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教学需要多一些闲适性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陈语林”,或者通过加我的微信号“yulinjushi”(“玉林居士”的全拼)的方式,加微信群“闲言教与学群”

语文教学需要多一些闲适性


NO.1

无疑的,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包括自古以来为科举而进行的教学)充满了功利性,也充满了不平等,更缺少自由和美感。这是导致中国的孩子有语文知识而不会自由说话,更不会准确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主要原因。

NO.2

“语文”的“语”字本就充满了功利的色彩,这个“语”字表示两个人争辩产生了语言。然而“语言”真正的产生更可能跟“言”有关,“言”字源义是舌头自由地翻动而发出声音来,这里可能有自言自语,也可能与他人自由交谈,这充分体现了闲适性。而“文”则指的是“文饰”,“青与赤”谓之“文”,“青与赤”当然指不同的色彩,从而形成交错,就成了,而人也只有在闲暇或者兴致高的时候,才会做“文饰”的事情。

按照吕叔湘先生对“语文”的解释——即“语言和文字”,或者按照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的解释——即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来看,中国的“语文”概念实际上是“言语”和“文字”的结合。这里面实际上是有浓厚的闲适性的。

实际上,对于语言和言语的产生具有闲适性,国外的一些语言学家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比如古德曼的《全语言的“全”,“全”在哪里》就肯定地指出,三岁以前对孩子,其语言完全是在一种综合性的环境中“不知不觉”的学会的。瑞恰兹提出“细读文本”的概念,实际上也是希望教师少干预孩子对文本的自由接纳,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语词和语词的关系中习得语言,同时教师也应该有这样一种“细读文本”的能力。海德格尔曾经向人类展示了“闲言”所具有的很强的控制力。虽然他试图证明“闲言”使人发生了自我的“沦丧”,但其实也充分说明了,人在闲适的状态下,发生的语言是很有生命力的。所以很多作家在创作时,很喜欢采用市井方言,也是这个道理。

NO.2

综上,在语文教学中提倡闲适性,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最好能够以“聊课”的方式跟孩子进行“无角色”“无差别”的对话,不要让孩子觉得课堂上有一个老师的存在。第二,在课堂上,要充分给孩子细读文本的时间和空间。孩子有自由选择语文学习资料的权利,有自由发表观点的权利。第三,课堂教学评价要有情趣性。语文本身是一件很有情趣的事情。因此,其评价应该既评,又能发生更多的价值,尤其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价值。

再比如,课外阅读,更要提倡闲适性。课外阅读实实在在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现在很多学校和老师干预太多,看起来孩子们读得热热闹闹,但由于老师的“教”,反而抑制了孩子的自由思想,抑制了孩子的言语创新能力。这有点像卢梭说的那句可能偏激的话: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其实是很聪明的,是教育让他们变得愚蠢了。这句话在课外阅读活动方面还是十分适用的。在课外阅读方面,学校要做的是,培养孩子借书的习惯,指导孩子如何去图书馆借书,告诉孩子如何在书籍中提取对自己有用的内容,如何将读书与生活联系起来的,将读书与发表思想联系起来。而不是告诉孩子,这本书讲了什么,那本书好在什么地方,甚至让孩子摘录统一的美言佳句,让孩子对某个主人公形成统一的认识。在提倡课外阅读的学校里,永远不要给孩子统一的结论,永远不要强迫孩子用同一种方式展示阅读的收获。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感到真正的课外阅读。

再比如习作。按理来讲,习作是一种自我人格的建筑。也就是,习作往往是自由表现自己的。然而现在孩子习作并不自由,他们必须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中完成一种老师特别喜欢、且能给予高分的作文,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应试作文”。

总之,语文教学若是多一些闲适性,多一些自由、愉悦、审美,孩子的语文素养一定会自然而然地形成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20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崔峦先生在福建省小学作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上的讲话
亮丽每一个
小学语文现行教材教法重难点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学期工作总结,学科质量分析大全
小学语文长春版三年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