝顺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