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吕叔湘说:语言是一种习惯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陈语林”,或者通过加我的微信号“yulinjushi”(“玉林居士”的全拼)的方式,加微信群“闲言教与学群”

吕叔湘说:语言是一种习惯


NO.1

吕叔湘先生说:语言,其实是一种习惯。

仔细观察和研究,还真的是那么一回事。就个体来讲,每个人都有自己说话的风格,这风格就是习惯呈现出来的。读鲁迅的作品,一读就是那个腔调;读沈从文的作品,一读就是那个味儿。就拿平常人说话,也是各有各的习惯。比如有的人说话总是那么谦逊,温文尔雅;有的人说话张嘴就仿佛拉响了大炮……

有时候你还会发现,一个群体也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习惯。比如,社会的小混混会说:“你他妈的别给脸不要脸……”然后就是一通狠话;一些低层的普通打工者会说:哎,管他呢,我们过好我们的小日子……然后就是一通如何“过好小日子”的自我安慰的话。

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一听说话的风格,我们就基本上能判断说话的属于哪一类人。

NO.2

既然是习惯,就会有好习惯和坏习惯的区别。

就最近观察到的语言现象看来,我感到,语言的坏习惯仿佛正在日益增多。在课堂上,很多老师并没有给孩子展现良好的语言习惯。“矫揉造作”的语言风格,“讲座型”的语言风格,命令型的语言风格,甚至讽刺挖苦型的语言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甚至语文老师也没有良好的语言习惯。

在孩子的习作里,假大空,混乱不堪的抒情,假装的以小见大,假装的感动,也正充斥其间,久而久之,它们自然也会成为孩子们的语言习惯。

我们希望能有像鲁迅先生、沈从文先生他们那样的语言习惯。我们可能永远做不到,但这不影响我们去追求。比如真心按照规范、生动、鲜明、自我的标准来培养自己的语言习惯。

NO.3

我觉得可以通过两个渠道来进行。

第一个是有思维的课堂教学。

所谓思维就是对事物发生更高认识的一种大脑运动。就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我们何曾让孩子有过更高认识的大脑运动?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课堂,我们有多少教给孩子的知识,孩子是可以通过自学获得的?有多少是孩子即使自学也不能获得的?我们让孩子获得通过自学不能获得的知识的过程,就是孩子发生思维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比较多的话,那么孩子一定会形成理性表达的习惯,形成探究的习惯。而生动的语言,往往是在理性的探究中形成的。

生活中一些习惯的套语,甚至一些官员习惯性的套语,其实都是没有思维、不想思维、不会思维的表现。当下,没有思维而说话的现象真的是太多了。这当然会形成不好的语言习惯。比如今天,打扫卫生的老爹爹告诉我机房已经打扫干净了,为了表示对他劳动成果的肯定,我跟着他去看了一遍,本来想客气一下说一句:辛苦老人家了,真干净!但是突然觉得这样说有些不真诚,因为太客套了。于是我想了想说:真的很干净,这样开学后孩子们进来学电脑,一定会感到十分舒适。这句话里包含了更多真实的信息,所以越发真诚。难道我们不要培养这样良好的语言习惯吗?

第二个是闲适性课外阅读。所谓闲适性课外阅读,就是帮助孩子养成自主课外阅读的习惯,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自主阅读。当前,有很多学校,积极推荐很多名著给孩子阅读。者看起来是好事,因为有的世界级的成为定篇的名著,孩子看起来是需要读的。但是,其余的其实可以让孩子自主选择阅读。再深入一步,即使世界级定篇名著,孩子也有不读的权利。吕叔湘就曾说“孩子也有不学文言文的权利”。当然,我们目前好像还不能做到不学文言文,但对于课外阅读,我觉得越是闲适,越对孩子形成好的语言习惯有益。让孩子独立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孩子自然会按照自己“冥冥”中的、自己也说不清的兴趣去选择书籍阅读,从而真正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也就能养成独立的属于自己的语言习惯了,而这个习惯一般会是好的。

所以吕老师说的语言是一种习惯,对我们应该有很大的启发。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养成好的语言习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孩子在阅读中成长
阅读从兴趣开始
学习的八个坏习惯会让孩子成绩越来越差1、不背诵 2、不课外阅读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习惯培养
勤于朗读背诵 乐于课外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