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议语文教学中“学程”“教程”之间的关系

         探索教育闲适性,探索语文教学闲适性。欢迎关注公众号“小陈语林”,或者通过加我的微信号“yulinjushi”(“玉林居士”的全拼)的方式,加微信群“教育的闲适性探索群”

浅议语文教学中“学程”“教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实际上是一个通向教学目标或者希望得到的效果的过程。在教师看来,这个过程里应当有一个教程;在学生看来,这个过程里应当有一个学程。这样一来,教学应当是学程与教程的组合。语文教学有其特殊性,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孩子是能够自己创建“学程”的,孩子可以在任何地方学习到语文,并且融入到自己的精神世界和表达行为中。但,若是有老师的指导和引领,他们的语文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好。

比如,对于一篇课文,识字的孩子自然是能够对某个地方产生学习的,但是往往并不知道要学的是什么,不知道如何学。比如《火烧云》这篇课文,孩子对火烧云自身的变化那个自然段很感兴趣。但是他们可能感受并不一样,他们有的可能是因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而很美,可能是因为读起来很舒服也很美,有的则可能是因为火烧云的颜色让他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以上的假想并不是没有根据,笔者就曽做过实验,让孩子读了两遍课文,然后随机采访,就确实发生了以上的现象——每个孩子所自动发生的学习是不一样的。也就是,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学程,他们希望自己在课堂上自由地学习,并且形成属于自己的言语风格和语文素养。这其实才是真正的孩子发自内心的诉求。看那些作家,到底是有多少是传统的语文教学培养出来的呢?他们到底有没有经过所谓的规范训练,然后进入到自由创作的阶段呢?退一千步讲,很多孩子学习语文并不是为了当作家,而是希望能够准确、生动、有效得表达自己。比如笔者自己,经过多年的自我检视,发现自己对思辨类以及理论类的文章比较感兴趣,而且也希望能够真正从思辨的角度,还原教学的本质。

也就是,语文教师的教程实际上是跟着每一个或每一类孩子的。比如《火烧云》这篇课文,对喜欢颜色变化快而美的,则可以让孩子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那种变化的快而带来的美的,如果孩子做不到的话,老师可能要暂时存在那里。

存着的问题一般不会多,教师可以进行归类,然后通过组织全班教学的方式,让所有孩子都受益。

在这之后,教师则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后者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为了让孩子也理解自己的观点,教师可能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诱导”。比如关于《火烧云》这篇课文中快乐的心情,孩子不应能够领悟出来。教师则可以带领孩子观看相关视频,并让孩子谈谈看了这么美的火烧云,心情如何?然后提问孩子认为作者那个时候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孩子会产生领悟。

这样一来,语文教学中学程“”教程的关系很确定的。当孩子的学程十分顺利的时候,针对孩子学程教程基本上也就没有必要了。但是,教师编织教程而让孩子再产生学程这个过程是必须要有的。也就是,在课堂上,教师是必须要教孩子一些语文的。

那么,一节语文课,“学程”“教程”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

学生个体的“学程”加针对个体的教程

教师发起的教程加所有孩子的学程

在时间分配上,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前者是应该可以多一点。但在特殊需要的时候,后者可以多一点,比如教师有意发起的有难度的“教程”与学程

我们如果这样看待“学程”和教程关系的话,那么对教师的个人素养要求是相当高的。教师要能应对每一个孩子,同时,教师还要在孩子学习的基础上,展示自己的观点,并且还要努力让孩子明白。

然而,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到属于自己的语文,同时树立起对教师个体的尊重。或许,这样的语文教学,常常会打乱教师的计划,然而可能只有发生了更多地学生的学程打乱教师“教”的计划,真正的语文学习才会得以发生。

以上的思考,有将语文的教和学割裂开来的嫌疑,但只有将进行暂时的结构化处理,我们才能更加看清语文教学的本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反思
工作室//王逸秋:怎样上出一节好课——李竹平、薛法根老师的课堂启示
浅议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读课文兴趣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初探【毕业论文】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